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作灵感
引子:作家不一定要抽烟,灵感不是烟抽出来的。
当年抽烟最猛的时候没有写作,现在写作最猛的时候没有抽烟。
写作是一种萌发于骨子里的爱好,作家是灵魂独处时表达欲望的唤醒,与烟酒没有太大的关联。
作家有抽烟喝酒的,这不是作家的符号,而是符号化的作家。
“作家,你应该抽烟吧?”
“什么?作家不抽烟?”
我不用看,也知道眼前有张迷惑不解的脸。
“作家,你的酒量应该不错吧。”
“我不会喝酒。”
“你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是他写的诗句。他喝完酒后,能不能写诗,就他自己知道。
“你不抽烟,不喝酒,靠什么激发创作灵感呢?”一句话,可能就能问住很多伪作家。
作家的灵感不是鞭炮,作家的灵感更不是流星。作家跟一般人最大的不同,不是他瞬间能出口成章,而是,别人灵光乍现的时候,作家能写;别人一脑子浆糊的时候,作家也还能写。别人想写的时候,作家在写;别人不想写的时候,作家还想着写。
作家不是灵感催生的,作家是写作积累出来的。
“作家,你的生物钟是不是跟正常人不一样呢?”
“我跟正常人完全一样。”
“我听说作家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写作。”
也许晚上要安静一些,外界的干扰也要少一些,可人毕竟是白天活动的动物,白天的思维亢奋度,一定比晚上高。再者说,白天,我们还得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呢。除了国家养着的作家,有几个人敢以稿费过日子呢。
“你是不是上班不怎么忙?不然,你怎么一天到晚写那么多作品?”
“写作是要环境的,白天在单位要干活,且任务都是明晰的,谁有那么好的定力可以安心写作呢?”
“再者说,写作需要适合的环境,白天在办公室,我不信上班时写私活还能气定神闲。”
我这人还有一个毛病,在哪座山就唱哪首歌,办公电脑在家里干不出工作,同理,自己的电脑在单位里,基本都是哑炮,别看我整天把写作的电脑带在身上。以前加班多的时候,我都是干完活才回家。想创作,就待在书房里不出门。
我以前创作的时候抽烟,也没有几个文字能证明是因为香烟而激发的,字上粘不了烟味。戒烟后,我码出了比以前多得多的文字。我喜欢在创作时叼着烟,那是我喜欢夹着烟的手指敲键盘时的闲适,烟在键盘上方升腾,好像升起的是一串串想法。
我喝酒后只会一脑子浆糊,根本不可能创作,为了每日有作品,我基本都是在酒局之前,先把今天的任务给完成了,省得酒后回来因完不成任务而撕心裂肺。喝酒醉盛的那几年,我逢酒必醉,到家后差不多都是不省人事的,我没闯死就不错了,还能创作呢。
我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每个固定的时刻,我都有非常严格的安排,因此,我的生活特别怕人打扰,我会主动地放弃跟别人的客套,我的时间消耗不起。也许你会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殊不知,有了初一,就一定会有十五,这是我验证过的。
生活规律到:每天中午,我的眼睛到点就睁不开了,我基本是闭着眼倒在午休床上的。每天晚上我合上电脑,走到床边,后面的事就不知道了,为了不影响睡眠,在创作结束之前,我都要先把床准备好,以便随时倒下。
以前,半夜我根本不会醒,有时候在梦中发现自己有了金句,那时候,我真的非常期待能醒来记录,我在梦里反复咀嚼自己的金句,以期醒来后会记住,可最后,一觉醒来,梦里的归梦里,梦外的还在梦外。
只是昨天晚上有点奇怪,半夜的时候,我脑子里真的冒出几个关键词,我连忙起床发了微信,早晨一看,昨天晚上不是梦里发微信,我真的发了微信,以至于我记下了那个非常恰当和精准的词。
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点燃我创作灵感的,还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我的灵感真的来自于不间断的写,越写脑子越活,越写东西越多。
虽然,作家能有一个金句能够存世,那就是了不起的成绩,可那一个金句是千万个金句积累的结果。
点燃灵感的不是烟酒,而是别人察觉不到的汗水,这是作家能够创作伟大作品的精华液,只有这个滋养,作家才能源源不断地创作作品。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