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连云岭上雪连云,云端边墙立千仞--行走怀柔驴鞍岭长城
怀柔的长城65.367公里,只有驴鞍岭段没有走过了,再有就是几个断崖,蝴蝶结的断崖,铁矿峪的断崖,等,险到多数驴友无法行走,故不参与长城几险之最的排名。
驴鞍岭,即连云岭。大榛峪村一连溜有几处关口:大榛峪口(贾家关)、驴鞍岭口、磨石口、擦石口(旺泉峪处其实也是一处水关),而驴鞍岭长城即得名于驴鞍岭口。不知何年,又以连云岭名之,因其山势险峻,在上述数个关口边墙如飞龙在天,数次腾入高耸入云的峻岭之上,又数次直潜入深渊,每次的腾跃,几乎没有过渡,扶摇直上,在海拔不足200余米至海拔1000余米(西大楼)之间反复腾跃,恣意嬉戏。
最近的周末,选择出行的目的地总会思虑再三。连续四场大雪,主线长城上险要的地段如果结冰,将会非常危险。而驴鞍岭的这一段,据说也有一段险段,具体险成什么情形,没有直观的概念,因而顾虑重重;另外这段时间各地长城保护员对户外攀爬长城的限制也加强了,很有可能被阻止于山下。
骆驼提到这段长城的时候,我一直在迟疑。人少的情况下,险的地段是不准备走了,距离长一天走不完的行程暂时也不考虑了;如果是我自己,是准备接续上周的行程,沿南山路边垣从海子口村向东到岔石口村-永安堡的。最终还是考虑驴鞍岭这段线路,为避免大榛峪上不了山,拟从响水湖景区向西走。
预报的天气是多云。早上起来的时候,霞光万丈,似乎是一个好天气。
等车的时候,可以看到天空界限分明的冷暖空气相交的锋面,看来阴冷的空气正在南下,天气正在变脸。
外面的公路,积雪早已不会再有影响,只在路边有残雪相伴。离开怀黄路进入响水湖景区的连接公路的时候,路面有厚厚的未融化的积雪;及至到了景区,路况又稍好,残雪只在道路以外的地方。
不知响水湖景区是冬季关闭,还是因下雪关闭,除东南侧长城是有一两个人影外,西侧竟然一个游客也没有。
(起点,当前海拔378m)
站在干枯的边坑水库大坝头上,可以看得见在深深的水库底部、大坝的上方不远处,磨石口关水关的券门,保存得还比较好。
长城从西侧怪石嶙峋的险峻的峭壁之上直落千丈,沿峭壁而下,一直延伸到大坝旁边。
(距离起点0.36km 当前海拔452m)
下图是上次从东侧所拍的这座峭壁及这段墙体。
而墙体垂下来的时候,竟然不止一道,而是两道墙体。两道墙体间距离并不远,此是起到瓮城的作用吗?还是起到关城的作用?
西侧一道墙体,危乎欲倾,须仰视才能注意到,大概十年前来景区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面墙。
东侧一道墙体。记得以前来响水湖景区时,这段墙体是被封闭在防护网内的,并不允许通行。
按照以前的印象,应当选择景区路绕过这座危崖及这段墙体。骆驼要从此处登墙,仔细一看,还真是原来的防护网被撤除了,墙体应当是进行了加固,看似嵯峨的乱石其实很容易攀爬。于是从此处登城。
过了这段乱石坡,紧接着就是陡直的上升。好在都是修复的台阶,并无难度。
回望苍茫大地,一派银装素裹,重峦层叠,万山沉寂,边墙耸立,雄姿巍峨。雪中的长城,身姿迤逦,格外妖娆。
这长城,这山川,如老萧所说,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在这本大书面前,我只是一个稚嫩的初学者,也许永远无法完全读懂,永远无法读透。但仍有无形的吸引力,吸引我以脚步实勘丈量,去阅读,去品鉴。
(距离起点0.55km 当前海拔556m)
途经的第一座敌台是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3号敌台。
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4号敌台位于这座山头的最高点。
经过急骤的上升,明显感觉到体力跟不上,呼吸急促。昨夜有感冒症状,夜里喝了一次感冒药,汗湿了枕头。到早上,再次吃了一遍药后出发。既然定了行程,没有大碍的话,不想轻易取消行程,刚开始感觉不到体力的差距,爬升一段墙体以后,才体会到此次是历次爬山或走长城中状态最差的一次。比2018年5月份深春的暑热去司马台单边墙时的状态还要差。再一个,前几天没有工作,总呆在家里,三餐也没有规律,也是导致体力下降的原因吧。
从194号敌台向下,就是驴友提到较险的险段。甬道上的雪,基本都融化了,也没有在台阶上结冰,解除了之前猜测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形。
