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本“清朝国书” ,去欣赏馆阁体

​一讲到“馆阁体”,有不少部分人就会认为馆阁体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扼杀书法的多样性,其实,个人认为,这种看法太过片面绝对了,这要分时宜,甚至要分年代。此话怎讲?

馆阁体的起源,是在明朝朱棣时期开始的(明朝叫做台阁体,清朝叫做馆阁体),由于大臣沈度的小楷写得非常的“眉清目秀”,朱棣喜欢的不得了,于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仿”,同时也为了是自己的字体能博得皇帝的喜好,于是逐渐成为的朝中官员争相临摹的字体,这就是“台阁体”的来源,也是开启自始以后几百年来官场文书的序幕,在正规场合,无论官方文书还是科举考试,都要写这种端正的小楷,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被人们“诟病”扼杀书法个性的由来。

“馆阁体”祖师爷 ,被朱棣成为“我朝王羲之”的大臣沈度

.

OK,问题来了,对于古人来讲,尤其是官员和读书人,基本上人人都能写的一手不错的字体,对于他们来讲,馆阁体确实不能发挥自己个性书法的优势,无法表达自己的书法个性,但对于现代人来讲,这种情况存在吗?答案当然不存在。

讲到“扼杀”书法的个性,前提是要你要能写得一手好字。如果一个人练字都写不端正,就不存在“扼杀”一说。对于当代人学习书法来讲,不比古人,一个人能把字写端正了,这本身就是“百里挑一”的存在,所以对于当代人来讲,根本不存在练习“馆阁体”会“扼杀”书法个性的说法,相反,一个人能把馆阁体练好,这绝对是个人书法功力的最好体现。

.

以下这是清朝的国书,其中就是以馆阁体书写,端端正正,讲真,对于现代人来讲,要是有人能写得这么一手端正的字体,也是“万里挑一”,极为不容易的。

满文也是同样的工整

.

.

.

(榜书 ,临摹宋人笔意)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