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2】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赢得中考
往期试卷分析链接:
中考分析请继续关注
中考的语文卷大致分以下三个部分,我们以2018年辽宁省本溪市(抚顺、铁岭)中考题为例,按各部分来分析,以便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中学所需的能力,以及思考在中学如何学习,怎样积累,培养能力。
第二部分 阅读(满分60分)
一、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钢有脚疾,不基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李纲: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备受李承乾崇重,②步舆: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类似于轿子。③三卫:唐禁卫军的合称。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3分)( )
A.未尝稍降辞色 理顺辞直
B.竭忠尽节之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C.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寄百里之命故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3分)
12.【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太子在拜师,求学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以上四题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核。
9题考核的是课内文言文实词的掌握情况。
A组中“未尝稍降辞色” 是课内《送东阳马生序》的句子,意思是言辞,指老师的脸色。“理顺辞直”意思是“(李纲讲的)道理顺畅,言辞直白”这一组意思相同。
B组“竭忠尽节之事”节是气节,节操之意,“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句是《出师表》中的,意思也是气节,节操的意思,所以意思相同。
C组“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疾是疾病的意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三峡》中的句子,意思是“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它快。” 所以这一组不同。
D组“寄百里之命故”寄是“托付”的意思。“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是《出师表》中的句子,寄也是“托付”的意思,这一组相同。
掌握常用的文言文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在课内学习的文言文中的实词一定要掌握精准,对一词多义现象要自己多加以留心记忆。对课外文言文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多读,能理顺文章大意,通过平时的积累对实词和虚词要掌握其用法。此题有时会考虚词“之,于,其,而,乃,遂……”等虚词的用法,对实词的解释还要掌握实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等。
第10题是翻译句子,这是考文言文必考的内容。基本上要学会直译的方法,也就是说原句中的每个词都要翻译出来,整个句子还要按现代语法的习惯进行理顺,做到表意清楚,重点词语翻译到位。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
李纲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道义。
第11题是考核考生在大致读懂的基础上对课外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此题只要把课外文言文读懂了,进行概括不要漏掉内容即可。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3分)
唐太宗父子尊敬老师及李纲对太子的教诲。
乙文中前半部分讲的是皇帝和太子对李纲的“崇重”后半部分是讲李纲对太子的教导。此题容易忽略前一个内容。
12.【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太子在拜师,求学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尊师;好学。
上题是考核考生在甲乙两文理解的基础上对某一方面内容的理解与归纳。问的是二者在拜师,求学态度上的相同点。
拜师:宋濂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对老师极大的尊重;太子是“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同样也是尊重。
求学态度:甲文中“余幼时即嗜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弗之怠” “不敢稍逾约” “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些语句可知宋濂是好学,始终抱有一种虔诚的态度;
乙文中“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这些语句可知太子也是好学,虔诚的态度。
附译文: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亲自迎接他上殿,亲自行礼作揖,以示对他的敬重。李纲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礼仪,还有日常饮食起居方面的礼节,道理明畅,言语直白,让听者不知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伦理纲常,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正气凛然地说:“受托于先王,身负辅佐储君的使命,古人认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以为十分容易。”每当论起此事,李纲一脸正气,言语激昂,透露出一种刚正坚定的志向,太子每次都为之肃然起敬。
二、记叙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8题。(18分)
今年春节我回家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春节时回到老家乡下的老宅里。母亲平时一人独守那座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我住在省城,住在老家的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地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今年春天,我借出差的机会回乡。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宅去。我们姗姗而行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口鱼塘,父亲撒下第一批鱼苗,也曾撒下全家致富希望的那口鱼塘,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碎金一般的粼粼波光;鱼塘四周曾经细弱的桑树,早已枝干粗壮,看着新发的嫩叶随风摇曳,我仿佛看到当初妹妹帮母亲采桑喂蚕的身影;远处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在水回里,背后黛色的群山像一道屏风,见证过我们一家人洒在田里的汗水。观今忆昔,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④进了老宅的大门,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哽咽起来。父亲去世十年,我第一次回老宅,不知为什么,在他遗像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⑤“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⑥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岔五回家就为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⑦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的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双手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上面的相框内,是我当军官时的照片,以及与家人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家里有我这个连级干部,他们是那么的引以为豪!
⑧“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这都是你爸爸给你攒的……”母亲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你都没来得及穿……”这么多年竟将我的所有作品和曾经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好!
