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海瑞全都懂,原来二审何茂才他就知道该干什么了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14篇文章)

海瑞二审何茂才,得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供词,里面有扳倒严党的证据,也能使得胡宗宪开脱,唯一的缺陷就是涉及到了嘉靖帝。

面对赵贞吉和锦衣卫的要求,海瑞仍然不肯修改或重审何茂才,一心要把这份供词上交朝廷,并直接搬出了大明律,凡是更改供词的行为,均为欺君!

情况一下子僵持在那里,赵贞吉只得先让大家退下,其后便请求谭伦再次去劝劝海瑞,那么接下来海瑞又是如何应对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14期:大明王朝:海瑞执意不改供词并不为扳倒严党,而是直指明朝大弊端

一、

谭伦对自己能不能说服海瑞是没有把握的,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我可以说,但如果他坚持呈送,我们也无法驳回。”

因为锦衣卫还在,赵贞吉当然不能允许海瑞坚持呈送啊,所以他回答的是如果海瑞坚持,我们就再想别的办法阻止。

赵贞吉的这种安排,锦衣卫果然比较满意:

“赵大人这是老成谋国,我们都听你的。”

随后众人散去,赵贞吉再次走到乌鸦窝面前,众人还在等着他,到底还拆不拆呢?

此时的赵贞吉已经冷静了下来,自然也就不会跟乌鸦窝较真,自然不让拆了,又让众人把乌鸦窝的树枝捡起来,补上去。

由此可见,赵贞吉这个人其实也是性情中人,这为我们理解后来,他敢在嘉靖帝面前替海瑞解释做好了伏笔。其次也表明他手下人做事之利索,说一不二,执行力相当之高。

谭伦这次劝说海瑞,理由有三:

首先,告诉海瑞,赵贞吉和海瑞你都是社稷之臣,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忧国忧民,所以没必要跟赵贞吉对着干;其次,越中四谏、戊午三子弹劾严嵩父子,结果被反扑,是徐阁老拼命救了这七个人;严嵩父子做事都把嘉靖帝捆绑在一起,导致弹劾他们,就变成诽谤圣上,无法倒严!

也就是说,这是千载难逢倒严的机会,只要把供词剔除涉及嘉靖帝的地方,就能大功告成,你海瑞不要糊涂啊!

二、

前一篇文章有网友指出了一个错误,确实是我疏忽了,那就是海瑞已经从高翰文口中获知了沈一石账目。此时的海瑞心中自然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浙江发生的一切,实际上是跟嘉靖帝有关的,并不是严党恶意诽谤。

而此时的大家都认为,包括海瑞,还想选择相信嘉靖帝,相信皇上是无辜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皇上都是好的,坏人是杨贵妃,是高俅,是魏忠贤……

王用汲也是一个两面派,前面还义愤填膺的支持海瑞,这时已经被说动,也来劝说海瑞:

“谭大人说的都是实情,也是至理,刚峰兄,你就听谭大人的吧?”

海瑞也搞不明白了,这么多年他坚持的信仰,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呢?自己不过是一个谭伦举荐的小小七品县令,怎么大家都把他看得这么重?

随后海瑞指出了大明朝最大的问题:

郑泌昌何茂才等人不过是小蛀虫,真正的大蛀虫是皇室、宗亲、各地王爷。一个亲王一年的俸禄耗费大量国库银两,而且全国的土地有一半在他们手上,还不用纳税。这样就导致拥有一半土地的老百姓,纳税养育着全国的皇室宗亲,连胡宗宪的军需还得大家想办法凑。

倒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倒了一个,无外乎再上一个罢了:

“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之饥寒,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

可见,海瑞不是不知道嘉靖帝是大蛀虫,只是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承认,因为能改变这一现状的只有嘉靖帝,他宁可相信这微乎其微的概率。

末了,海瑞知道谭伦怕什么,直接告诉他:

“倘若因此获罪,是我海瑞一人之罪,与你们皆无干系,我海瑞——无党!”

三、

谭伦再次败下阵来,还是强调了自己是跟你一伙的:

“还是那句话,我谭伦举荐了你海瑞,终生不悔!”

谭伦也是相当的悲催,感觉就是在赵贞吉和海瑞之间来回奔波,就像这样:

赵贞吉:谭伦啊,你再去劝劝海瑞?

谭伦:好的,我这就去!

谭伦:海瑞啊,你这样不行啊……

海瑞: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谭伦:说得好!

赵贞吉:谭伦啊,你还得去劝劝海瑞……

谭伦:好的,我再去!

谭伦:海瑞啊,你这样不行啊……

海瑞: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谭伦:说得好!

赵贞吉:谭伦啊……

……

王用汲也一样:赵大人说的对啊,谭大人说的对啊,刚峰兄说的对啊……

看到谭伦离开,王用汲苦笑一声:

“刚峰兄啊,刚峰兄,你这么做,弄得我也得找人托孤了。”

王用汲此话,也算是明确表态支持海瑞!

想想当初谭伦跟高翰文带兵远赴淳安救海瑞,海瑞满眼含泪,好歹还有朋友相救,此时的海瑞,已经表明了自己无党无派,就一个人,战死为止。

四、

想来也怪,赵贞吉刚刚还说,如果海瑞坚持,他再想办法,他所谓的办法竟然是让海瑞交上去。就这样,海瑞坚持己见,硬是把这份供词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朝廷。

而朝廷这边,吕芳这些天一直不高兴……

由于嘉靖帝的圣旨中提到了宫里的巾帽局、织工局、尚衣监,都涉及到贪墨的问题,所以吕芳这些天就在头疼这些事。

这天,天已经蒙蒙亮了,结果宫里还掌着灯,这下子可气坏了吕芳:

“还点着灯干什么,是不是打量着宫里有花不完的钱?有你们讨饭的日子!”

以前小阁老也吐槽过,宫里的花销实在是大,正赶上沈一石的案子牵扯到了这些部门,吕芳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尽力节约。

回到了司礼监,海瑞的供词就摆在桌子上,就像杨金水说过的那样:

“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旦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海瑞的这份供词,就是来给吕芳上秤来了,尤其是涉及到毁堤淹田之事,杨金水默许。这件事吕芳不是不知道,嘉靖帝也知道毁堤淹田的事,只是没有想到,真有人给上秤。

吕芳难得发怒,一个茶杯甩了出去:

“浙江到底要干什么?严嵩、徐阶,到底要干什么?”

浙江是指海瑞,你就这样审案?严嵩是指郑泌昌和何茂才,你们就这样供案?徐阶是指赵贞吉,你就放任不管?

那么面对空前的劫难,吕芳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