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无言以对——一个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反对多读书
这是公众号第448篇原创内容,2019年第79篇。
今天的主题是还原昨晚发生在我朋友圈和公众号读者群里的记录。有些时候,无论如何不能保持沉默。
昨晚七点到家,吃完饭陪女儿聊了两个小时左右。大约十点,在朋友圈转发了前几天的一篇公众号。这一篇的内容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至少可以引发一些朋友思考。我一般大概只在发布后的两天以上时间,转发一部分公众号内容。原因在于一方面有些关注的朋友可能没有能够及时看到,起到一个提醒作用。另外,我微信好友中各种原因没有关注公众号的大概有两千多人。
转发之后,收到了一个好友的回复,我惊呆了。
这一条留言其实应该写在上一篇我的阅读推荐下面才更合适,放在这一篇下面多少有些文不对题。因为这一篇内容并没有讲到跟读书有关的话题。或者这位朋友想表达的是,只有像我这样看书太多的人,才会想出这么无聊的话题吧。
与这位朋友过去工作中有过交集,一起在北京参加过半个月时间的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举办的培训班。在广义上来说,算得上“同学”了。我去年离职之后,在微信里简短交流过。由于近一年来没有能够见面,所以他可能不太了解我现在的状态。
不得不说,他的这条留言使我多少有些震惊。毕竟不算对我有所了解的人,以这么明确的语言和态度,质疑我的读书,显得无比的非同寻常。朋友圈算是公开社交场合,共同好友都是可以看到留言的。刚开始看到还是有些激动的,等到自己稍微冷静下来之后,才写了一句回复。因为我知道,不理解、不看好我的人,多的是。只不过大部分人是不会说出来的。而他选择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毫无疑问是一种真诚。
几分钟之后,我把他的留言和我的回复,截图分享到了公众号读者群。这个群是五湖四海完全因为公众号而相聚在一起的人。人数不太多,我也只邀请能够识别到的、花费比较多时间阅读公众号的朋友加入。在这里我可以随时跟大家讨论一些问题。之所以分享,是想得到大家对于这样留言的反馈。
结果公众号读者群里的朋友热烈的讨论,非常精彩。
我今早五点多的时候醒来,打算出去跑步。这时看到了这个朋友三点多在朋友圈的回复。
不知道这个朋友为什么会在三点多回复,也许他睡的很晚,也许他失眠了,也许他想想觉得之前的回复多少有些不妥吧。
这一条回复是带着善意的,我也感受到了。
再之后,公众号读者群里继续有朋友发表自己的看法。
聊天记录分享完了,下面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读书无用论过去曾经一度甚嚣尘上,但那是有相应背景的。相对来说,我看到的更多是应试教育制度下,更多的上学并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
一个人到底厉不厉害,跟教育经历有关,但关系没那么大。能够决定一个人是否厉害的,是性格,是习惯,是思维方式。比如就性格而言,一个更乐观、热情、积极的人,一定更容易成功。乐观、热情、积极的性格,不是受教育可以改变的。
一些名校硕士、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平台,或者在工作中表现很一般。这很正常,因为中国过去的教育,没有致力于真正提高一个人的内在,而是在急功近利上走的很快很远。
我接触过的成功创业者,很多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至少不是名校出身。这本身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灌输的理念: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于是乎,上大学的目的是找好工作。不能找到好工作的人,只好去创业。
这本身有点逻辑循环的味道。生存状态相对不好一点的人,机会成本很低,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才会放手一搏,也才有可能赢得更多。名校毕业能够有不错收入的人,创业的机会成本就高多了。
在中国过去商业竞争不激烈,充满市场空白的时代,只要敢于创业的人,相对来说都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很多没有读过太多书的人都获得了成功。但这个观察无法避免幸存者偏差。多少个没有读过太多书的人,才出现一个成功者?而那些没有成功的人现状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统计学问题,也就是概率的分母是多少?我觉得不能因为有没有读过太多书的人获得了成功,就认为少读书反而能获得成功。
以上讨论的是过去。现在的商业环境竞争越发激烈,创业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太多太多的领域,都有专业度非常高的公司和团队在经营。未来能够创业成功的人和团队,一定是专业化程度更高、知识密度更大。
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更快的频率、更大的改变,越来越失稳。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未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想要保持更好的状态,除了终身学习,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任何别的方法。
不读书的人或许现在还可以不错,但读书一定能让人在未来越变越好。
第二,读书还存在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问题。
其实不止是读书,做任何事,都有是否顺应时代潮流的问题。
现在是工商业时代,如果还沉迷在农业时代的文化中,更多的去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义和价值就不大了。当然这里需要排除研究这些领域的专家和特别喜欢这些内容的人。
我觉得中国更多的人需要学习的是商业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的知识。
我现在的读书,基本回避国学和传统文化。这不是我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排斥和否定。而是我认为,国学和传统文化,早就随着家庭、学校、社会带给我们的影响,进入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即使完全不学,精髓的内容都会通过其他形式和渠道影响我们。
我不太喜欢现在还拿出历史人物来举例子,历史上的农业社会中国,因为地理条件限制、生产力水平和人口众多,生存从来都是头等大事。在生存面前,有过太多无奈之人和无奈之举。厚黑也好,流氓当道也罢,确实一度是社会现实。但我觉得这更是文明程度不高的标志。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温饱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实现。这个时候,还以过去的那些帝王将相的案例来证明现在,我觉得没有太多说服力了。我始终相信人类在进步,而不是倒退。这本身是乐观的表现。
反倒是商业的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向来缺乏。如果我们不更多的学习,怎么能够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的转变?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就怎么读书而言,我从来都没有提倡过更多读书、更少实践。反倒是,我更提倡行动。学习任何的知识和理论,都应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再回过头读书才更有价值。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在工作十几年之后,花费更多时间读书的原因。
从我自己来说,凡是近一年接触过我的朋友,都能感觉到读书带给我整个人脱胎换骨的变化:
1.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已经因为读书而有所改变。从过去的悲观、被动,变成了更积极、更主动的人。这是一个人最难的改变,我通过读书实现了。
2.精神能量得到极大提升。获取了更多知识的能量,作用于内心和灵魂,每一个相信的理念,都经过了大量阅读的检验和更多思考,都无比坚定、不会轻易更改。这样一条被质疑的朋友圈,我敢于发到群里供大家讨论,本身就是精神能量的证明。
3.走在了从知识迈向智慧的路上。正如群里一个朋友说的那样,经过反复思考、理解的知识,会慢慢接近智慧。
4.获得了无比开放和年轻的心态。对熵增定律的理解,使我反感一切封闭系统,尝试创建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氛围。这个公众号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开放的系统。每一篇内容,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也可以随时关注,随时取消关注,来无影去无踪。我越来越学会了不轻易对任何不够了解的人和事下结论。
读书带给我的变化到此为止,再多说就显得我过于自负了。
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必须更加努力,让自己未来不断变得更好。否则,会辱没了终身学习,会让身边的人多了一个不应该看太多书的案例。
不得不承认,一些环境下,读书确实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需要权力争夺的时候,读书使人内心纯洁,会丧失很多权力争夺工具,总会有些事让你觉得下不去手、做不出来。
今天最后我说一个很多人无法接受的观点:如果一个环境会排斥多读书,那这就是未来需要被改变的环境,也是最好尽早离开的环境。如果一个社会不能让更多的人多读书,那就离文明还有一些路要走。当有一天,我们身边更多的人都会花费时间看书的时候,我想才是伟大复兴实现的一个标志吧。
知识的力量,太多时候被低估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