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揭秘人体生理之谜——五脏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都是在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或者临床实践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古人丰富的体验和思辨,最终在头脑中完成的“理论模型”。这些所谓的模型,与现代医学理论中的各种内脏器官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在写意,后者在写实。

脏腑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有形结构,然而单是有脏腑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物质来为这些脏腑提供营养,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源泉。这些物质,就是气血。血比较好理解,我们都见过;但气是什么?气与血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气血在体内的运行,不是随心所欲的到处乱走,而是依循着一定的途径和方向前行的。这个途径,就是经络。大家可能见过经络小人的模型,至少是看到过一些经络图。

这些循行在人体内的经络线,古人是如何发现的呢?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中医所说的五脏!

我们平时把眼、耳、口、鼻等器官称为“五官”,实际上,这些并非真正的“官”,而只是五官与外界沟通的“窍”,也就是官窍。

那么真正的五官又是哪些呢?这五官的工作职能又是怎样的呢?

试想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最重要的职位有哪些呢?首先要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总揽国家政事。君主之外,还需要一批忠肝义胆的文臣武将来辅佐。文要有德高望重的宰相来主持内务,武需要威仪豪迈的将军来荡平四海。将相之后,国家的安定离不开农业作基础;农业的发展,少不得水利做后盾,农业部长和水利部长自然也是显赫的要职。在人体内,这君主、宰相、将军,以及主持农业和水利的官员,又是谁呢?

1.肝

中医学中肝脏被比喻为将军。这个比喻,就是从我们讲过的肝脏的“木性”发展出来的。前两讲中,都涉及肝。这里先简单地回忆一下。

通过最基础的解剖观察,古人直观地发现,肝脏是人体内藏血量最多的一个脏器, 从而认为肝脏具有'藏血”的功能。古人又把血液比作滋养人体生命的水,而木正是从水中而生。古人于是将肝脏的五行属性归于木,从而将“木喜条达”的特性移嫁到肝上,认为“肝主疏泄”。也就是肝有保持人体内气的运行顺畅、舒展,不出现郁滞的功能。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心情不好,常常会见到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人喜欢生闷气,把所有的不快憋在心里不讲;

另一种人点火就着,遇到些不顺心的小事就暴跳如雷。

这两种情况,都与肝的功能失常有关。第一种情况,主要是肝木疏泄的功能太弱 了;当体内出现气的郁滞时,肝没有足够的能力,把郁滞消散开。气滞越来越严重,就会导致一些病证。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肝气郁。

对这样的肝木不及的情况,就需要用柴胡一类疏肝的药物,帮助肝来加强疏泄的功能,把停滞的气疏散开。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原因主要是肝木的功能“太过强盛”了。中医把这种病证,叫做肝火旺。

需要用龙胆草一类清泻肝火的药物,把肝脏中过于亢盛的阳气清除一些,来维持肝脏自身的阴阳。

2.心

古人将人体解剖之后,发现心脏与几根大血管连在一起,里面存留有血液。于是提出了心脏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心主血脉”。

接下来,古人又发现,心脏所处的位置,最外面有胸骨、肋骨保护;进一层后,心脏还受到肺脏的保护;最里面的一层,在心脏的表面,还有一层心包。这些结构,把心脏包裹的严严实实,外界的风吹草动根本无法伤害到心脏。

这样优厚的待遇,在古代只有君主才有资格来享受。古人于是把心脏比作人体的君主。国家有大事发生,必须先禀告君主,听从君主的安排。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没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是万万不行的。古人把这种身负重任而不惊,日理万机而不乱的能力,称作“神明”。相应的,人体要完成正常的生理过程,保持良好的状态去 工作、学习、生活,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心脏来主持大局。所以中医学认为“心主神 明”。

讲到这里,必须提一下“脑”的问题。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人体真正主管“神明”的,也就是主管人的思维意识精神的器官,是脑。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不想对究竟谁主神明作任何争辩。

只想举两个事例,与大家一起来思考。朱砂的颜色是红色,与心火同;中医经常用此药来安神,用于治疗心烦、癫狂等精神性病症。百会是头顶正中央的一个重要腧穴。古人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时,经常会用到此穴。这两件事提示我们:古人在进行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心主神明”的理论,是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思路,对临床发挥指导价值的。

同时,“心主神明”的理论,并没有对古人的思想产生根本禁锢;发现针灸头部腧穴,可以很好的治疗精神情志疾病后,古人不会因为受到'心主神明”的影响,就将宝贵的经验弃置不用。今天的我们,在学习古代先贤智慧的时候,态度很重要。我们是以古人为师为友,恭谦的来学习;还是与古人为仇为敌,尖刻的吹毛求疵。态度会决定你最终从古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是有用的智慧,还是无用的故纸。

