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自由 ——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

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作室

我们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在一次发言中谈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并说了一段话:“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我一下子被这段话吸引,立马下单买了这本书。

当我满心欢喜地读完这本书后,一方面对作者塔拉的传奇人生唏嘘感叹,一方面疑惑不解,毛厅长引用的那段话我怎么没看到?难道是我看得不仔细?我便又认真地翻了一遍,依然没有看到。我就在网上搜集这段话,才发现这段话确实不是出自这本书中,而是塔拉在接受《福布斯杂志》的采访时说的。

又浏览了一遍采访的内容,感觉这段访谈对于理解这本书意义重大,本书的叙述很冷静,只是在陈述事实,几乎没有评价,很多地方都让我这个有着文化差异的读者有疑惑,而这段访谈是对书中内容的升华,是作者抽身出局,以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家庭和走过的路,既理性又深刻,发人深思。

1

有一种悲哀,叫家也会伤人

当年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一问世就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因为它颠覆了人们一直以来的认知,家不是温暖的港湾吗?怎么会伤人?看了那本书,我们才明白,有些伤害是以爱为名由自己最亲近的人带来的,这种伤害是隐性的,不易察觉的。
而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家庭对塔拉的伤害是赤裸裸的。父亲不让她和其他兄弟姐妹们上学,不让他们就医,让他们干着最危险粗笨的活儿。哥哥肖恩更是一个施虐狂,不仅从身体上伤害塔拉,还经常侮辱她,叫她“妓女”。妈妈虽然表面上很温和,但是她也是父亲的帮凶,永远跟父亲站在一起。姐姐也曾经受过肖恩的虐待,但是当塔拉想和她一起向父母申诉肖恩的罪行时,姐姐却不跟她站在同一阵营。所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每天都是灰暗的。
家庭伤人的可怕之处在于,你对它不满,知道它有缺陷,却无力改变,并且,你恨它,却离不开它。塔拉在这样的家庭里一直生活到17岁,才抵抗住所有的压力,离开家,走向求学之路。即使她后来上了哈佛、剑桥,父母来看她,还试图改变她。对于她的“死不悔改”,父母愤然离去,也不会改变。而故事的结束,也是塔拉在反思,在谅解,在释怀,但她永远都改变不了那个有病的家庭!
家庭是无所谓对错的,因为没有人会给你裁断,除非它违犯了法律。就如同塔拉的家庭一样,他们选择与世隔绝的生活是他们的自由,他们家放纵着两个躁郁症患者的病人为所欲为,别人也无权干涉。这是悲哀,但又让人无奈。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病态的家庭,萦绕着自私自利、畸形的爱、奢侈浪费、冷暴力的家庭等各种负能量的气息,但他们因并没有触犯法律,所以就这样安之若素地生活,并且还自以为是。而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那个请老师补课又举报老师的双胞胎家庭,在他们的生存理论中,自己干得漂亮,毫无愧疚感。而那一对双胞胎在老师讲课时还录像录音,想想真是可怕!不知道将来他们会不会像塔拉这样质疑父母?

2

有一种飞翔,来自隐形的翅膀

吸引着读者打开这本书的噱头是,一个17前没有上过学的女孩竟然通过自学考取了哈佛剑桥这两个世界级名校。但读完却发现,其实本书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她是如何刻苦学习改变命运上的。
本书是塔拉的自传体小说,她的行文思路就三块内容,一是写17岁前的家庭生活,心理状态是茫然,想逃离。二是求学阶段对家庭的审视,质疑和寻找答案。三是确信自己对家庭有病的判断,释怀,和解。作者的重点放在了对原生家庭的认识上,而决定她看法变化的,是教育。
对于教育,塔拉在接受访谈时,也有一段自己的理解,她认为想学习是学有所成的关键,如果你是一个不想学习的孩子,即便是诺贝尔奖得主来教你,你也一无所获。所以,我觉得真正让塔拉改变的是她主动学习的欲望,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塔拉在自学,在图书馆找各种书来读。是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而事实上,在同样的家庭,他们家三个孩子都离开了家,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而四个没有读书的,永远禁锢在家里,没有自己闯荡世界的能力,只能依附在父母的工厂里打工。
我觉得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读书可以改变不堪的命运和摆脱不良处境的道理,这仅仅是读书带给我们的现实层面的意义。读书还能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它给了你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你可以飞向高处,俯视你原来的生活。当塔拉没有走出大山的时候,她一直在平视自己的家庭,她看不穿。当她走出大山,在大学里查阅了大量资料,站在信息和巨人的肩膀上俯看自己的家庭时,她有了自己的判断。这双隐形的翅膀还给她选择的权力,她可以选择离开跟自己政见不同的父母,她也可以选择回到大山,接纳父母,而保留自己的看法。这是读书带给她的自由。

3

有一种力量,是自由的飞翔

这个书名取得多好啊,既形象生动,又一语双关,表面指塔拉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大山里的家,实际上指她从精神上摆脱了父亲对她精神上的桎梏,拥有了自由的生命和灵魂。同时,点明题旨,意在呼吁鼓励每个人都应该努力飞翔,飞越阻隔自己的各种山。
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塔拉那不屈从于命运,即使生活在如牢笼地狱般的家庭里,仍然要振翅高飞的生命状态,一直激荡着我的心。那种生命的力量,让我想到了很多人。比如电影《沙漠之花》的华莉丝·迪里,12岁时因要嫁给60岁的老男人,而偷偷跑出家,跑出沙漠,跑出非洲,最终成为国际名模,成为揭露非洲割礼罪恶追求妇女解放的亲善大使。比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身陷牢狱,用20年的时间筹谋和等待,逃出生天。
这种生命的韧性让我们惊叹,惊叹这一个个血肉之躯内藏着一颗怎样追求自由的灵魂,才能让他们在生活的重重枷锁中,依然心向光明,不放弃飞翔?
自由,是一个双面词,它的正面有多光明,背面就有多黑暗。现在我们流行说“榴莲自由”、“车厘子自由”等,这种自由的背面一定浸满了奋斗者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就如同裴多菲的小诗里所写的,自由,有时需要以牺牲爱情和生命的代价来换取。
很多时候,我们估计过自由的代价,便向生活妥协了,于是就像塔拉那四个依赖父母生活的哥哥姐姐一样,迷失在眼前的苟且中。如果,心中还有一丝向往自由的热望,那么,就读读这本书,或许会从中汲取一点力量和勇气吧!

END

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简介

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是河南省教育厅挂牌认定的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的主题研讨、班会课设计、和读写交流等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针对社会热点组织的沙龙研讨《围绕建国70周年策划组织班会课》、《你保护世界,我们保护你——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的研讨》和《老班们,如果摆地摊,你会卖点儿啥》均发表在河南《教育时报》。疫情期间,工作室开发的九大战“疫“系列主题班会课,辐射影响十几个省市的班主任,还得到了河南《教育时报》的专题报道。

薄公英班主任工作室本着”聚拢、汲取、接纳、积蓄、播散“的创建宗旨,以成长的名义和开放的姿态,诚邀省内外志同道合的班主任与我们同行。如果您对班主任工作既热爱又有独特的思考,欢迎向我们投稿,有关治班之道、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故事、班会设计和教育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文章都行。投稿最好是图文并茂,(文章中插入相关的原创相片)文章最后留下个人的简介、联系方式,以及一张清晰的生活照。就如公众号里的文章一样。投稿信箱:cuilu916@vip.163.com

对于稿件质量高,成长意愿强的班主任,我们会择优吸纳为工作室的成员,欢迎您的加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