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政府信用方能激活民间投资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提出,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偿还欠款计划”。对于依法依规应由地方政府偿还的拖欠企业的工程款、物资采购款、保证金等,督促地方政府制定分期还款计划。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出台的各项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中,比较能够引起民间投资者关注,也能有效打动民间投资者、重塑民间投资者信心的一项措施。因为,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民间投资太需要政府信用做保障了,太需要政府通过信用来重塑自己的形象,以打消民间资本的各种担忧,从而能够让民间投资者放心安心地办企业、搞投资。

事实也是如此,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针对民间投资动力不强、信心不足、投资增速放慢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但是,民间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仍在等待观望。不仅如此,一些原本投资实体经济的民间资本,也在楼市、股市甚至地下金融的活跃度增强中,继续撤离实体产业,导致实体经济基础越来越弱,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资金“脱实向虚”现象越来越严重。

造成民间资本信心不足的原因很多,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出现了需求不足、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对投资的需求也相对萎缩,特别是长期以来一直以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产业投资,更是出现了较大的需求下降。但是,笔者认为,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或者说只是原因的一个方面。从眼前来看,政府信用缺失,可能才是导致民间资本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强的主要因素。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民间投资者在与政府合作过程中,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愉快”,如承诺不兑现、资金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政策变化大、欠款不偿还、关门打狗等,久而久之,民间投资者对政府的信任就越来越低了。

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够针对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问题,把研究制定欠款偿还计划作为修复地方政府信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逐步偿还所欠的民间投资者的欠款。虽然与民间投资者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的目标还不完全契合,但是,不管怎么说,此举已经在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就是决策层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方在前些年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步伐过快、力度过大、夸下的海口太多,不仅带来了政府债务的节节攀升,也造成了政府对民间投资承诺的不能兑现、欠款的不能偿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把偿还民间投资者欠款的要求变成一项硬约束,显然靠国家发改委的一个文件是很难做到的,而必须有更加刚性有效的措施,有让地方政府必须履行的办法。不然,仍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理由是,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

显然,这样的契约关系,对政府如何处理好与民间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没有严格按照契约办事,政府为了需要,随意给民间资本作出各种各样的承诺,同时,又因为财力等方面的原因,无法问责对民间资本的承诺,造成了民间投资者对政府的不信任。相反,民间资本也因为种种方面的原因,在履行协议方面不到位,也给了政府不履行承诺找到借口,最终使双方的信任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目前各地推出的PPP项目,所以成功率不高,大多也与相互之间的信任不够有关,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对政府缺乏信任和信心有关。

所以,国家发改委能够从重建政府信用角度,对地方政府提出研究制定偿还欠款计划的要求,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完全必须的。如果能够依据需要,再提出一些刚性要求和措施,倒逼地方政府建立偿还基金,比对土地出让收入按一定比例提取建立偿还基金,就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