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晕轮 | 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附-中奖名单

一束追光从天而降,照亮了鲜衣怒马的年轻偶像,在光线无法照耀到的暗影里,又饱藏着多少殷切炽热的目光,在奋不顾身的追随中投射出自我的倒影。
经过地铁站时,偶然看到墙壁上贴着一块祝福白宇生日快乐的灯牌。凭借《镇魂》等剧作声名鹊起的年轻演员,展露着自信成熟的笑容,仿佛在温柔回应着这个独具魅力的造星时代。
偶像成为一种媒介,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曾几何时,追随偶像是一种私人化的仪式,街头巷尾的文具店里挂满明星贴纸和海报,练习册后面藏着磁带和歌词本,电视里无意间看到偶像的表演就会欢呼雀跃、心跳加速。
在有限的媒介里,偶像和粉丝间保持着无法逾越的距离感,粉丝更多通过偶像的作品,获得心灵的共鸣,从而形成了深层次的联结,达成持续的精神交往。
然而,互联网无限缩短了偶像与追随者的心理距离,伴随着社交媒体的繁盛与饱和,这种精神交往逐渐演化为“共同生活”,从单向的、仰视的崇拜,逐渐发展为双向的、平等的互动和传播。
众星捧月的偶像走下神坛,偶像不再触不可及。
社交媒体制造了盛大的幻觉,偶像的生活场景与粉丝愈发密不可分,并深刻影响着追随者的情绪情感、审美意识以致消费习惯。
当红流量肖战代言某品牌口红后,该款口红的销量异常火爆,宣传片里的肖战一袭黑白拼接衬衣,五官精致,妆容得体,充盈着职场元素。
在烟花升腾的偶像经济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现象,即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被称为光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指一种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当一个人的某种品质带来好的印象时,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也会给予较高的评价,这种美好的印象如同月晕一样不断向外扩散,也就是常说的“爱屋及乌”。
由于对某个偶像的崇拜,主观地跟随他所做出的选择,通过购买行为,在自我与偶像之间实现了价值传递和美感共享,最终沉淀成一路铺满月光的记忆。
在晕轮效应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事物的实际价值和客观的判断标准,而是坚持戴着玫瑰色的滤镜,这也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图腾崇拜,偶像及其衍生出的符号,将伴随着人们的每次冲动和激情,长久地作用于精神世界。
偶像的光芒流转无尽,而聚光灯后无法逃避的是真实的人生。在暖热心房的想象中,人们将自我投射在美好的事物上,也为生活展开了多种色彩和可能。
在偶像的晕轮里,抽离出自我的一部分光和热,去粉饰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梦,也算乐在其中。

有奖互动

上期
#渣男/渣女特征(20项中的一个)+故事#
说说你所经历过的“渣们”有的特征,
互动留言获奖名单:
@暴躁小王@失心@R
@双@多久
请小伙伴发送姓名+电话至追风后台。
留言太痛,
请女孩们好好爱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