桃花,苦菜,以及老屋的蛇
桃花,苦菜,以及老屋的蛇
文|花花夫人
桃花记
近日霜冻,桃花遭劫。劫后余生者,仍旧桃色烂艳。桃色,现代汉语里的意思,似只关乎男女风流韵事,抹杀了其本来面目。
桃花本来面目,诗经《桃夭》一首有述,曰宜其室家。胡兰成《桃花》一文,便沿袭此意,写胡村女子的贞静贤淑,大为动人。他是深谙中国文化里兴之意义。
但不知何时,桃花有了变义。杜甫曰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这轻薄一字,实在够狠,一下子将桃花夭夭灼灼的面纱揭了去,连若隐若现的风流,都抹得干干净净。一些江湖术士,干脆将桃花固定在人生命盘里,作为星煞,专主情色。尽管这样,文人喜欢桃花的还是很多。
熟悉的唐代诗人中,李白在桃花潭与汪沦赠别,张志和于西塞山前,看桃花流水鳜鱼肥,催户更将桃花与人面,勾上缘开缘落的门扉,甚至杜甫,其实也是喜欢桃花的,要不怎会江畔独步寻去,寻到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些桃花,无一不是贞洁的,包括薛涛的桃花笺,落于泥中,犹见冰心。文友扶风说曾去蜀中看过这个女子,画地为字曰:我来看你了,什么都没带来,只把我带给你。一时传为圈里风流佳话,但亦见思无邪。
宋宴几道有词曰: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同以上杜甫两句,对仗亦十分漂亮,且亦拿柳桃说事,但见人之依依戚戚,很易叫人想到浔阳江畔那个琵琶女,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别离,桃花即便在艳时,也多遭此不幸,况凋零后,随波飘流,更是常情。逼陷泥淖,所有的不贞洁,都可为曾经的贞洁作注。
清孔尚任一曲《桃花扇》,将桃花的贞洁推向极致。不单爱情,便是家国大义面前,众堂堂男子,都不及一风尘女子有情有操。杨龙友怎会想到将香君滴在扇上的血,点染成桃花呢,我想他是爱这贞洁的,虽然和阉党阮大钺有些亲戚往来,但最终举家义战而死,为侯方域之辈远所不及。这一点孔尚任并未提到,他宁愿爱的是柳麻子、郑妥娘、李贞丽,和桃花一样卑微又高贵的护花侍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让他钟爱的黛玉葬了桃花,并作《桃花行》,建桃花社,看来他是亦爱桃花的。桃花之于黛玉,是才情,是孤傲,是寄人篱下愁。是眼中泪,是诗中血,是人比桃花瘦的伤情。这通通的一切才可称之为风流,却终遭天妒,埋掩黄土。但质本洁来还洁去,曾托生于人间的,不过一抹天机烧破的红锦。
盖因桃花是贞洁的,晋人陶渊明才想出了桃花源这样一块精神净土。这里有男有女,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其乐融融。陶公在自个儿隐居的院里,亦种了桃,奇怪是不见他采摘桃花,总还顾忌着桃色吧,究竟看穿了,还是未看穿。倒是长他几岁的王献之,却因送爱妾桃根桃叶渡河,使得秦淮河畔一个渡口风流了千年。这亦是一处桃花源,最污浊处,便是最洁净处。
从前很喜欢唐寅的《桃花庵》歌,一座草屋,周围桃花盛开,隐隐的隔世,更觉主人痴狂的气质,像是悟了道的。后来又喜欢白居易那首《大林寺桃花》,寺藏在桃花里,在方外,又不隔世。和尚眼见桃花,是桃花,亦可不是桃花。世人眼见桃花,是洁,亦可不洁。
苦菜记
塞北,最好吃的野菜莫过苦苦菜。名字听起来不得了的苦,吃起来亦涩,但人就喜欢吃,吃着吃着,便是滋味。