但从此处下行,有两处落差较大的位置,对我而言仍然有难度,一个是相机在胸前晃荡碍事,更主要的是我的身体僵硬不灵活。好在有骆驼相助,顺利越过。
有一块长了两支犄角的巨石,横生崖壁上方,凌空耸峙,极为险峻。
过194号敌台,基本就出了景区,墙体与敌楼保存状况基本保持了原貌。前方是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5号敌台。
(距离起点0.57km 当前海拔564m)
远眺大榛峪西侧的制高点西大楼。
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5号敌台,一侧是五孔券窗,与墙体甬道相连的一侧,是两孔券窗加一孔券门。
(距离起点0.98km 当前海拔604m)
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6号敌台与195号敌台相似。两座敌楼共同的特征,是券门上的匾额已经缺失,券门被拆除数层砖,构图成酒瓶形状。
这一带很多敌楼都带有匾额,可惜多已无存,无法得知题字内容。这些缺失的内容,是这部大书人为造成的缺页,不能不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而这部大书,还有更多的普通人无法破解的谜题,这些谜题的答案,或许叠压在厚重的城墙之下,或许掩埋在坍塌的残砖之下,读懂这部书,读透这部书,有赖于更多专家学者给予释读。
(距离起点1.49km 当前海拔591m)
这酒瓶,该是数百年的陈年佳酿,透着醇香。
这种酒瓶形状的券门,已经是多次遇见,难道是有人故意做成?仅仅做一种新鲜的形状,而拆除数层城砖,岂不也是对历史,对文物的刻意破坏?骆驼提出,可能是为拆取上方的匾额石刻,倒是很有可能。
敌楼内部,与二层之间应为木隔板,因年代久远,木材早已腐朽不见,只剩下铺板的卡槽。
上兵道或邻近敌楼,或偏离敌台,都很明显。后侧是196号敌台。
(距离起点1.60km 当前海拔535m)
向远处眺望,两条山岭之间相隔一条幽深的谷壑,城墙从这一侧的山坡上直跌入深谷,而后再次拉升,腾入对面半空中的山岭之上。在对面那段山岭上,有半截墙体与脚下的主墙体相交,那就是被文物部门认定为北齐长城的残墙。这段残墙,就是我在行走双界山长城时,推测的北齐长城沿这段明长城所在山脊,向北部延伸,尔后在铁矿峪北三岔村附近再次出现,与双界山长城走势相同,应是双界山长城的延续。
拉近镜头看那段北齐长城。
越过幽深的谷壑后再次扶摇直上云巅的那段墙体。
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7号敌台。
197号敌台应有双面匾额,其西面侧匾额、券门的酒瓶形状,与196号敌台几乎完全相同。
前方是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8号敌台,敌台的斜上方,即是刚才所见到的北齐长城。
这段墙体城砖垒砌的形式与他处明显不同,他处一般为平砌,此处则有数层为立砌,顺砌间以丁砌。
墙体沿山坡下行,时需小心弯腰扶着砖石。很快下降到接近谷口,谷口两侧,距离约二三十米的长度内,各立有敌台一座。其中东侧一座坍塌严重,长城遗产网地图没有标记;谷口西侧的敌楼为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9号敌台。
穿过未标记的东侧敌楼下行,需要从一个窄矮的券洞下钻过,非常奇怪此处券洞为何如此狭小低矮。
这座敌楼上的铺房,还保留着痕迹,但敌楼的外墙,只剩下了一部分。
未标记敌楼往下,由于墙体塌断,形成垂直的断崖,骆驼直接攀崖而下。我从南侧脱落了包砖的墙体所形成的狭窄墙侧小心绕下去。
本以为此处是大榛峪关,如果是,我打算先行返回,大榛峪往铁矿峪段长城春季我已经走过,今天体力跟不上,没有必要再坚持。左右审视了一番,却发现不是,大榛峪关关口的券门仍然保存着,且其西侧敌楼的甬道塌断,一般驴友绕行,强驴则顺着垛墙攀岩一般向上攀爬。这两点都不相符,肯定不是大榛峪关了。
原来此处即是驴鞍岭关(口)。
西侧敌楼,为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199号敌台。墙下的长城文物保护碑为长城大榛峪段。这个碑与旺泉峪蝴蝶结处、大榛峪关处的碑相同,不过,旺泉峪与驴鞍岭之间,却夹着响水湖长城、磨石口长城、驴鞍岭长城的文保碑。曾经怀疑文保碑是否立错,也许,包括响水湖、磨石口、驴鞍岭的地段,都属于大榛峪长城的一部分吧。
