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要接地气

/杜辉

现在爱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以文学为最,文学中又以小说为最。但许多人的创作不是建立在人生经历的基础上,不是自己人生体验的写照,不是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而是凭空的臆想。从古至今能流传后世的经典无不是作者用毕生心血浇筑的文字。文字之中自有他们一生辛酸坎坷的经历,有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体验。文字之中有自己的灵魂,故事之中有现实的影子。所以当读者看到文字,才能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没有大公司工作经验的人能写职场故事,没有丰富感情经历的人能写男女爱情,没有结婚的人能写家庭生活,还在温饱线挣扎的人则很喜欢写豪门生活。这种没有人生经历作为养分的创作必然是空洞无物的意淫。好的作品之所以成功必然是在现实中有所经历,了解、感知而得来的灵性和领悟。如《杜拉拉升职记》之所以成功,除了故事的可读性之外,更多的是故事背景中那种对国际大企业企业架构、管理模式、人际沟通、职场政治的了解和经验。还有如《二号首长》里边的官场规则,人际权斗,也是生动写真。如果没有这些作为背景来衬托故事,那种男男女女的感情,尔虞我诈的人际,也必然不能吸引太多人的兴趣。作者的背景不一而同,有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的则是通过工作或其他途径得以近距离观察、接触过。在掌握这些素材之后再通过深刻的思考、领悟,把这些故事变成文字,把其中的微妙关系、人际情感表现出来,只有如此文辞才会产生应有的魅力。

挣扎在温饱线的人写豪门生活,必然首先想到的是豪车名宅,是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生活模式。因为这些正是他们所缺乏和渴望的生活,但真实的世界是如何他们无从而知。如此创作出的作品必然全是凭空臆造,不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触和真正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

没有经历过痛彻心扉的爱情,没有认识过那些不同身份、性格、学识、社会地位等条件的那个他(她),试问怎么可能写出真实的爱情故事?好的故事都是有灵魂的,而那个灵魂也正是自己的影子。没有生活经历,没有人生体验,没有人生大悲大痛后的彻悟,是不可能写出可以被大家所真正认同的故事。同理其他领域的创作,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很难有好的文字产生。就算你文笔再佳,但是文字没有灵魂,没有思想,也不过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同样无法长久吸引读者。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是生活精髓的投影。不管是小说、电影、戏剧等,都是在讲故事,这个故事如何能被大家接受?打动别人?感染别人?只有真实的故事,只有身边的故事,只有切身体会的故事才能够做到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文学作品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在那?是他用艺术的加工把人性雕刻在这些故事中。所谓感同身受,就是达到内心世界的共鸣、认同。是让读者能从这些故事中有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情感,文字中是有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以及追忆。

没有这些生活的体验,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想写出可以广为流传的作品,个人以为是极为难见的事情。故事虽然是编,但这个编是把一个人的人生智慧、感悟镶嵌在这个故事中的。正因为现在从作者到编辑等文学创作的人往往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所谓的脑残剧,脑残文学。这里虽然有文化素养不高的因素,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他们故事中的世界是编出来的,而不是真实世界的艺术镜像。所以读起来乏味,或者味道太假如同化学勾兑的味道。

所以真正热爱写作,热爱文学的朋友。不要着急下笔,先去体会、感悟人生。只有对人生大彻大悟,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才会也才能有能力和资格写出真正好的故事。脱离实际的意淫文字,只能自欺欺人,很难有真正的持续的生命力。

作者注:

    本文发表在2014年4月14日的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第1123期A04版。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见到太多的文字是完全臆造出来的。没正经谈过恋爱的写了一堆言情故事,没做过饭的编出了菜谱,没在大企业工作过的写世界五百强经验,温饱还成问题的写理财,还没小康的写成功励志。诸如这些见的太多了,他们的文学是脑中想象的产物,而不是人生的总结和领悟。这样的创作真的害人害己,但大部分人又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中,很难叫醒。看着可怜、可乐,只能一声叹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