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州长为何要把自己名字改成亚马逊?赢者通吃!美国城市图鉴
有人说,在美国,性格能不能决定你的命运倒不一定,但性格多半决定你是生活在东海岸还是西海岸。如果你是个野心家,那纽约绝对能把你吸引地服服帖帖;可若你是个技术宅,那你肯定闭着眼睛都能摸去硅谷。
可是,最近的一些消息,却似乎预示着城市权力格局的些许变化。据悉,亚马逊决定将第二总部放在纽约和水晶城(华盛顿特区附近),而谷歌也在纽约大幅扩张。从经济中心到金融中心再到文化中心,如今的纽约似乎又要顶上科技中心的头衔了。可以说,在美国再也没有比纽约更权倾一时的城市了。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总部经济的红利当然是甜美而诱人的。以亚马逊这次的第二总部招标为例,它承诺会为当地提供五万个工作岗位,投入超过50亿美金的建设费用。当然,亚马逊对目标城市的期待也很赤裸裸:减税、降费、给补贴。
亚马逊的“加盟”,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都会是一注强效的强心剂。亚马逊总部西雅图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据西雅图房地产市场研究机构Zillow2016年的调查,七年内西雅图当地房价上涨83%,租金上涨47%,员工人数扩张了八倍。
于是,北美洲超过200座城市各出奇招,试图获得亚马逊的青睐。比如,堪萨斯城的市长SlyJames就一口气在亚马逊上下单了1000件产品,在每个用户评价上各种安利堪萨斯城,而且全部五星好评;匹兹堡当地的一家餐馆则为亚马逊员工提供了免费吃三明治的福利;而卡尔加里则用最传统的涂鸦向亚马逊“示爱”,暗示西雅图(亚马逊总部)的员工们:别在天天下雨的西雅图待了,来我们这儿吧,我们这从1988年开始就用不着雨衣啦。
面对亚马逊的大单,就连一向傲娇的纽约市也坐不住了,不仅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和政策,纽约市还特意让帝国大厦等所有带灯的标志性建筑都变成了“亚马逊橙色”,给亚马逊做了一个大大的硬广。纽约州长Andrew Cuomo也豁出去了,称如果需要,他也可以把自己的名字改成Amazon Cuomo。
最终,亚马逊还是选择了纽约。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州长改名可能都是最次要的了。首先,纽约有着许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纽约是全球知名的高等教育重镇,可是长久以来,科技性人才都面临着纽约还是硅谷的艰难选择。这其中,一部分人才分流到了华尔街银行等金融机构,一部分则跑到了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当起了程序员。
随着科技巨头的扩张,他们选择第二总部的触角自然会更多地伸向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地方。相对于美国中西部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纽约对一般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还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随着纽约在网络安全和VR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大幅投入,纽约已经形成了在技术领域的良好生态。Etsy,Yext,Tumblr和Wework等公司的成功,也构筑起了这座城市在科技上的影响力。到2016年,纽约市从事科技领域的人才已经高达近13万人。同时,纽约是最靠近市场的地方,也有着最了解市场的人才。而懂得市场,对未来科技产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这些科技巨头之所以齐齐布局纽约,更重要的还在于下一轮科技进步的方向:科技不再是独善其身的存在,未来的增长点必将来自于与既有产业的结合。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互联网+:比如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而对于这些既有产业,没有一个城市能敌得上纽约的综合实力。当这一轮转向一旦开始,纽约同其他各个城市的距离就会进一步拉大,呈现赢者通吃的格局。
二百多年来,纽约的吸引力一直是个被解了又解的谜。这其中,多元、开放、包容当然是标准答案。不过,纽约对冒险精神的激励似乎才是它能激发人无限活力的原因,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指向性磁铁,吸引着无数的野心家们前来,改造和更新着这座城市。
有人说,对亚马逊员工来说,选择在西雅图还是在纽约工作似乎也是一种基于性格的分流:你当然可以在西雅图阴雨连绵的环境中舒服地过生活,也可以在纽约每日风云骤变的处境下挑战自我。毕竟,城市和公司,城市和人,都是相互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