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笔记:纪录片既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
许多人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就是它不好看,既缺少剧情片的跌宕起伏,也缺少娱乐节目的赏心悦目。但我认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应该是既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什么叫有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好看,要做好看的纪录片。纪录片如何做得好看?简单来说就是要会讲故事,在叙事过程中要设置悬念要有卖点。创作者要时刻想着怎么不让观众离开,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断刀》,就是全程无尿点的。
中国纪录片有一些通病,入戏慢、节奏慢。除了镜头语言表现力弱,还有叙事能力不够,不能从题目到开头三两分钟里抓住观众眼球。节奏慢不是表现在长镜头,而是表现在信息量少。不要考验观众的耐心,要学会概括和提炼,要力求做到平中见奇,小中见大。
纪录片评选,除非是终评,评委一般只看五分钟,其实在前三分钟抓不住观众基本上也没戏。所以说开头三分钟很重要!怎么抓住观众?悬念设置、故事有趣、镜头吸睛,有许多办法。
新人拍镜头最普遍的问题是镜头表现能力不够。《奶奶的春节》讲的奶奶为聚少离多的家人团聚而忙碌。但片子一开头就是扫墓,我还以为这个奶奶死了,然后是奶奶不断地说,缺少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而另一部纪录片《老家》,却走到另一个极端,没有也不说。片子通过记录打铁、包粽子、做豆腐三个典型的乡村场景(符号)来表现,既没有解说也没有对话。如同三颗珠子,没有用一条把它们串起来。《记忆》中同一个问题问不同的人:“你忘记中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情感,它会产生共鸣。纪录片不同剧情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散点式结构如何做到形散神不散,一定要用一条线把这些碎片化内容串起来,张以庆的《幼儿园》也是这样构建一个“成人的寓言”。
许多学生的创作都是假期旅游式创作,多为走马观花,只是对他们感到陌生好奇的东西进行表面的扫描、简单的呈现。但纪录片《修复》则不同,它不仅讲述名画《富春山居图》的修复,还讲师徒关系的弱化,反映出文化传承中的断裂,对传统文化未来的思考。
纪录片是有存史价值的,所以有些人想把它拍成文史资料片,一些四川的学生跑广东梅州来拍摄《走进客家民居》,片子对客家围屋的来龙去脉、方方面面都作了介绍。此类片子很多了,而面面俱到也没有新意,倒不如集中介绍其中最出彩的联芳楼,这座中西合璧的客家围屋既有文化融合的亮点,又有建筑美学的趣味。
所以纪录片在确定选题之后,就要考虑怎么拍得好看,不仅把有意义的东西发掘出来,还要把有意思的内容表现出来,不让观众跑掉。
新浪博客·谭天论道·纪录片研究
两种文明观:中日版本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的对比分析
引领新时代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评析
“微传播”:纪录片传播的新阶段
揭秘国际纪录片预售——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预售活动考察
社会场域中的独立纪录片
纪录片影院受众实证研究——2008 GZDOC公共展播影院观众调查
台湾纪录片的成长与现状
犹抱琵琶半遮面——南派纪录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判断
当代华裔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传播审视——以中山电视台《海外中山人》为例
从《故宫》看中国纪录片的转机
欢迎纪录片人加入“中国纪录片研究”微信群,有兴趣者可申请,报名者须提供真实姓名、单位等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