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也将迈入老龄化,需要卖房看病、养老吗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也将迈入老龄化,
需要卖房看病、养老吗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时代,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也在逐步步入老龄化。而在这些人当中,存在着不少没有养老金、没有老保等方面保障的人。一旦因为年龄原因失去劳动能力和挣钱条件,他们当中有一些人生活就将没有保障。那么,他们需要通过卖房来看病和养老吗?
显然,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包括作者自己在内,都已经进入奔“6”状态,再过两年,就是常说的花甲之年了。按照过去的标准,就是步入老年时代了。
虽然按照有的机构提供的年龄标准,以及目前人口寿命情况,60岁还属于中年。但是,有多少人还这样认为呢?除非在农村,或者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60岁对他们来说,还是挣钱年龄,很多70多岁的人还在地里种庄稼,还在干着沉重的劳动活。在城市的工地上、马路上,也有许多接近古稀的农民工,还在从事着繁重的劳动,在挥舞着扫帚,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小生意。在城市,到了这个年龄段,要么在练各种各样的功、打各类拳、舞各种剑,要么在跳广场舞,要么呆在麻将室,继续在企业等岗位上工作的,已经寥寥无几。
这也意味着,城市工人到了年龄,就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但是,是否意味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都会出现看不起病、过不了生活的现象呢?农村会有不少,那是因为农村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农民也没有退休制度。而在城市,这种现象不是很多,但也不是没有。正常工作后退休的,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养老金。即便标准不是很高,在经过连续上调发放标准后,也应当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幸福的晚年。除非家里有啃老的,如果这样,那就是另外一说了,也是不可相比的现象。只要没有这样的状况,就不会出现看不起病、过不了生活的现象。
有些问题的,就是在前些年国企改革中买断身份、买断工龄的那些人,改革时,他们四十多岁,现在都在六十岁左右。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是拿了“钱”进入社会的,企业和政府也没有在改革时给他们缴足养老金。眼光看得远一些的,会将拿到的钱缴足养老金,从而达到退休年龄时,有一个能够满足退休生活的养老金。没有长远眼光的,将改制时得到的非常有限的补偿金,吃掉用掉了,也就面临着手中没有粮食的问题。因为,进入社会后,虽然大多选择了重新择业,但由于技能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收入都不高,很难有大的结余。更何况,他们那个年龄进入社会,孩子都在上学,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很多。加上买房需要,很多人还成为了房奴。所以,没有积蓄的有一些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这些人的年龄越来越大,没有养老金,也没有医保的矛盾就逐步暴露了。他们一旦失去了劳动能力,如果没有子女赡养,也就只有依靠卖房养老、卖房看病了。所谓以房养老、以房养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意味着,如何给这部分人进行托底,给他们一个生活和医疗保障环境,是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子女也是经济条件方面自身难保者,要想解决老人的生活和看病,难度很大。更重要的,凡是这样的家庭,子女都是与父母住在一起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去以房养老和看病。否则,子女没有住的地。所以,如何在政策上支撑,如何不让他们成为被忽略的人,且不要给子女有机可乘,需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