春天是苦苦菜生发的季节。拣晴风日,携小铲,提一大口袋至野外,任沟坝、田埂、林间、黄河滩,随意逗几个圈儿,便会满载而归。这一过程是为挑,星星点点,在众多绿里挑另一种绿,绿中稍泛碱白,叶齿锯状,微刺。根茎断处,有乳汁黏手,尝甚苦。苦便是好。另一种叶缘整齐,脉心透紫红者,名甜苦菜,非甘,苦淡而已,亦好。苦的菜,甜的菜,掺一块儿,挑的姑娘、媳妇、婆子,春风做伴,灿烂如桃。
这时的苦苦菜,娇嫩,凉拌最好吃。拌前烫水焯过,凉水浸一会子,待苦味淡去,佐以红尖椒、花椒粉、白葱丝、陈醋、蒜泥、胡麻油,胡麻油为塞北特产,色重,香烈,一股子胡味,调甘去腻,和苦生津,比什么色拉都来劲儿。这样的菜,肠清者食来,是一春蔬鲜,半尾鱼肉,滋心养肺,功德等分。肠肥者食来,是三秋梨子,两盏黄菊,祛火清毒,效用两齐。清者食出甘滋,肥者觉出苦妙,一清一肥,一贫一富,一甘一苦,一达一穷,正如老子言,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吃喝里见人生,甘苦中悟天道,刘基《苦斋记》所述甚明。
斋者,古人解为洁也,庄也,敬也,恭也。塞北不见斋者,盖少庄洁恭敬。但多放浪不羁,也和气候大为相关。想冬有雪,夏有炎,春促秋长,四季分明,人养其中,亦是有棱有角。棱角之人又喜在野,野漠无形,骸寄天地,与牛羊同欢,苦菜共乐,亦可见风雅。如秦腔,花儿,拉长吼叫的嗓音中,那一股子凄苦劲儿,说不清道不明,仿佛天破,黄河水决,苦菜花照旧盛开,朔风抚眉。我素沉幻于江南水磨昆曲,听此即得回家之念。
回家吃苦苦菜。奶奶快九十的人了,还亲自拐到地里挑来,一根一根,拣净,等儿女、孙儿孙女、重孙儿重孙女,四世同堂,阖家欢宴。
秋天,苦苦菜腌制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菜,飒飒亭亭,经秋霜煞过,凝萃精华,腌起来,至年关,便是难得的醒酒佳肴。我喜食二姨腌制的苦苦菜,甚为清脆爽口。这工序儿我们叫发,母亲也会发,关键是每日以清米汤水灌之,稍染不洁,便会全缸臭烂。还要泡以辣辣英,我不确定是不是车前草,亦为野菜一种,作用相当于泡椒。我是想塞北不产泡椒,便以此物替代,不知农家压根儿没有泡椒的概念,全凭自然,发现食趣。记得老太太生前最喜半夜里喝碗腌苦苦菜水,笑曰洗脑清神。她倒不惧寒苦,因时节正是寒冬腊月,腌菜水刺骨冰寒,手浸尚惧,况肠胃受之,盖是生来苦就的心志。她大半生茹素,极爱扫洒,洁净有加,又敬天畏命,言淑行惠,应配称斋字。
这几年乡下的苦苦菜似乎不多了。多的都进了城,贵胜鱼肉。但我在城里所食,也仅限应时而生,至于干苦苦菜,至今未见。干苦苦菜是母亲想到的,于季秋晒一些,经年都可吃着。想吃苦也是花样居多,塞北,有时民生便是最美的风景。
老屋的蛇
最后一夜在老屋住过。床上铺盖已卷走,书都装了箱,仅一本唐诗,一本纳兰词,《诗经》和《庄子》,留枕残梦中。很多杂物零乱在地,惟窗台上,盆花依旧生辉。认得有吊兰,仅此一种,仿佛其他都是日日相见却不识的客。做主人多年,不料一朝亦成了客,再回首,往事依依否。
想起蛇。屋子曾进过蛇。一次在客厅,我放学回来,推门便见一条小细蛇在地中爬定,惊呼父亲,拿锨铲为两半。扔出去时,才见那蛇身是灰绿色,一半犹在草中蠕动。另一次在院外,拉小狗出去放风,狗突然停住,顺着它好奇又生怯的目光,我看到了墙根的蛇,一条瑟瑟的小红蛇,昂起黑如墨子的小眼睛,亦好奇又怯怯地看着小狗。我倒不怕了,抡一把火钳夹起来,扔到尚未冻结的渠水中。
