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颜真卿的楷书全部搬进手机,一次性看个够
看完记得一键三连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苏轼(《东坡题跋》)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之推为南北朝时的著名学者,先后仕于梁、北齐、北周,终于隋,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的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欣赏,今天小狮将这24件高清图片一一刊登,敬请各位颜粉欣赏!
1.《唐王琳墓志》
一九九七年偃师出土的唐《郭虚已墓志》为 颜真卿于天宝元年(750年)撰书,时年四十三岁。墓志拓本面世,令书界振奋不已,被称为颜氏最早之作。
2.《唐王琳墓志》
这一墓志在书法研究史上的作用尤其重要,颜真卿当时是41岁,其书法艺术已有相当浓厚的功底。墓志文统篇规整统一,单字结构严密,端庄秀劲,笔道刚劲有力,较之现藏最早的北宋多宝塔碑拓本影印本,此墓志因深埋地下,所以完好如新,保持了颜氏楷书风格的原风原貌,是研究颜体早期书法成就弥足珍贵的资料。
3《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碑高260.3cm,宽104cm,碑文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此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所书,是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4《东方朔画赞》
唐开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韩思复曾铭石立于东方朔神庙前。 天宝十三载 ( 754年)颜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安禄山为探察颜氏虚实,委派判 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颜真卿 与之狎游此庙。见其碑文磨损不堪,感叹之余,挥毫依旧文重书,复刊于石,并撰 碑阴记,以抒发对东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镌刻完工时,正值安禄山反叛,石刻被藏匿 土中。十余年后,由别驾吴子晁起立于庙前。颜真卿书此碑时46岁,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
自署天宝十三载(754年)十二月立。 晋 夏侯湛文,颜真卿楷书,碑阳额为其篆书。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额为其隶 书。340×151.6厘米。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碑侧各3行,行30字。 碑在山 东陵县,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鲜于氏离堆记》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刻于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初见于宋赵明诚的《金石录》,后曾一度失传。至清道光年间郭尚先视学蜀中访得此碑,然仅存五石,五十八字。1978年出土,1979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列为四川名碑之一,《鲜于氏离堆记》历尽人间沧桑,字迹几近泯灭。
1985年1月8日,仪陇县文管所考古工作组前往发掘清理,重新发现崖刻四块,除第一块早年损毁,第二块字迹全无外,第三块尚存“德、也、然、克、舍、不、倦、尚、未、知、寝、与、食、荐、无、何、州、大、都、度、副、大”22字,第四块尚存“处、置、使、人、忠、贬、邵、阳、太、守、十”11字,第五块尚存“之、欢、奉、以、封、二”6字。共存39字,字径均在9厘米左右。碑体所剩之字,雄健浑厚,苍劲典雅,古朴俊逸,神韵盎然,是颜真卿中年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实物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价值。
6《郭家庙碑》
又名《郭敬之家庙碑》、《郭公庙碑铭》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为唐代名臣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庙碑,唐代宗李豫隶书题额,颜真卿撰并书,自署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碑为螭首方座,318×170厘米。碑阳凡30行,行58字,碑阴无书写者姓名(宋赵明诚、清王文治、戴熙等以为颜真卿书),刻有郭子仪兄弟子孙的官职名字,共4列、34行,碑额3行12字。
此碑旧在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据传即唐代汾阳王府旧址),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是碑传世翻刻本,多失原字神韵,唯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尚能体现颜书风神。
7《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四月,时年六十三岁。拓本。楷书,文一篇。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的重要作品。
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
据今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称:所使拓本为横刻帖本,传宋时有原墨迹木刻本。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今已无原碑拓传世。传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种,因原石均佚,故难寻佳本。据载,宋刻帖本就有张之洞、何子贞、端方、罗振玉藏本和戴熙、赵子谦跋本等数种,可见此刻帖传世情况的复杂。
8《大唐中兴颂摩崖》
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六月。楷书,元结文。416.6×422.3厘米。凡21行, 行 25字。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竖写左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此刻又称《中兴颂》,碑文系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所撰,文辞古雅 遒劲。欧阳修《集古录》云:“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传模补足,非其真者。此本得自故西京留台御史李建中 家,盖四十年前崖石真本也,尤为难得尔。”可见,石崖在北宋晚期就已残损。北 宋末年又有多种翻刻。《集古录》记载:“蜀中资州模刻在其东北二岩,各刻一本, 鹤鸣山、铜梁江上故亦有刻本。”故真本极为难得。至清代以后石崖之字剜凿严重, 拓本失去颜书面目。
9《竹山堂连句》
又称 《竹山潘氏堂联句》。此帖著录首见《宣和书谱》。为颜氏与诸友人于竹山堂作诗联句。书法端严浑厚,虽乏颜书磅礴之势,但楷则犹存。有“绍兴”、“缉熙敬止”、“希世之书”、 “御府之印”、“容斋清玩”、“晋府图书”、“ 玉张氏”、“王世懋印”、“ 苍严”、“安仪周家珍藏”、“铁保私印”、“叶公绰”等鉴藏印。帖前有标签“ 颜鲁公竹山连句诗帖”。帖后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铁保三家题跋。曾经南宋高宗 绍兴内府、明晋王府、清梁清标、安歧等收藏。明王世贞《 州续稿》、清安歧《 墨缘汇观》等著录。
10《千禄字书》
《干禄字书》由唐人颜元孙撰,后为其侄颜真卿书写刻石,广为流传。这部书是唐代正字学的一项成果,对于研究近代汉字有重要参考价值。
