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补中益气汤证
【渊源】 《脾胃论》。
【病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
【汤证脉症】
主症: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脱肛等,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发热。
副症:久泄久痢,其泻如注,面色皖白,大便稀溏,低热。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副症中任何一个症状加典型舌脉。
【禁忌】
1.外感发热者忌用。
2.内伤发热属阴虚、血虚、瘀血、肝郁者忌用。3.一切实证忌用。
【汤证辨疑】
1.参苓白术散证:详见参苓白术散证条下。
2.四君子汤证:详见四君子汤证条下。
3.小建中汤证:见于《伤寒论》。小建中汤为治阳虚发热而设,就发热特点来讲其汤证与补中益气汤证均属虚性低热。而小建中汤证以中焦虚寒、里急腹痛、喜揉喜温、按之痛减为特点,补中益气汤证则因中气下陷,以内脏下垂、久病痢下为要点,临床需注意区别。
4.四逆汤证:四逆汤为《伤寒论》中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的少阴病汤方,其汤证就临床所见之低热、下利腹痛等症亦与补中益气汤证相似,就其机理来讲均属阳虚发热。然而四逆汤证是因阴寒内盛,迫浮阳于外,已有亡阳之虑,临床所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神疲欲寐与补中益气汤证有显著差别,不难区分。
5.举元煎证:见于《景岳全书》。本方证病机亦为气虚下陷,与补中益气汤证病机相似,但病势比补中益气汤证危重。其证气陷欲脱,将有亡阳之虑,临证以血崩、血脱为区别要点。
6.升陷汤证:见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本汤证病机亦为气陷不举,但以胸中大气下陷、气促急短、呼吸困难、脉沉迟微弱为特点,与补中益气汤证有显著差异。
【临床应用】
1.本方以补气升阳为特点,凡见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等表现及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或久泻久痢属中气下陷者,都可运用,并具良好效果。
2.阳虚易感冒、气虚发热不退、身倦多汗者可用本方治疗。
3.本方可用于慢性出血性疾患所造成的身体虚弱、低血压等病症。
4.有报道用本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
5.有报道用本方加茯苓、车前子、冬葵子治疗产后气虚癃闭,获得满意疗效。
【汤方组成】黄芪、甘草各五分,人参三分,白术三分,当归三分,橘皮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
上药为粗末,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