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疫苗案:不该市场化的市场化是邪路,回到统购统销才有出路

长春长生的问题疫苗案这几天弄得人心惶惶,大家都很紧张。用领导的话说,这事儿确实是击穿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尤其是还被翻出来了去年底就已经被发现了的给孩子注射的疫苗也有问题,问题就更严重了。

这个事情最糟糕的地方是引发了社会恐慌情绪。尤其是在第一波的网络舆论中,一些文章把这些疫苗称之为毒疫苗,就更加让人恐慌了。毕竟,这些年来中国出的很多恶性事件中确实是算得上毒,也确实让很多人中了毒,大家都是惊弓之鸟,恐慌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次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到有毒的程度。按照官方公布的检测结果,这批疫苗只是无效,或者是降低免疫效果,但并不会引起其它后遗症。所以,如果检查孩子接种疫苗的结果是中招了,那么最好的补救办法就是补打。

当然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大国,任何事情很快都能和政治挂上钩,各色人等马上就开始借机夹带私货,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国产疫苗靠不住了,还是进口疫苗更靠谱,甚至还有移民中介公司也趁机做广告,鼓吹移民的好处。

且不说疫苗出问题这个事情其实全世界都在所难免,即便是进口的疫苗也有出问题的,而且,在2017年食药监检测不合格的疫苗中,占比最高的就是进口疫苗。但还是有一大批人哭着喊着说,进口疫苗好,要放开进口疫苗。

放开进口疫苗的结果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里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国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却又非用不可,那么一个合理的结果就是,这些国外的疫苗厂商和药神里的那些欧美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定价奇高,追求垄断利润。

举个例子,心脏支架。在有国产支架之前,全部用进口支架,每个手书的成本大概在十五万左右。绝大多数普通患者看到这个价格,只能望而却步,选择等死。有了国产支架之后,现在价格一般在三到五万之间。即便是进口支架,价格也已经大幅下降了。

疫苗也是一样。如果完全依赖进口,那么合理的结果就是你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所以,保持一定的国产比例,培育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否则,现在免费接种疫苗的这个疾病防控体系就没办法维系了,因为成本太高了,只能自己选择打还是不打。

当然,也有些人的思路很清奇。本来这次的疫苗最糟糕的结果无非就是免疫效果下降,或者干脆无效,但有些人居然从中得出了接种疫苗的风险比不接种更高的结论。要知道,如果没有疫苗,到现在恐怕一个简简单单的流感就得死一大批人了。

还有两个上海的著名律师借机发表了一个所谓的声明,给一个私自给人注射疫苗的私立医院的案子辩护,要求把这种非法行为合法化。更有有劣迹的律师借机炒作敛财,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超过微信打赏的上限。这种行为的性质就是发国难财了,令人不齿。

如果说这次的问题疫苗厂商是天良丧尽,草菅人命,那么这些趁机敛财的人就是吃人血馒头的人,虽然他们自诩为什么社会良心,其实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疫苗。

这次疫苗案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下上海为什么没有中招就能明白了。

为什么上海没有中招呢?因为上海的疫苗都是由疾控中心,到现在还是统购统销。所以很多人指责说,上海在这方面不和国际接轨,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问题是,为什么要有市场经济,难道不是应该服务于人和社会的需要吗,明明现在行之有效的办法,就为了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就改,难道不是削足适履,本末颠倒了吗?

那么其它地方为什么会出问题呢?原因就很清楚了,因为不是统购统销,是分散购销,也就是每个地方自己采购。也就是因为分散采购,才给大量的倒卖疫苗的苗贩子们留下了空间。

2016年山东疫苗案中暴露出来的其实就是这样的问题。因为苗贩子要追求更高的利润,为了降低成本,所以在保存、运输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采用冷藏和冷链运输,导致这些疫苗失效了。

说到底,疫苗这样一个影响重大的领域,问题不是够不够开放,而是国家愿不愿意管起来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开放得太多了,市场化程度太高,中间环节太多,才造成了监管上比较困难,无法实时有效的监管。

也许有人会提出来,冷链物流成本比较高,即便是上海,目前的统购统销其实也只是勉力维持,更不用说中西部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面积又比较大,交通还不方便的地方了,完全不可能承担统购统销带来的成本。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那就是这个领域进行全国性的统购统销,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抽有余补不足,也是可以做到平衡的。而且,如果能够全国统购统销,那么在进口疫苗的价格谈判中,也可以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等各主要平台均有售,需要签名版请私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