颜真卿书法楷书刻本《干禄字书》,自署立于大历九年(774年)正月。刻本。碑下截已短缺,左右两面,一高260厘米,一高236厘米,宽155厘米。两面刻,各五层33行,行9字。篆书题额“颜氏干禄字书”六字。明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颜真卿书此碑时已66岁。《干禄字书》的注字用小楷,除小字本《麻姑仙坛记》外,为迄今所见颜书刻石字体最小者。欧阳修有评:“鲁公喜书大字,惟干禄字书法最为小字,而其体法持重舒和而不局蹙,《麻姑仙坛记》则道峻紧结,大为精悍,把玩久之,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
11《李玄靖碑》
《李玄靖碑》,全称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碑原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据《金石萃编》载:“碑已断裂,约高一丈余,广三尺二寸五分,厚一尺四分。四面刻,前后各十九行,两侧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书。”古代刻碑的通例是先用朱笔把碑文写在右面上,称为“书丹”或“用丹”,然后刻工依字迹刊刻,一般碑额为标题,碑阳(正面)为正文,碑阴(背面)碑侧(左右)为题名。可能是碑文太长,也可能是表示碑主的事迹多得说不完而有意刻满碑的四面,因而称为四面碑。
《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正如梁谳《承晋斋积闻录》说的那样:“颜鲁公茅山《李玄靖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与《元次山碑》相似,乍看去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非《画像赞》、《中兴颂》所可及。”也许“鲁公字到《李玄静碑》已古”(梁谳《承晋斋积闻录》),不是初学者能够学得到家的,因而没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那样出名。
12《颜勤礼碑》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 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 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 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 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13《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纸本楷书 建中元年(780) 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传本,自署书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二十八日。楷书,纸本,告文一篇, 凡33行,计255字。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藏。
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后面有蔡襄、米友仁、 董其昌跋。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米跋:“右颜真卿自书告。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 审定。”是帖曾收入宋内府,后又曾为韩侂胄、贾似道,明徐守和,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
钤有“绍兴”、“内殿秘书之印”、“安歧之印”、“乾隆御览”、“恭亲王章”等鉴藏印。帖前有乾隆“唐颜真卿之告”六字。后面继蔡、米之跋,又有董其昌跋:“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绝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言。董其昌。”此帖《云烟过眼录》、《清河书画舫》等均曾著录,南宋留元刚刻《忠义堂帖》拓本为所见早期刻本,后世丛帖、汇刻亦多收入。由于《告身》流传有录,又经历代丛帖刻入及部分书画典籍著录,所以历来被人视为颜真卿的真迹。但今人曹宝麟、朱关田经过考证,各自认为此帖并非真迹。启功认为“自书己告,实事理之难通者”(《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之四十九首自注)。
14《颜氏家庙碑》
建于建中元年(780年)。楷书,碑文一通,记文一篇。338×176×40厘米。 四面刻,阴阳两面各24行,行47字;碑侧各6行,行52字。李阳冰篆书额,3行6 字, 阴额题名10行,行9字。碑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是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 ,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书《碑后记》 ,时年72岁。当时正是颜真卿踌躇满志之时,书法风棱秀出、精彩纷呈,为颜真卿 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兴 国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时李准跋文。据跋文记,此碑经唐室离乱, 倒卧 于郊野尘土之中,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李延袭发现后,才移入府城孔庙内。据《校 碑随笔》等书记载,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钩笔,惟宋拓本完好,明时已 凿粗。如“李阳冰篆额”之“阳”字第三撇未损,“冰”字完好,“额”字右“页” 直笔未损,则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虽然完好,然由于历来传 拓过多,字口渐变,风神已差。
15《臧怀恪碑》
颜真卿《臧怀恪碑》,亦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颜真卿撰文并书,全碑通高三百三十七厘米,宽一百八十厘米,共二十八行,每行十四至六十八字不等。碑原在陕西三原县,一九八零年移置于西安碑林。
此碑无立石年月,《集古录》作“开元十二年”,叶奕苞《金石录补续跋》以为“广德元年十月”,朱关田《中国书法全集》第26卷《颜真卿》考为“大历七年 (772年)”。从朱说。又, 据《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载:“此碑虽出鲁公手笔,而腕力较弱,似逊他碑。碑内有题字一行,说翰林院待诏、光禄寺卿李秀岩模勒,乃知此碑笔力之弱,实由模勒之故,论书者不可不知也。”
此碑骨骼略瘦于《颜家庙》等碑,结体较疏缓,风神开张雄强。或认为柳公权学颜由此入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晚期拓本。此碑据明都穆《金薤琳琅》说:“颜公此刻人间少传。”可见,此碑拓本明时就已少见。明拓本“李秀岩”三字后的二字残损,经考察为“补勒”。明晚拓本“有马千驷” 之“马”字,“勋劳”之“勋”字,“守节安卑”之“卑”字,“异于他族”之“ 于”字,皆完好。
16《八关斋会报德记》
17《宋璟碑》
18《元结碑》
19《殷君夫人颜氏碑》
《殷夫人碑》,是颜真卿为其姑母写的。原碑在洛阳玉虚观,毁于抗战中,现在仅有拓本可看。大历十二年(777年)立。高190厘米。四面环刻,额横题“唐钱塘丞殷君夫人颜君之碑”12字,分刻两面。
此次汇集了清代到民国颜真卿碑拓19件组,从33岁的《王琳墓志》一直到72岁的《颜氏家庙碑》,展品均为古籍碑拓藏家们所有。颜真卿的书法分为三个时期:33岁到50岁,是他书法风格的形成时期,是以学习前人王羲之、褚遂良等前辈,逐渐地形成个人的风格的时期,例如在《多宝塔感应碑》,已经看出其基本面貌;第二个时期是50岁到65岁,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成熟期,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形成了其雄浑、雄厚的风格;第三阶段65岁以后是颜真卿人书俱老的时候,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愈加雄厚、力感充盈、愈加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