⑨“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春节你们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
⑩那一年冬天,我有了第一个孩子,趁春节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母亲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⑪我擦去眼泪,想到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我们再也没有回过老宅。“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两个孙儿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我和你爸早就准备好了。”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需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一条床单,放在我手上……
⑫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遍全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⑬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我说:“今年春节我就回家来!”母亲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选文有改动)
13.选文标题“今年春节我回家”有什么含义?(3分)
第13题考标题的含义,其实此题考核的是写作目的,主题及人物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此题分值3分,说明设计题的老师让考生分析出三个点。
从全文内容上看,我陪母亲回到老宅。在回家的过程中,家中的一切都无时不感动着我,使我对家的记忆一点一点地化成画面鲜活起来,妈妈把我们回家的东西准备得齐全,说明母亲盼着我们回家。分析到这里,标题的含义会慢慢地清晰起来。一是理解了母亲“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渴望我们常回家;二是此次“回家”让我重温了亲情,对家的眷恋更加强烈;三结尾处对妈妈说“今年春节我就回家来!”是对妈妈的一种郑重的承诺。
参考答案:是“我”对母亲的承诺;是“我”对母亲盼望子女回家心情的理解;是“我”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14.请你概括出父亲去世后母亲爱家人的情节。(3分)
此题分值3分,说明父亲去世后母亲爱家人的情节有三处。在原文中仔细地查找:
5段中“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6段中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岔五回家就为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说明母亲仍然经常回来打扫,这体现了她对家的爱。
8段中“这么多年竟将我的所有作品和曾经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好!”说明母亲对子女的爱都凝聚在这细节当中。11段中妈妈准备的孙儿回来时所需的东西样样俱全说明她对子孙的爱。
参考答案:隔三岔五回老宅打扫卫生;保留孩子们用过的东西;为儿孙们回家做充分的准备。
15.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是写了什么?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写法上为下文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此题分值4分,说明要答出四个点来。
仔细地看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概括起来,描绘了家乡春天到来时的美丽景色;通过对鱼塘、桑树、秧苗、群山的描写勾起了我对一家人幸福时光的回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此次回老家的愉悦心情;这么美的家乡也是文章结尾处我答应母亲春节回家的一个理由。
参考答案:写出老家田野春天的美丽景象;回忆了一家人曾经的幸福时光;表达“我”回到老宅的愉悦(或“我”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为下文“我”决定今年春节回家做铺垫。
16.说说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不约而同”好在哪里。(2分)
此题分值2分,说明要答出两个点来。
“进了老宅的大门,……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这里的“不约而同”说明我和母亲想到了一处,母子之间有一种默契;另外表达了我和母亲对逝去的父亲怀着深深的感情,这是一种对亲人的怀念,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参考答案:可以看出“我”和母亲之间有一种默契;表明“我”和母亲对父亲的爱(或怀念)。
17.选文第⑩段的插叙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此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通过插叙交待了现今行为的原因;补充了情节,使情节更加完整;通过插叙的内容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抒发情感等。
此题分值3分,说明要答出三个点来。仔细地分析第十段的内容是回忆母亲在女儿还小时回家,家里面冰冷,母亲半夜去买热水袋摔倒的情节,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无非是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动。
参考答案:写了那年冬天,母亲怕孙女冷半夜去买暖水袋而摔伤的情节,表现了母亲对亲人的爱及“我”的感动(或感激)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A.“我”在父亲“遗像面前哭得像个孩子”,可见“我”想起父亲心里非常难过。
B.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竟”既写出了“我”对父母保存自己作品和衣物的惊讶,也写出“我”内心的感动。
C.选文第⑫段中“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
D.结尾段写母亲“双眼闪着泪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内心的欣慰与感动。
仔细观察选项,发现C选项“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并不是一个比喻句,它没有比做什么,因此选C。
统观以上六道题,考察记叙文的内容非常的全面,对考生的文学类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要求很高,这就要求考生要有一个很强的阅读能力。
三、说明文阅读
因说明文要到初二时才学习,所以这里不做分析。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15分)
蛋白蛋黄都要吃
①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黄,尤其是血脂和血压异常的朋友,吃鸡蛋往往把蛋黄丢弃,只吃蛋清。
②事实上,蛋清与蛋黄相比,营养差远了,丢弃蛋黄只吃蛋清是非常浪费的吃法。即使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蛋黄,适量即可。
③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集中部位,并且富含磷脂和胆碱,其脂肪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蛋黄是鸡蛋的精髓,对健康十分有益。蛋黄中还含有甜菜碱、叶黄素、叶酸等营养保健成分。适量食用蛋黄,与其他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等病症。
④蛋黄有一个小优点,不管用什么方法烹调,其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有人认为,蛋黄煎煮熟透会破坏其营养成分,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
⑤蛋黄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其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经检测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毫克左右。但是,科学证据表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会成为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吃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
⑥已经确诊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鸡蛋,包括蛋黄。考虑到风险因素,关键是要掌握好蛋黄的食用量,而不该完全舍弃吃鸡蛋。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就是说鸡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同时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胆固醇效用。相比蛋黄,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是鸡蛋黄的2倍。
