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大寒和腊八,俗语:大寒遇腊八,地收人难收,啥意思?

乌云遮不住太阳,劈开阻挡,撞出满心欢喜;腊八挡不住大寒,冲破挽留,留下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数十年间,腊八和大寒始终保持安全距离,没人想到,在同天中既能迎大寒,又能庆腊八。按照日历来看,1月20日是大寒,农历来看就是腊月初八,传统的腊八节。腊八遇大寒,撞出的不止是碗腊八粥,还是大疫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大寒,寒气盛,但相比小寒欠火候。2020 年最后的节气大寒,和年初时立春同样特别。大寒过后,立春在路上,因此说大寒是坚冰中春水生,冰天雪地下蕴生机。大寒到,想必大雁正在北归路上,潜藏在土里的虫子在翻腾身体,深水中的鱼偷溜去向阳坡晒太阳。

腊八是我国传统节日,古时人们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顺风顺水。围绕着腊八的习俗有:一是喝腊八粥,驱寒避冷,腊八大都是在三九和四九天,喝腊八粥能提高体温;二祭祀先祖表感怀,表达对未来生活希望;三是纵饮食肉,腊八天寒地冻,正是食疗进补最佳时间。除此外,做腊八蒜、蒸供等都是代表性习俗。

时至今日,腊的八习俗只有和食相关地保留下来。冰河酒肆观雪景,玉露琼浆吟佳句,寒风冷雪赏腊梅,这些古人诗词中常出现的场景再难相见。俗语:“大寒遇腊八,地收人难收”意思很简单,大寒遇到腊八,庄稼能丰收,却没人来收割,侧面是说来年水热条件好,有利庄稼生长。

在古代农业中,农业对降水和温度等自然条件依赖大,遇到干旱和降温天气,庄稼就只能减产降质。人们重视不同年份,自然条件变化,经过经验总结,就发现大寒和腊八同天时,降水充足,温度适宜,因此就有地收的说法。人难收指人祸,古代社会五年大乱,三年小乱,常有青壮年被抓壮丁,能回家的屈指可数,家中庄稼丰收,都无人收获。

白居易有诗:“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家中的田园荒芜,骨肉相离,纵使见面难相识。俗语中描述的大概是此类情况,风调雨顺,庄稼却无人看管,从而导致人回到家中,看到满目疮痍的家园田宅。

现代社会中,社会和谐,不会发生突发性灾祸。只要雨水充足,水肥管理合适,病虫害管理到位,就能丰收。至于说,粮食难收,则不存在,现代机械收割粮食效率大幅提高。再结合整个气候看,全国都是冷冬,低温能抑制土壤中病害生长,积雪融水能减缓干旱问题,同时积雪能起到保温作用,因此说腊八和大寒相遇,丰收概率会提高。

大寒遇腊八,不妨卸下负担,享受生活的乐趣,邀两三好友,漫游竹林河边,赏雪中腊梅,看坚冰游鱼,喝完能振奋精神的腊八粥。俗语:“大寒遇腊八,地收人难收”只是当时经验总结,今年就要改成大寒遇腊八,地收人也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