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应围绕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做文章
镇江应围绕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做文章
惠建林书记在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上指出,衡量一座城市的高度,不是看高楼,主要看经济、文化、人才和制度,经济领域主要看产业竞争力,这也是决定城市高度的核心要素。现在,全国都在研究深圳,重要原因是深圳每3-5年就会诞生1家国际性的标杆企业。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高度共识,坚定地走产业强市之路,重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
深圳能够每3—5年就诞生一家国际性的标杆企业,源于深圳有很多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包括大量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正是有了铺天盖地的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才最终有了很多顶天立地的标杆型企业,才会使实体经济发展呈现阶梯式、螺旋式发展态势,才能不断攀上经济发展的新高度。
镇江作为一座有着发展实体经济良好传统,但又不具备吸引真正有实力、有核心竞争力、有品牌影响力大企业条件和环境的城市,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把过度在乎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转向引进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上来,转向中小科技型、创业型企业集聚区上来,打造围绕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总部经济”。
招商引资的三个阶段
纵观我国招商引资发展历程,简单地分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金+来料加工。主要从改革开放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期间,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首先引进资金,且不管金额大小,只要有资金来,有资金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就算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都通过将资金转向香港等地再转回到内陆来投资,设立所谓的外商投资企业。尽管如此,由于有政策可以享受,且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所以,这些企业还是在当时发挥了一定作用。
由于来华投资的企业,大多是通过投入少量资金,购买和引进一些设备,从事简单的来料加工业务,所以,在这一阶段,资金和来料加工构成了招商引资的主格局,也形成了两头在外,我国企业只能做房东、发展“房东经济”的新状态。
第二阶段,小企业+大企业。从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总结了前一阶段的招商引资经验教训后,一些地方开始从招引资金和来料加工逐步转向引起项目和企业。尤其是广东、江苏一带,引进的力度更大。一时间,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落地,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并与乡镇经济并驾齐驱。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地方仍然把招商引资当作大锅菜、不管大小一律收入口袋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开始转变招商引资思路,把目标锁定在国外大型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身上,把招引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结果,取得了重大突破,招引到一个项目,投资都在十几亿、数十亿、上百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强。因此,招商引资小企业+大企业的格局也就形成了。
第三阶段,大企业+小企业。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到全球金融危机前后,由于一些地方在招引世界500强企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因此,其他地方也纷纷模仿,都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了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方面,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只要愿意来投资,什么优惠政策都愿意给。一时间,除了大企业、大项目,小企业、小项目已经不感兴趣。即便小企业、小项目愿意来投,也很难得到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很多地方又开始把房地产企业当作了招商引资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加挤压中小企业的进入空间。而房地产企业,也是从中小转向大型,越大的企业获得的优惠越多,得到的政策扶持也多,土地价格等也低。
镇江如何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三个阶段,只是我国招商引资的总体变化过程,而目前的招商引资工作,应当转向第四阶段,特色招商阶段,亦即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招商,而不是一味地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对镇江来说,笔者的观点是,应当以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主,打造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聚集区,打造以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总部经济”。尤其是镇江高新区,决不能再走过度追求大企业、大项目老路。否则,很难建成真正的高新技术区。
也许有人会说,中小企业怎么能够成为“总部经济”呢?粗略一看,确实不太现实。但是,不要忘了,哪个大企业不是由小企业转化而来,而哪个大企业不是由无数个中小企业组成的。忽视中小企业,实质就是忽视大企业。在每个地方都把招商引资放在大企业、大项目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中小企业身上的地方,就有可能取得招商引资的新成功。
必须注意,在经济格局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指望把大企业、大项目的总部、核心部门、信心领域、核心产品招来,那是相当然,是自我陶醉。怎么办?招引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把这些企业培育大、培育强,最终都可能成为总部企业。这样的企业多了,“总部经济”的格局也就形成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打造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集聚区,也不是所有地区都应当实施同一战略。象京口区、润州区就要以中小服务型、金融类企业为主,为其他地区提供金融等方面的服务。
当然,把打造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并不代表大企业、大项目不需要了,真正有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大企业、大项目,仍然可以引进,但不能侵占中小型企业的利益,不能因为一个大企业、大项目就置中小企业的利益于不顾。不要忘了,当一个地区的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多了,产业配套全了,大企业、大项目也会主动要求落户的,是会主动来对接地方的产业的。
民营企业有感恩之心
一个不太正确的理念是,在打造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集聚区方面,要更多地引进民营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大多集中于大企业,即便引进的企业和项目,也不可能向总部经济靠拢,给再多的优惠政策,也不会感恩。只有民营企业,才有可能形成这样的格局。更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有感恩之心,能够在一个地区形成比较固定的经济增量。
事实也是如此,眼下,由于政府的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资源,都被少数大企业、大项目所占用,中小企业基本享受不到政策的阳光雨露。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否调整思路,把支持培育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作为镇江发展的重点,将政策、资金、资源等尽可能地提供给中小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要知道,在招商引资问题上,已经很难再象过去那样采用一堆草来吸引羊群的做法,而应当通过种好一片青草地的方式,不然,羊群吃完了草就会离去,只有生生不息的青草,才能让羊群越聚越多。而这片青草地,就是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亦即在羊群口渴的时候,能够喝到水,在肚子饿的时候,能够有草吃,在风雨来时,有能够帮助其阻挡的力量,如融资、担保、收费、服务等。对中小企业来说,不就是这样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服务吗?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呢?
