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牟少华【散文】初始记忆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初始记忆


文//牟少华  主播//李建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始记忆。无数个独自的夜晚,每当闭上眼睛,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搜寻最初的记忆。纵使我绞尽脑汁,但留给我的总是些零星的碎片。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采取倒推的办法,在那些越来越干涸的记忆长河里,去重拾那最初的印记。
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我不停地呼唤,呼唤,呼唤……那呼唤声在无数曲折的回廊拐弯处,发出一声又一声回响。紧接着,便有画面源源不断地接踵而来,并向前推进,再推进,继而空间感愈加清晰,时间愈加遥远,愈加从前……
当时,我的父母亲都在利川机械厂工作,我姨父当时工作的地方在离县城20多公里的柏杨邮电所,姨妈也在城关镇的居委会工作。我刚一出生,就被父母安排住在外公外婆家,和姨父姨妈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家住利川城北门十字路口。以原利川一中斜对面丁字路口为界,往东南方向走为上街,俗称上北门;往西北方向走为下街,俗称下北门。我们的房子位于下北门的正中间。现在的胜利路就从我们大门前经过,利北路则是从我们家左侧穿过。
那个年代,外公外婆只是一个普通的贫民家庭。一栋三间开的木瓦房,中间是堂屋和隔断的灶屋,经过灶屋可直通屋后的厕所和菜园。两边是厢房,左厢房是隔断的三间房,归姨父姨妈一家和外公外婆住,右厢房是二间房加一个隔断的猪圈,归我们一家四口住。用木板装修的二层夹楼很矮,与房顶的间隔高度不足一米,只能放置一些杂物之类的东西。我和表弟想要躲在楼上玩,只能用活动木梯悄悄爬上去,满身灰尘,脸上更是糊得鼻子眼睛都看不清,没少挨大人的喝斥和惩罚。
虽然那时房子简陋了点,但毕竟还是单家独户,尤其是房子后面的那块自留地还是很大。与左邻右舍相比,虽算不上富裕人家,但足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算是格外惹人眼球。右边是成份不好的杨家大院的院墙,后面是原县政府第一招待所的围墙,左边就是现在的利北路,与现在的大众广场一路相隔。菜地里一年四季可以种上除了水稻之外的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和粮食,既可以喂猪养鸡,还能补贴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据大人后来说,那么大块自留地,被政府陆续征收充公了。现在的怡园大厦就是外公外婆家原来的自留地。
我幼儿时的玩耍活动范围基本上都局限在下北门。我们家正对面是一个大杂院,有吴、杨、韩、覃五家合住,其中吴家主人在利川很有名气,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吴裁判,而且他还是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肉连响》代表性传承人。靠右边的是一家地主成份的杨姓大户,当家的我们尊称为杨叔叔,杨叔叔戴着一付黑框眼镜,为人处事谦逊和善,皮肤白净,温文儒雅,还时不时逗我们小孩玩耍,分发零食点心。所以,我们常喜欢去杨家大院玩耍。杨叔叔应该是利川开的第一家私人照像馆,由于技术好、口碑也好,逢年过节时,生意自然好得不得了。左边穿过马路,就是几家李姓、张姓、石姓、凌姓、沈姓等邻居。十字路口的唯一一盏路灯下,便是我们儿时天黑后娱乐活动的“主战场”。
从下北门往北不足500米上坡的地方,俗称为“大巅子”。这里还出了一个叫“踮脚板"的人物,因为他脚踝关节有残疾,走路有点奇怪,所以大人小孩背地里都称他“踮脚板”。如果大人们拿我们小孩不听话没辙,只要说“再不听话,‘踮脚板’来了。”孩子们再也不敢吱声调皮了。所有小孩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怕得不行。每当玩得正带劲的时候,只要他路过,小伙伴们散得比谁都快。后来,听大人们摆龙门阵才知道,“踮脚板”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只是不苟言笑。可能从小在父辈们手中学过针灸推拿和用草药偏方治杂病的一些手艺,城区的很多老百姓都慕名找他寻医问诊,口碑也不错。放到现今,理属师从中医疑难杂症的民间艺人。
上溯岁月之河,我不停地向远眺望,向前跳跃,撑篙更远处,渺茫又渺茫。
记忆的年轮最终还是把我带到了一九六六年的某一个夜晚,那年我刚满四岁……
天刚刚黑,姨妈早早把大门关上,插上门栓,并用门杠把门加固得牢牢实实地,不仅不准我们几姐弟出门玩耍,还安抚我们不能吵闹,把家里所有的电灯全部关掉,催促我们赶紧上床睡觉。没过多长时间,我不知是没睡着,还是被屋外面的游行口号声惊醒。总之,顿时感到惊慌和恐惧袭来,我躺在外婆的怀里直打哆嗦……
一会儿,外面游行的人好像越来越多,口号声越来越大,虽然听不懂,但根本睡不着。出于好奇,吵着要去看,大人怕我们哭闹,只好带着我们来到堂屋,让我们一声不吭地悄悄从门缝看外面。借着路灯的光亮,只看见外面游行的人群好多好多,每个人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拿着用红纸做的小红旗,有的还戴着红袖章,嘴里喊着我们小孩听不懂的口号,从上北门方向游行过来,在我家门口左转,径直向现在的大众广场而去……后来,才从大人议论中隐隐约约地听到,“文革”开始了。
这是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件了,四岁是我稚嫩的童年。这似乎是我记忆之树的最初叶片,确切地说,这应该是我记事以来的最初记忆,时间把我的初始记忆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追忆,有时会给人带来一种恬淡悠长的回味,一种美妙浪漫的诗意,而此刻,我并不惬意。因为那初始的记忆,我年轮上最稚嫩的花朵,应该还是在那更遥远的去处……
编审:代传玉

           

           

           

作者:牟少华,湖北利川人,1962年11月出生,现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为人真诚随和,喜欢旅游,追寻自由和理想,旨在放飞自我,放松心情。
主播:相逢一笑,原名李建富,天津市滨海新区退休干部,曾多年从事广播电视和汉语言文字工作,并经常主持各类大型活动,其播音主持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和市级奖项。

           

           

           

1. 凉城文苑公众平台不介入任何版权纠纷。坚决反对抄袭、洗稿等违反创作道德的行为。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因此,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征稿的范围仅限原创作品,如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开展示过的作品,平台一律不予采用,一经发现,直接删除。
2.平台征稿的体裁为散文(随笔)、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及现代诗歌)、杂文、小说等。文章一般以两千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每次1-4首,长篇小说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20年10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5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0以上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如有疑问,请点击《凉城文苑》公众号“联系我们查看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