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医录(一)
话说姑苏城外有一老乡绅,姓唐,名世儒,祖上就是名动江南的唐寅唐伯虎。到了唐世儒这一代,倒也没辱没先人,唐老爷是二甲赐进士出身,先授翰林编修,后外放到地方做了几任官,六十岁时从衢州府任上告退,在姑苏城外置薄田数十亩,日子过得也逍遥。
唐夫人是姑苏望族之女,样样皆好,只是肚子不争气,一直不孕。唐老爷素来惧内,虽然心有不足,但不敢纳妾,好在上天垂怜,唐老爷四十多岁时唐夫人终于诞下一子,老俩口欢喜得不得了,取名宝儿。
奈何这唐宝儿全没有唐老爷的儒雅,虽从小私塾上学,只识得几个字,却写不成文章,至今还是个童生,唐老爷犯愁。
这一日,唐老爷在家中闲坐着喝闷茶,唐夫人道:“我的表兄李士明现在姑苏城里开医馆,宝儿也不小了,何不教宝儿跟着表兄学医,以后也好过生活,总比游手好闲得好。”
唐老爷听了连连点头道:“夫人果然有见识,不为良相,可为良医。”
翌日,唐老爷备了几色礼物,叫一个长工挑着,自己坐着小轿,带着宝儿进姑苏城。这姑苏城是东南第一繁华之地,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宝儿跟在轿子旁,两眼都看花了。
转了几条街,唐老爷在一石桥前落轿,边上有一医馆,门匾上有三个字,宝儿认得上书是庸医馆,忍不住暗暗发笑,唐老爷带着宝儿入内。
只见堂上坐一老者,须发皆已斑白,堂下坐三五个病人,这老者正是李士明。唐老爷上前叫道:“哥哥。”李士明殷勤道:“世儒且稍坐,待我忙完这几个病人。”李士明叫徒弟上茶。
不一会李士明将病人都打发走了,唐老爷于是说明来意,李士明慨然应允,唐老爷大喜,送上礼仪。李士明让唐宝儿不必再回,让唐老爷把宝儿的铺盖送来,自此宝儿就住在庸医馆。
李士明原本有个徒弟叫杨广德,比宝儿略小。宝儿每天跟着李士明抄方,凡有病人处方,李士明口诵,皆由宝儿一一抄录。李士明又命宝儿博览医书,无非是伤寒,金匱,素问,灵枢,本草,甲乙经,千金之类,闲暇之余,又给宝儿和广德逐一讲解。
光阴荏苒,天气渐冷,病人渐多。这一日来一病人,乃是街坊,发热咳嗽多日。李士明揣度良久道:“厚朴四钱,枳实两钱,大黄两钱,芒硝两钱。”
病人走后,宝儿问道:“发热咳嗽,为何不用桂枝麻黄,不用柴胡,而用承气汤?”李士明道:“身热不恶寒,热在骨髓,太阴中风故而咳嗽身热,太阴中风阳明反热,故而可以攻下。”
不一会又来一个女病人,也是街坊,近日夜咳不止,白天则安。李士明道:“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钱。”
这广德给病人抓完药后问道:“这个也是咳嗽,为何用桂枝汤呢?”李士明道:“夜咳昼安,阳明中风,故而用桂枝汤。”
数日后,李士明有事外出,只有宝儿和广德留在医馆。又来一个病人,也是街坊,头晕,稍咳嗽,舌头发涩发麻,颈部僵硬。这宝儿学医数月,不觉技痒,又与街坊熟悉,于是开小青龙汤加茯苓。
下午李士明回来,看医案记录后问道:“这病人为何用小青龙汤?”宝儿道:“外受风寒所致,舌苔白厚腻,为内在久有寒湿之象,脉虽不浮不紧,但仍处方小青龙汤加茯苓一味温阳化饮。”
李士明道:“此必有误,若下利而喘者,方可用小青龙汤,这病人并不下利也不喘,故误也。”宝儿问道:“那应该用什么方?”李士明道:“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又过数日,这病人又来了,头晕咳嗽等症已经没有了,但却牙痛,大便带血。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