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吉金 湖北省博物馆典藏商周青铜器(8)

1、铜杯

战国中期

通高14.8厘米,口径5.9厘米

1989年江陵九店砖瓦厂633号墓出土

酒器。盖面圆拱,边缘上立3个环钮,凸棱 4圈。盖内延伸出1圈子口,同器口扣合。敞口,深腹,腹壁斜内收,平底,矮圈足。类似器形的杯在越地也有发现。

2、铜人擎灯

战国中期

通高16.3厘米,铜人高7.1厘米,灯盘口径 8.6厘米

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灯具。由灯盘、柱和铜人组成。灯盘较浅,盘中有高1厘米的锥状灯钎。盘下为上粗下细的圆形灯柱。铜人跽坐,褒衣博带,左手扪胸,右手执灯,下接方形座。人擎灯目前仅见于楚墓。

3、四环钮盖涡纹铜缶

战国中期

通高20厘米,口径12.4厘米,腹径23厘米

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酒器。方唇,奔口,短颈,有盖,盖缘有 4个环钮。鼓腹,平底,矮圈足。腹部有

4个对称的环钮,腹部饰有4个涡纹。

4、豆形铜灯

战国中期

高19.9厘米,口径13.7厘米

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灯具。平沿,浅盘,盘中有锥状灯芯柱。柄束腰,喇叭形座。器表黑亮,柄内填满铸沙。

5、错红铜龙形卷云纹铜壶

战国中期

通高22.5厘米,口径9.8厘米

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酒器。 盖拱形,平顶,三扁钮较直。肩部有对称铺首衔环。通体错红铜龙形卷云纹。

6、羽状纹地四叶纹铜镜

战国晚期

直径10.8厘米,缘厚0.3厘米

1989年江陵九店砖瓦厂466号墓出土

用器。三弦钮,方形双重钮座,斜边,卷缘较低。在羽状地纹上由钮座四边外缘中部各饰一叶,叶面有叶脉纹。铜镜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有巫术功能。东周以前铜镜十分少见,目前出土最多的是楚镜,其纹饰精美,装饰丰富,有镶嵌、操漆、镂空等多种,为列国之最。

7、羽状蟠螭纹铜镜

战国晚期

直径11.2厘米,厚0.5厘米

1989年江陵九店砖瓦厂712号墓出土

用器。三弦钮,圆形双重钮座。高卷缘,边较直,钮与缘通高。

8、错金银铜樽

战国中期

通高17.5厘米,口径24.8厘米

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酒器。弧盖平顶,边缘饰4个昂首凤鸟环钮。敛口,斜直壁,平底,三兽蹄足。腹壁有对称衔环铺首。通身饰错金银图案。器内释红漆。

9、曾侯乙铜鼎形器

战国早期

通高20.6-21.4厘米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食器。直口,深腹,下腹内收,三兽蹄形足。器身饰弦纹、勾连云纹、垂叶纹。纹样内镶嵌绿松石,有脱落。文献称无耳的小鼎为'鑙',用以调和五味。出土时匕置于鼎内。

10、铜盘

战国晚期

高6.9厘米,口径27.2厘米

1989年江陵九店砖瓦厂33号墓出土

水器。宽折沿,直腹下收,平底。盘、画用于贵族沃盥之礼。

11、铜hé

战国晚期

高5.5厘米,口径13.2厘米

1989年江陵九店砖瓦厂

水器。直口微敛,腹较深,圆腹内收,平底。口沿外侧有一套环。素面,环上饰卷云纹。铈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礼器组合中用作水器,称舟,在楚礼器中后为缶、壶取代。

12、铜礼器(鼎、敦、壶)一组

战国中期

鼎∶通高26厘米,口径18.3厘米敦∶通高18.4厘米,口径9.2厘米壶∶通高31.8厘米,口径19.2厘米

1989年江陵九店砖瓦厂294号墓出土

鼎,食器。敛口,深腹,圜底,附耳,三细高足,有盖。鼎盖顶有一桥形套环钮,盖缘有 3环钮。耳部饰卷云纹,足部上端饰兽面纹。敦,食器。盖、底同形,直口,器身呈圆形,口缘有对称环钮,腹下有3个兽形足。壶,酒器。直颈,溜肩,平底,圈足,有盖。盖弧面,盖缘有4钮。肩部有对称的兽面铺首衔环。出土时,衔环系有提携麻绳。

鼎、敦、壶礼器组合常见于楚国中小贵族墓葬,流行于战国中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