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像躲班主任一样躲着老板
和老板谈话,绝对属于高难度谈话
不然,小文就不会硬把我拖出来听她吐槽老板。小文被同事告了黑状,莫名其妙地就被老板臭骂一顿,搞得百口莫辩,甚至动了辞职的念头。
在我接触过的学员中,将近一半的人确实不懂怎样和上级沟通,更别提与公司大老板对话了。
常常看到他们,越不知所措越容易犯错,越犯错越不知所措,进入“死循环”。更坏的结果是,有时背了黑锅都无法替自己伸冤,只能含泪离职。
让我同时感到意外的是,这些不善于和老板对话的员工,往往有比较出色的业务能力,他们踏实、勤奋、不争名夺利。
按理说,这样的员工才是一家公司一个单位的宝贵财富,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由于这种员工平时过于“老实”不善言辞,导致人缘并不太好,公司里没朋友,出了事都没人替他们说话。
同时,由于很少跟老板主动沟通,所以他们在老板眼里形同无物,会被边缘化。
认知上的“误区缓存”
在我看来,老实人要想不吃亏,就必须擅长与上级沟通,勇于与老板对话,因为这是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职场生存方式。
那些不愿(不敢)和老板沟通的员工,首先在认知上存在着“误区缓存”。
缓存,属于IT名词,是指数据交换的缓冲区,当某个硬件要读取数据时,会首先从缓存中查找数据,找不到的话再从内存中找。
缓存的运行速度比内存要快得多,所以缓存的作用就是帮助硬件更快地运行。
我们的大脑同样存在“缓存”,它是指未经深思熟虑和数据分析,仅仅靠本能、直觉和道听途说就形成的第一认知,是对客观世界的浅表认识。
当一件事突然发生时,许多人第一时间并不会静静地坐下来仔细研究判断,综合考虑,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而是基于本能、偏见、习惯,或者在父母意愿和文化习俗的压力下得出一个自己认为说得过去的行动指令。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是“缓存”在接管大脑。
我并不是说“缓存”的解决方案都是错的,有时候,本能和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在危难时渡过难关,可以在茫然不知所措时帮我们做出决定。
比如说,有许多人着急结婚是迫于父母和文化习俗的压力,不过他们有的遇到了适合的人,结了婚过得也很不错。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让“缓存”始终统治大脑。
如果“缓存”经年累月地统治大脑,其结果就是我们会变成一个充满偏见又固执的人,而且这些偏见累积起来就会形成认知误区,这就是我所讲的“误区缓存”。
所以第一步就是清理“误区缓存”。
认知误区
在与上级或老板沟通这件事上,普遍存在这样几种典型误区:
1.老板那么忙,怎么会有耐心有兴趣听我说话呢;
2.在老板看来,我的事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说;
3.即便跟老板说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4.总找领导谈话,领导会不会烦啊?
5.同事知道了,一定会认为我去打小报告或“拍马屁”了,会被他们排挤的;
6.老板挺凶的,我一见他就紧张,一紧张就忘记要说什么了;
7.老板总喜欢挑刺,我准备得再好也是白搭,他从来都没满意过;
8.老板其实挺无能的,从我进公司第一天起就这么认为,他还不如我呢;
9.老板很强势,好几次都打断我说话,所以不想再跟他谈什么了;
10.老板对我有成见,好像总看不惯我,还是离他远一点吧;
我只列出了10种误区,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板观”,每种“老板观”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认知误区。
在着手清理认知误区之前,每个人需要思考两个问题:老板是谁,老板认为自己是谁。
先来说说“老板”是谁
百度百科有这样几种解释:
①老板的角色由资本或组织赋予,是指一个组织中最有权势的人。老板代表了一种正式的职权,代表了一种体制的权威。
②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③指那些决策者或下指令者。
《资治通鉴》的解释是: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新型领导应该是设计师、是老师、是受托人。
不管怎样解读,在目前绝大多数人认同的观念里,老板是一个组织(公司)的最高领导,是最大利润的获得者。
同时也是为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并给付酬劳的人。他既是最大的获得者也是最大的付出者。
那么,老板又希望自己是谁?
这是个不易得出答案的问题,因为100个老板就有100种自我期待和定位。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尽管老板的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别,但是从老板内心来说,无不希望自己成为受员工爱戴尊敬的优秀管理者,有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还记得那幅漫画吗?一只猫对着镜子看自己,看到的是一只老虎。
管理者正是如此,不管现在他是不是一只凶猛的老虎,在他心目中是这样定义自己的。
换句话说,每位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是个强者。听上去或许有些可笑,可是这就是事实,不然他为什么要去当老板而不是甘心做一名员工呢?
清理“误区缓存”
现在我们知道了老板们的底层想法,就可以逐一扫除“误区缓存”了。
1.老板的确很忙,不过只要员工主动敲门,他非常愿意倾听,因为他喜欢被员工需要;
2.在老板看来,只要事关员工的身心和公司利益,任何事都不是小事,而且老板喜欢在解决问题上体现出自己的实力;
3.与老板沟通后未必能立刻解决什么,但至少让他知道了你的担心或期待,知道你关心着公司发展;
4.不赞成总越级汇报,只要你能与直接领导充分沟通,释放足够的尊重和善意,你的表现就一定会被大Boss知道;
5.如果正常沟通会被当做“拍马屁”套近乎,那就说明这家公司本身的风气就不好,你还考虑长待吗?
6.绝大多数时候老板不是凶而是烦,烦也未必与你有关,如果你没做错事何必心虚呢?紧张说明缺乏表达训练;
7.老板必须制定更高的标准,喜欢挑刺没有错,重要的是要了解老板的真实意图和准确想法,而不是盲目地去执行自以为是的“高标准”;
8.如果老板什么都会何必还要请员工呢?他能组建公司必然有过人之处,如果想证明自己优秀,那就用业绩说话;
9.老板打断你说话,或许是他急于知道你最核心的内容,多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言简意赅;
10.老板或许对你真的有看法,你觉得他对你的真实看法是怎样的呢?这种看法是否有道理呢?
在一个组织(公司)中,任何一名员工都必须意识到,要想完成绩效、体现价值,都必须充分地与管理者沟通。
在沟通中建立互信、赢得认可,再用行动及时准确地满足管理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