3.脾

中医学所讲的脾,实际上包括西医解剖学中脾脏和胰腺两个脏器。由于二者在位置上与胃紧密相连,古人便联想脾脏的功能,主要是把吃进到胃中的饮食物进行消磨转运,进而演变成为“脾主运化”的基本生理功能。饮食物在体内的运化过程,我们在六腑部分会详细讲到,这里就不做重点分析了。饮食物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气血,为人体提供营养和动力。而消化吸收的功能,需要脾脏来主持。

中医学因此将脾称作“后 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

除此之外,脾脏与肝脏相似,也是一个储藏有大量血液的器官。古人把这一点,与脾为气血化生之源,以及下面要讲到的气血关系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脾主统血”的功能。我们知道人体内血与气相对,血有形属阴,阴主静;气无形属阳,阳主动。血自己是不能运动的,需要经过气的推动,才能在经络中运行。

如果把气比作一匹驾车的马,那么血就是马车上装载的贵重货物。货物通过马车的运载,到达全身,给各个脏腑器官补充营养。然而马车载着货物前行还需要一点保障,就是要沿着大路前进,而不能随意 地信马由缰,到处乱走。这就体现了气对血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叫作“固摄”。气要保证血在脉内运行,而不是在体内四处横行。一旦气的功能不足,这种固摄血液的能力下降,就可能导致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我们知道脾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运化水谷,化生气血。脾的功能下降,就很容易导致气的生成不足,从而使血失固摄。

4.肺

肺与气管相连,通于鼻窍。这就决定了肺脏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肺脏通过主持呼吸运动,使人气与天气相通,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主持呼吸运动,肺脏同时主持了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呼气时,气向外,向上;吸气时,气向内,向下。

再来看一下肺脏的位置和形态,他像一口大钟一样,守护在心脏的周围。古人据此认为,肺脏就像威严的宰相,身居君主两侧,将君主的旨意传达给百官,协助君主对百 官进行治理。这位宰相的职能,在中医学中被称作“肺主治节”。肺主治节的功能,与肺主气的功能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都会随着一呼一吸而井然有序地进行。恰似一位德高望重的宰相,运筹帷幄,时时掌控着全国上下的局势。

最后,肺脏还有一个功能,叫做'通调水道”。中医治疗疾病时,有一个很有趣的治法,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叫做“提壶揭盖法”。

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每天用到的茶壶,在盖子上都会留出一个小孔。当我们用茶壶倒水时,空气可以从小孔进入,水就会顺畅地流出来了。如果不要这个小孔,而且把壶盖的四周用泥巴糊住。这时再想把水倒出来,就万万不能了。其实在物理学上,道理十分简 单,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而已。但在中医学中,古人却根据这个生活中的现象,把它应 用到医学的领域,成为一种治疗小便不利的重要方法。肺的形态像一口大钟,不但护卫着心脏,而且护卫着下面所有的脏腑,与茶壶上的盖子何等相似。

当肺的功能正常时,人气与天气相通,就像壶盖上留有小孔。肺脏一旦受到病邪侵袭时,肺脏主气的功能受到影响,就像壶盖上的小孔被封死了,就可以出现小便的不畅通。此时我们无论用多少通利小便的药,效果都不会明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壶盖揭下来,也就是宣肺的方 法,让天气与人气相通,小便就自然会顺畅地排出来了。

5.肾

“肾虚”这个中医学词汇,在今天几乎成了人所共知的流行语。似乎中国人都多多少少的需要补补肾。中医学中的肾,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器官呢?

前面我们提到过,古人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发现肾脏的位置是五脏中最靠下的;而且肾脏中可以闻到很强的小便气味。古人据此认为:肾脏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功能关系十分密切,从而提出肾脏最基本的生理功能“肾主水”。

水对于任何生命体而言,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平时讲“饮食物”,古人说“水谷”,都是先谈水,再讲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人对水的重视。肾作为人体内的'水利部长”,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今天我们常说的肾虚,往往不是指肾主水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更多的是指肾脏更重要的一个生理功能——“肾主藏精”。

这里的“精”,主要指的是生殖之精。肾的位置在五脏中最低,与生殖器比较接近;肾脏的形态与男性睾丸的形态比较相似(睾丸有“外肾”之称);肾脏与腰部相邻,中医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而过度的性生活很容易引起人的腰部酸软无力、疼痛等表现。种种迹象都表明,肾脏与性方面的生理功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肾也就自然而然地与生殖之精联系在一起。

以上对五脏生理的讲解,目的仅是帮助初学者对中医理论有一个入门级的认识,不属于严谨的学术讨论范围。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五脏功能的朋友,请自行参考《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学习。

回想一下,自己或家人的身体,哪一个脏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是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