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F52. 探月的梦想与实践-中国“嫦娥工程”启动纪念

F52  探月的梦想与实践-中国“嫦娥工程”启动纪念

2003.3.01发行              全套1枚          印量1000枚

(1-1)贴2002-20(3-1)邮票1枚

盖 北京2003.3.1.20航天城(1)邮政日戳销票

印“中国探月嫦娥工程第一阶段启动纪念2003.3.1”纪念戳

图案:宇航员坐飞船奔向月球

纪念封规格:176×110mm             纪念封、戳设计者:卜赵彦

寄自:北京航天城                   印刷厂:上海金达证券印制有限公司

发行:上海航天局集邮协会  中国航天邮友联谊会上海分会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质的突破。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991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中国也应该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建议,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成立“月球探测课题组”。

1994年,中国科学家完成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月球探测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1998年,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的专家完成中国月球探测发展战略的研究项目,提出开展中国月球探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并于2000年完成《中国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科学目标》研究报告。

  2000年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首度披露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1月,原国防科工委在哈尔滨召开首届深空探测会议,与会科学家就加快中国探月工程论证、推动中国探月工程立项达成共识。

2002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有中、美、俄、欧空局参加的深空探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首先是发射绕月卫星,继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为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采取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会历时20年。

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绕: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这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目标,这一工程有望在三年左右得以实现。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落:探月二期工程。在实现“绕”的基础上,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回:探月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嫦娥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也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工程自2003年3月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和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