殊不知,这些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迅速成长起来,即便做得再大,又有几家企业会离开镇江?到时候,以中小企业打造起来的“总部经济”不就形成了。就算走掉一些,
需要牺牲一点政绩
把中小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政府来说,可能会在政绩方面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会牺牲一代官员的个人利益。但是,带给镇江、带给镇江百姓的,则是永恒的利益,给那些牺牲了个人利益的官员们,则是镇江的功臣,会永远记在镇江人民的心上,留在镇江的功劳薄上。
少建几个城市项目,把资金、资源等更多的留给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是牺牲政绩的一个方面。因为,政府已经没有再继续负债的能力了,经济需要输血了,需要有更多的中小实体企业进入镇江了。如果能够把更多的城市建房资源清理出来交给中小实体企业,为中小实体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是目前最急需的方面。
多建几个服务中小实体企业的载体,如融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可能会在短期出现一些风险和损失,但是,只要把控好风险,监管好资金用途,还是能够为中小实体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所以,应当从政府层面入手,将镇江已经形成的担保、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整合,组建几家能够提供不同层次企业服务的金融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通过引进外地资本,共同组建这样的服务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所有来镇投资的中小实体企业,都必须得到政府的全方位服务,而且,要比为大企业、大项目服务更加贴身、贴心、贴近,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进入到了发展和腾飞的轨道。而所有的规费,都要全免,税收也可以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享受优惠。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还可以在贴息、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力度。
为了能够鼓励地方和部门多招引中小科技型企业,在政绩考核方面,也可适当地在经济总量方面降低标准,而在引进的企业数量和档次方面增加权重,避免地方为了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而劳命伤财,甚至编造虚假投资、虚假项目。可以相信,只要镇江的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形成气候,不仅标志性大企业会越来越多,其他地方的大企业、大项目也会主动要求落户镇江。
给青年创业创新更多空间
据了解,目前,留镇江的大学生只有每年毕业的10%左右,90%的在镇大学毕业生去了外地。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缺乏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二是缺少良好的就业载体。对前者而言,主要是服务环境和创业创新基础不佳,没有能够给大学生,包括其他青年以创业创新的冲动,想创业而觉得无从下手,即便下手了,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活下来、活出头绪。对后者来说,则与大中型企业太传统、太沉重,中小企业又严重缺乏有关。
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留在镇江创业就业,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一个地区,如果没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是不会有希望的,也是会前景越来越暗淡的。眼下,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创业创新,在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留在镇江,鼓励外地大学生来镇江,自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联合行动,需要每个镇江人伸出双臂拥抱这些创业者。
给年轻人更多的创业创新空间,是留给镇江最现实、最的问题之一。未来的镇江怎么走,镇江有没有希望,就看八九点钟的太阳能够有多少留在镇江、来到镇江,镇江有多大的吸引力让这些太阳照射进来。
不久前,参加了两所大学的大学生与创业者的创业创新交流会,从参加会议大学生的想法来看,愿意留在镇江的意愿都很强烈。但是,又似乎缺乏信心、缺乏动力、缺乏信任感。很显然,这就是镇江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也许,这种想法有点相当然,但符合镇江的实际,符合镇江的现状,符合镇江人民的希望。镇江的高度,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建立在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聚集上。
谭浩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