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好久没有骑也没有充电了,我准备第二天骑电动车出去一趟。电动车充电器放在我的报箱里,我去报箱室拿充电器。钥匙很顺当就插到锁孔里却打不开锁,拧不动。
试了好几次都是如此。我很纳闷:怎么钥匙能插进去却转不动呢?这也不存在淋雨导致生锈的因素啊。也很着急:充电器拿不出来充电就不能骑电动车啦。于是就找来了后勤的小张师傅,跟他说明了情况。他试试结果跟我一样。他问我:“是不是这把钥匙?”我说:“是”。他就建议我换把锁。然后他就用脚蹬着报箱柜子,手拽着我的报箱门把手,用了很大的力气把我的报箱锁强行拉开,整个过程和场面看着挺暴力的。这把锁就报废了。小张师傅交待我去总务处领一把新锁回来,还细心地交待我库存的锁有两种规格,我的报箱只适合其中的哪一种。我按照小张师傅的交代领回来一把新锁,小张师傅很快安好了。
第二天,我去骑车的时候发现自己头天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我昨天开锁的钥匙根本不是报箱室的钥匙,而是活动室鞋柜上的钥匙。报箱室的钥匙就没在那串钥匙上,它和电动车的钥匙在一串钥匙上。如果当时钥匙不是顺当地插入锁孔,我可能会想起来这回事。可是当时钥匙顺利地插入锁孔了,仅仅是因为转不动而打不开锁。所以我压根就没想到自己拿错钥匙了,就连小张师傅问我的时候我也没去想这个问题。
我在网上搜索一下钥匙开锁的原理,我节选其中关键的一段如下:钥匙开锁的原理:未放入钥匙的时候,锁内蓝色的平头弹子往下推,令锁芯不能转动放入正确的钥匙。蓝色的平头弹子、红色下弹子之间的空位成一直线,与黄色的锁芯对齐。当弹子之间的空位与转线对齐,黄色的锁芯便可转动开锁。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从出土文物及文字记载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如今,这种弹簧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明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在肩上,很难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首先是由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钓锁”。我们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锁心都是采用较硬的金属来制作。铜不易生锈,铜与铁等金属不会沾结粘连。铜比较坚硬,并具有很好的韧性,不易断裂。也有少数厂家是用不锈钢制作锁心。不锈钢成本较高,为一般厂家所不采用。但是有的厂家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采用铝合金镀铜来制作锁心。造成锁易坏,锁心断裂,这是不可取的。此外,采用铜制锁心还有一个优点是不易氧化。铜锁心的锁即便是挂在露天下被日晒雨淋久了,虽不好开启,但只要滴几滴润滑油(如煤油、机油,最好是衣车油)活动开启几下,就能使锁的功能恢复如初。其次,在圆形的锁心上钻有几个小洞孔,再在与锁心小洞孔相应处的锁身位置也钻上相同数目且口径大小一样的小洞孔。小洞孔的作用是用来装弹子和弹簧。(锁身上的小洞孔是用来装弹子和弹簧的,而锁心上的洞孔称之为弹子)。通常,把锁身和锁心上的小洞孔称之为弹子孔。那么,弹子的作用是用来卡住锁心,使锁心不能随便转动的。因此,无论锁身的外型及锁身内的机关如何不相同,但对于开锁原理发挥着主要作用的还是锁心、弹子和弹簧。在这段资料当中,我注意到了这么一句话:当弹子之间的空位与转线对齐,黄色的锁芯便可转动开锁。那我的理解就是:即便钥匙能顺利插入锁孔,弹子之间的空位与专线没有对齐,所以锁芯不能转动,锁就不能打开。由此,想到我们做教育其实很多时候也存在同样现象:这个知识点我讲得这么透彻了,咋还有那么多学生不会呢?这个难点这么切入很好了呀,咋还不能突破呢?以后,我就要思考一下自己拿的钥匙是不是对应这把锁,自己有没有让那弹子之间的空位与转线对齐,有没有让锁芯转动起来。我们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现象。我就亲耳听到一个家长对他家上幼儿园的小姑娘说:“你不练习吃辣椒,以后你会错过很多美食的!”众所周知,很多美食是辣的,但是也有很多不辣的美食。我不能想象一个幼儿园的小姑娘,为了以后所谓的美食而被迫练习吃辣椒,内心是如何的崩溃啊!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说,应该这样解释:锁就像是一个问题,钥匙就是一个答案,这个世界有这个问题,那么就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作者李亚伟,郑州26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