屋里怎么总是进蛇呢。以前在旧平房时,第一次看见蛇,在盆架上袅袅腾动。屋色昏暗,我又近视眼,隐约见它吐着信子,很恐怖。父母亦害了怕,呼来邻居,以火钳夹了出去。其实是条小麻蛇,经吊了起来,老长的样子。哪来的蛇呢,家人很奇怪,我们这地方很少水草山林,特别城里,更是灰不溜秋的,因此向来少见蛇。后来母亲在院里种的芹菜根下,又发现了麻蛇;洗衣时,又一条粗长的黑花蛇从脚边溜向下水道。见多了,怀疑院里有个蛇窝。
可这蛇能窝在哪里呢,又不是乡下。小时在乡下,隔壁是处荒废的大园子,每逢雨后,父亲吆我去园里打蘑菇。打是手里要拎上一根木棒,豁开那些很密的荒草,有时便见蘑菇在草深处暗耸头脑,白尚含苞,黑已开花。开花便是像伞一样张开。那时我便想到蛇,因为动画片里蛇总是藏在蘑菇底下,可园子里每一个角落都打遍了,不曾见蛇的影子,倒有几个坟。搬到城里后父亲继续在乡下住了几年,舅母说一次父亲在屋里睡觉,屋外一条大胖蛇已盘在了门上,舅母便喊蛇进屋了,蛇进屋了。父亲吼道蛇来打死,蛇来打死。二舅眼疾,一锨头上去便砍死。其实父亲早已睡着,说的是梦话。那蛇定从废园来,荒久的地方多阴物。
蛇确为阴物吧。至阴至柔,毒心难测。但又有灵性。听人说蛇进了屋是不能杀死的,要点根香往出请,蛇记性很好,杀了它会遭众蛇报复。但救了它亦会报恩,关于此流传的最动人的故事便数许仙和白娘子了,于是乡人总觉得白蛇非仙即妖,见者非福即祸。但我不曾见过白蛇,亦生了一场病。梦见万蛇缠身,惶悸不安。母亲带我去看中医,给开了朱砂冲服。后来看《本草纲目》,知道朱砂能祛邪。难道我当时中了邪,只是从未觉得和那些弄死过的蛇有什么联系。
前些天玉姐写了一首《蛇骨》,我告诉她家人曾弄死过蛇,她问有没有做成蛇骨手链,我一下子楞了。将蛇骨再剥出来啊,这亦是件可怕的事。乡人能取蛇之宝的,除了蛇自个儿蜕下的皮——能贴口舌疮烂,别无其他。大概北人总是惧怕蛇的。而南人吃蛇,竟是司空见惯了的,玉姐会不会也吃蛇呢,她那样的灵秀,呵呵。其诗曰:凶险如配眼睛的蛇,年轻的母亲时常忧虑多病的幼子,需要辟邪。哦,原来蛇骨能辟邪,我明白了,那便是以邪克邪了。蛇究竟在人心中脱不了邪恶。按上帝的说法,它是撒旦,是魔鬼,是邪灵,引诱人犯罪,从而出离伊甸园。
但华夏的女娲,却是人首蛇身。外子少年诗曰:我们都是蛇的儿女,在荒野匍匐蜿蜒。似乎还真是这样。女人怀孕梦见蛇,便寓意着生子。一代又一代蛇之子,构成芸芸众生。蛇播种恶,亦播种善,谁生来不带着恨爱,便是佛。亦如老屋,曾交织着父母的恨与爱,子女的争与让。寒冷与温暖,阴翳与光明,如影随形。
最后一夜在老屋住过,心情未知是不舍或者是无奈。人身如蛇身在世上游走,杂树丛里,菜根谭中,隐居园中,边缘都市,从善从恶,草蛇灰线。再见蛇如见他年故旧,唐诗宋词,诗经庄子,亦如蛇的信子,呵气如兰,大多数人反而是胆怯的。
作者简介
没藏花花,简号没藏,或花花,又号老鱼,木鱼、石鱼皆可,横竖都是俗,怎么叫都行。至于水蟒草、琴忘书,红蓼等,亦都是一堆俗不可耐的衍生名号,丢到故纸堆喂虫也无不好。俗人居塞上,性疏意懒,不求上进,为人无成,为事无成,为诗为文,更无成。一无所成,只好每日里空对塞上风天,想想中原、江南的样子,聊以慰藉渐白的发丝。
寻找被遮蔽的实力作家|打造纯粹线上文学平台。
投稿格式:作品,作者简介,照片,手写签名。
本平台所有文章如无特别说明,皆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稿,如需转载请留言后台接洽。
订阅方式:
1、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2、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