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人都在钻研的「糊弄学」,到底是什么

36氪的朋友们

 · 17小时前

关注
“糊弄学是啥?”“好问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作者:网易数读,36氪经授权发布。

读懂年轻人,先来读懂「组学」。

生活中,总会遇上一些对你过于关心的人:“这么大了还不找对象呀”“你到底喜欢他哪点啊”“你们怎么还不生娃呐”……这些问题认真回答起来不仅累,而且没必要。

其实,这种时候,准备一些万能回答就很必要:“我觉得挺适合我的”“你这个问题难倒我了”。

这些回答,好像说了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这种不太会让对方察觉到自己在敷衍的回答,都出自豆瓣小组「糊弄学」。

在这个以“共同钻研、交流、学习如何糊弄屎上雕花的工作、提出无理要求的甲方、推不掉的邀约...”为目标的小组里,有十六万多人在用各种糊弄的方式,和不情愿的事做抗争。

生活这么难,糊弄一下不行吗

「糊弄学」小组创始人摸鱼的阿汤说,所谓「糊弄学」,就是以看起来不敷衍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难以推脱之事。

那么,在生活中,大家都遇到了哪些难以推脱的事情呢?

是的,如何糊弄别人和自己的对话聊天,是大家最多的需求。

同学无休无止地聊爱豆自己却无感,怎么办?糊弄。朋友把自己当情绪垃圾桶一直倒苦水,怎么办?糊弄。闺蜜不顾单身的自己疯狂秀恩爱,怎么办?糊弄。

不仅是聊天,他人的打探、邀约、求帮忙……这些社交场景中经常出现的事情,都是小组里常常被提的问题。

在社交过度、人情难却、生活节奏又快的当下,没什么人能像薛宝钗那样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只好通过糊弄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社交负担。

弄弄子们(小组成员昵称)发掘总结了各种糊弄学技巧,如:不管对方笑话好不好笑,都要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xswl”;不用仔细听对方倒的苦水,只要用“感叹词+评价事情+感受”的万能句型回答;双十二老有人让你“砍价助力”,准备一张“已停止访问该网页”的手机截图。

甚至还有人从明星那儿学习高超的糊弄手法。

“学习了伊能静的先进经验,当有人向你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时,你只需要肯定他,再放低自己的身段,(你只需要说:你知道我多想成为你这样的 xxx 吗?)你就可以糊弄过去,并获得人家的好感。”——豆瓣用户@管理の员

图片来源:豆瓣「糊弄学」小组

做明星辛苦,离不开各种社交来提升知名度,糊弄水平自然不低。另外,不少弄弄子发现,自己的爸妈竟然也是糊弄学高手。

其实,糊弄并非当代年轻人独有的社交技巧。百年前的鲁迅早就在传授糊弄学技巧了: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野草》

朋友晒娃时这么用,妥妥过关。

狠起来连自己都糊弄

不过,弄弄子要糊弄的并不是只有这些与外界发生的事,正如一条帖子所写的那样“糊弄学的最终归宿就是糊弄自己”。

是的,弄弄子们连自己都能糊弄:有看了豆瓣评论,就等于看过这部剧的;有以“天气不好”等各类理由说服自己别去锻炼的;还有不想费心费力做饭,乱炖了事的。

这些糊弄自己的故事中,有些倒挺令人意外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如有位弄弄子就发现糊弄有利于家庭和睦。曾是讲卫生、爱整理的她,因为看不惯老公的邋遢,几乎天天提醒,结果两人经常争吵。

在几年说教无望后,她开始改变自己,“对待家务我开始糊弄,对待老公的个人卫生习惯,我开始忽略。”这之后,家庭氛围好多了。

是的,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难,为了更大的目标,降低一下标准,的确会有作用。

不过,如果时时糊弄、事事糊弄,就很容易变成百年前胡适在一篇寓言里讽刺的一个形象——差不多先生——不仅处事不认真,处世也不认真。

那么,糊弄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亲朋好友,我们最常糊弄的人

在「糊弄学」小组里,偶尔也有帖子会质疑糊弄行为是否必要:“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费尽心思糊弄,也不愿意认真处理事情呢?”

是啊,如果是对方要求不合理、问题很唐突,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而是要想方设法糊弄呢?

那我们先来看看「糊弄学」小组里,大家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拒绝。

不好意思、说不出口、为了礼貌,这些是大家在组里提到自己没能直接拒绝掉对方的最主要原因。用一个流行词说就是,这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比如与人打交道时,最怕的就是冷场尴尬;为了照顾他人情绪,宁愿花费自己大量时间和精力;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渴望好评;怕自己的真实情绪引起他人反感而隐藏,委曲求全。

所以,即使不想说话,也要在出租车里配合着司机一起聊;团队合作中,哪怕这些工作是别人的,也主动揽下。

但这种委曲求全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长期以往容易从不好意思转为满腹怨念。

另一方面,看看大家的糊弄对象,也会发现为什么这些事明面上拒绝这么难。朋友、父母、伴侣,最想推脱的事情,都来自自己的身边人。

难怪大家不能直接躲开。

就像一个弄弄子说的那样,如果是陌生人,肯定立马拒绝,但正因为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身边人,只好以委婉的方式糊弄过去。

糊弄,也要有底线

最常糊弄的人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更让一些人感到不理解:“糊弄是针对那些说个没完的人、自己无感的人,朋友和自己倾诉或者讨论些什么东西,这也要糊弄?到底会不会尊重人!究竟是在糊弄朋友还是在糊弄自己?”

的确,不少时候,被糊弄的滋味还是相当不好受的。

在组里,也有人分享了自己遇到的糊弄,有些可以一笑而过,有些却让人笑不出来。

拖欠工资、发错商品、装修偷工减料……随便哪件事发生在自己或周围人身上都是万分糟心的。

更何况,弄弄子们自己也有翻车的时候。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而且被对方揭穿时,场面还是挺尴尬的。

还记得那个在 Github 火了的“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吗?不少人都用它应付读书笔记、讲座报告。有人用它生成了一篇军训后感,结果被学校抽中要在全年级面前朗读。想蒙混过关却被抓住,社会性死亡了。

也因此,组长摸鱼的阿汤在糊弄组的组规中不忘补一句:“糊弄组奉行的是清楚自己可以糊弄的范畴,而有选择地糊弄。”

只是,这份组规同样难让人认真对待。因为眼尖的人发现,最初它就是组长从别的豆瓣小组那儿复制黏贴过来,糊弄组员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