⑦胆固醇属于脂类,人体各组织中皆含有胆固醇,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题,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必需条件。胆固醇在体内还可以转变成多种激素。
⑧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内源性的,由人体肝脏自己产生,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70%-80%,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外源性的,经膳食摄入,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20%-30%。膳食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因遗传和代谢状态等个人因素,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体内总胆固醇并不会升高;有人可能长期素食,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但未必不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当然,患有慢性病或高胆固醇、高血脂症的人日常仍需注意胆固醇的膳食摄入量。
⑨中国膳食居民指南推荐成人每周蛋类摄入量为280-350克,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这个量平均到每天即每天摄入量为40-50克,大约1个鸡蛋。
⑩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大家每天吃1个完整鸡蛋,这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鸡蛋对人体的营养贡献,远远大于它“可能”带来的“高胆固醇”风险。
⑪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每周吃鸡蛋不要超过3个,大约隔天吃一个比较合适,或者每天吃半个也不错。对于患有高胆固醇的人,不吃鸡蛋未必能降低胆固醇,吃鸡蛋也未必一定加重症状。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
(选文有改动)
19.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
A.用煎、煮、蒸、炒等方式加工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差别不大。
B.科学证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
C.长期素食者,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不会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
D.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吃鸡蛋,包括蛋黄。
20.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简要说明选文第⑦段加点词语“必需”不能删掉的原因。(3分)
22.概括选文第⑩段的说明内容。(3分)
23.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选文中仍建议高胆固醇患者适量摄入蛋黄,其理由除蛋黄营养丰富外还有哪些?请概括说明。(3分)
答案:
19.A
20.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高;从而说明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
21.“必需”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句中强调胆汁酸作为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删掉后表达不出这个意思:“必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2.说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鸡蛋的量及原因。
23.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
四、议论文阅读
因议论文要到初三时才学习,所以这里不做分析。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4-28题。(15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 ”这是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可以在他们眼前展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暂时忘记战争的苦难,对和平更加憧憬,从而可以更勇敢地面对现实。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知识往往会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有更多的选择,智慧让自己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也让自己有能力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开创出一片丰富的天地。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④一生饱览群书的曾国藩,文章笔力雄厚。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以自己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同时外化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人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游刃有余。因此,曾国藩作为人臣,他能在朝中纵横捭阖,让世人敬仰。作为同僚、上司,他圆融谦逊,深受爱戴;作为人父,他教子有方,其所留家训影响一辈辈后人。很多人把曾国藩的成功归结为他在阅读中所汲取的营养。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他就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令人动容的,不仅仅是他超多的诗词记忆量,也不全是他以低微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是源于阅读的滋养。这样丰沛的内在,必然使他在生活中比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感悟,人生会增加更多意趣。
⑥远离阅读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就好像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即使再豪华,也会因缺少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而变得阴沉憋闷。但也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多彩,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在观察。这样的阅读,既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能创造丰富的生活。所以说,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选文有改动)
24.请选择填入选文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3分)( )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C.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25.简述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26.议论文所举事例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请概括说明第④、⑤段的两个事例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27.选文第⑥段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关于“如何阅读”你有怎样的观点?请写出三条。
答案:
24.B
25.首先用一个设问句(或疑问句)引起人们对阅读伟力来源的注意和思考;接着分析阅读对于人的意义(或作用);最后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6.两个事例在时间上,有古有今;(1分)在人物身份上,有名人也有普通百姓;(1分)在内容上,分别从读书能“导向外在的成功”和能“指向内在的丰沛”两个角度证明中心论点(1分)
27.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的中心论点。
28.示例: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时应精读细思;读书要联系实际(或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