敌台东侧有个缺口,有人从此处登上城墙;骆驼选择从此处上墙,我向后绕行观察了一下,从墙体北侧更容易的地方登上城墙。
(距离起点1.92km 当前海拔414m)
吃了个橙子,补充了水分与维生素,适当休息了一下,体力有所恢复。
继续上行。这段墙体,外墙坍塌,内墙危倾,上方不知情况如何,不知是否凶险,说不定哪一天,会成为一堆碎砖。
这段行程,对照长城遗产网地图,漏记一座响水湖景区西段长城200号敌台,可能是没有注意到。
(距离起点2.17km 当前海拔482m)
这段墙体,用了大量的整齐的条石,墙体稳固,质量上乘,随山势蜿蜒起伏,颇具美感。
(距离起点2.41km 当前海拔566m)
这几段的山势,上升都很急骤,墙体陡峭,台阶窄小,时有风化成碎石的地段,很是耗费体力。
(距离起点2.69km 当前海拔643m)
回望上来的路,几乎天梯一样悬垂而下。城墙即修筑在悬崖峭壁的边缘,如果是自西而东下行,估计难度更大,视觉效果更加震撼。
(距离起点2.71km 当前海拔678m)
因为墙体一直比较陡有一定险度,没有留意,错过了近距离观察那段北齐长城的墙体。根据这张远距离拉近镜头拍摄的图片,这段墙体似乎保留有一定残高。
望长城内外,白雪皑皑,苍茫大地,一片肃静。这一块块城砖,如一页页精美的书页,散发着新鲜的墨香,让人爱不释手。
墙体到达这座山的山巅以后,有个急速转弯,形成一个大约30度的锐角,被称为牛犄角边。
衔接牛犄角边与这一侧的墙体,似乎是两个不同的工段,由不同防区的军队分别修建,而在防区的衔接处,责任不清,修得异常简陋。
牛犄角顶上的敌楼,为渤海镇大榛峪村北201号敌台,塌倒了一半,剩下的一角,悬空耸立,如挺拔直立的卫兵,守卫在这高山之巅。
(距离起点2.93km 当前海拔731m)
从牛犄角顶部看30度夹角的转折。
从牛犄角边下行,又是一个急骤的下降,再次下降到幽深的谷壑底部。
下方是渤海镇大榛峪村北202号敌台。
渤海镇大榛峪村北202号敌台,由钢筋支架进行了加固。
(距离起点3.11km 当前海拔684m)
谷壑底部的关口,即是大榛峪关,渤海镇大榛峪村北204号关门;关口东侧的敌楼,为渤海镇大榛峪村北203号敌台。
大榛峪西侧的敌楼,为渤海镇大榛峪村北205号敌台。205号敌台上方的墙体甬道,塌成空洞,无法通行。
关口内侧西南角,有环形构筑物,这就应当是上次所见到的大榛峪城堡了。不过,上次所见环形构筑物是完整的基本封闭的空间,这次的墙体反倒是残缺的。
正往关口下行走,忽闻下面有人喊了一声。想不到两名看守的长城守护员正在关口处等着。
一番交谈,看来骆驼继续前行的可能性不大了。干脆与长城守护员聊了一会天。两位老哥翻起一块有凹槽有人工刻痕的石构件残件,告诉我们这是以前的碑座。
此即为大榛峪的关门,保留有完好的券孔。
此关门可能经过适当修复,券墙东侧墙壁上,左侧三块巨石为原有位置,修复前已经悬空,其右侧数块巨石均为修补,修补的石料来自拆除的蓄水池的石料,而蓄水池的石料,本来就来自拆毁关门的石料。这也算是回归原位了。
老哥指着敌楼的支撑钢筋告诉我们,现在的长城修复,只允许用旧砖,不允许用新砖,没有新砖的地方,只能加固,不允许新建。这也是这两年多处所见敌楼被钢筋支架支撑的原因(当然,部分楼子的加固、修复,还是弄得不伦不类)。
关门内东侧,被水泥固定的半截水管下的一堆乱石上,有一块带刻痕的石块,那是205号敌台碑座的另一块残件。
防护员在追赶另一个团队大约六七人的队伍时,从看守的路口回到了关口,正巧遇见了我们。于是,我们被礼送出境。
行经大榛峪城堡,老哥告诉我们,当地人叫它堡(BU,三声)子,不是驻军的,是驻工匠的。
关于堡子的说法,延庆也是这种发音,好像一直往西,往山西、宁夏,也是相近的读音,这也是长城沿线戍守的军士所形成的村落遗留下来的古音,是活的文物,古汉语的活化石。
原来那完整的石墙,并非城堡,而是利用长城的石条修建的蓄水池,如今又被蓄水池拆了,部分石料用于修复城墙。规整的蓄水池石墙的左侧的石垄,才是城堡的遗址。
于是往回走,第二天还有一个春节前的收官小聚的活动,结束今天的行程。行经村民的旧房子,还是有很多城砖,很多长城的影子,遗留在这民居之中。
至今日止,怀柔段的长城全线走完,包括地图上没有标记的“秦皇旧址”长城,西流石村南的三道关(三道边子),旺泉峪外侧的北齐墩台,等。
2020-1-11,14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