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篇
在论文选题确定之后,就要考虑选取什么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设计了。如今新闻传播学研究越来越注重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那种经验性总结的议论文逐渐减少了。
一、研究方法
我觉得先要从方法论层面考虑这个研究需要使用哪一类研究方法,是理论思辨?还是实证研究?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研究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哪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更适合这个研究。我反对为方法而方法,有的人还没有完全确定选题就来讨论研究方法,或许整个研究只是为了展示某种研究方法。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最近十年,新闻传播研究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量化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加,许多人甚至认为只有做实证研究方显科学严谨,这是一个误区。定量研究研究如果做得不好也会适得其反,给人一种感觉你是认认真真证明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还有实证研究并非只有量化一种,还有质化研究。如果说量化研究回答“是什么”,那么,质化研究则是回答“为什么”。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学被忽视的分析工具》。近年来还有人把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引入新闻传播研究,并引起一些争论。此外,还有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这是由社会学家根据数学方法﹑图论等发展起来的定量分析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要用对,二要用好,要能真正分析新闻传播学里问题,而不是分析其他学科的问题。
我尝试过多种研究方法,早在2005年做的第一课题就采用了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2009年我与别人合作的《内陆电视在香港传播初探——以落地香港的内陆电视频道》,虽然还比较粗糙,但它是我国对外传播最早的论文,由此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我和我的研究生花了一年多时间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实证研究《电视新闻栏目官方微博的实证研究》,由此也成为哪一期《现代传播》的重头稿。对于定量研究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抓入口,研究对象和变量一定要选好;二是抓出口,对调查数据要深入分析,如果一种分析工具,可以辅以其他方法,比如理论分析、个案分析、比较分析等,这样才能不仅回答“是什么”,还能找出“为什么”。
二、框架设计
研究思路和框架设计也可以说是广义的方法,论文框架要根据选题、方法及研究类别来度身定做。许多学生选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写法,对策性研究可以这样写,但理论研究就不是这样。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架构也不一样,学位论文要求全面展示你对知识的掌握,可以从头说起,分好几个章,最后还有一段结语。但发表的论文由于篇幅所限,而且是写给研究者看,通常会把文献综述、发展脉络、理论梳理等略写。框架设计要特别注重逻辑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如果能够随便拿走哪一段内容,那么也就说明这一段内容是多余的。
我在写作《与改革同步 与开放同行——拐点透析电视新闻三十年》一文时,选取了十大拐点,即10个典型事件来勾勒出整个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图景,这是一种以点带面的写法,关键在于“以小见大”。就结构而言,有纵向推进、横向比较和纵横交错三种结构。论文架构很忌讳写成教科书那样,各章节形成一个并列关系,减少逻辑递进的层次感,论文各部分没有形成一条逻辑链。也注意一下体例的均衡,不要有的部分几百字,有的部分几千字。此外,开头的引入,前后的衔接、结尾的概括都要讲究。
三、如何切入
论文的选题方法很重要,论文如何引人关注也很重要。如何引起编辑注目?从发表的角度来看,题目往往是首先打动编辑的地方。怎样引起读者兴趣?怎么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呢?让人一看,这个选题好啊!拍案叫绝。论文的切入口是一个关键,切入口可以从题目和开头体现出来。如何拟定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题目,恐怕在整个写作过程都会思考的问题,甚至在写出初稿之后还会一再斟酌,不断提炼不断打磨。我认为一是切口一定要小,这样论文容易驾驭,切忌大而空;二是开门见山,设置悬念,让读者有一睹为快的感觉;三是以小见大,入口小但挖得深,让人感觉这篇有学术价值。要做到这三点,需要在理论创新、叙事技巧和文字提炼三个维度上发力。
2009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央视《百家讲坛》收视率很低,进入死亡倒计时。于是,我向央视的朋友核实,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百家讲坛》的收视从来没高过。收视率不高却有很强的传播力?于是我大胆假设: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电视以外的传播力可以大于电视本身的传播力。为此,我展开研究并写出《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传播模式——以〈百家讲坛〉为例》(《国际新闻界》2009、7)一文,通过一个典型个案的分析,讨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传播,进而提出传播裂变理论。在研究中,我们选择研究对象并非研究问题本身,研究对象只是一个载体,它可以很小但一定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通过这个切入口我们可以深挖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学术价值,这样就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了。
此外,傍焦营销的技法也值得借鉴,如我的论文《〈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从〈故宫〉看中国纪录片的转机》,都是聚焦时下热点现象,这样自然会提高关注度。但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追逐热点也有可能掉进研究的陷阱。还有《新媒体不是“媒体”——基于媒介组织形态的分析》、《在中国,网络直播到底能走多远? 》等,一看题目就有阅读的欲望。当然,我也反对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的标题党,不要戴一顶漂亮的帽子,其实里面没啥东西,名不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