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当年的甜杆

2021-08-18 09:45·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文:杨晓光

如今的爷爷奶奶辈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都是小朋友,那时孩子们没啥好吃烩儿,纷纷跑进生产队的玉米地里,趁人不注意,抽冷子撅甜杆。哪种甜杆好吃,哪种水啦吧唧的,小朋友们门清。这种公然祸害庄稼的行为,被看青社员(护秋员)深恶痛绝,好好地正在成长的庄稼地,距离成熟只有一步之遥,被踩踏和腰斩,谁看着都会心痛。

不过有一种秸秆被清除出庄稼地,是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事。长了黑粉病的玉米株,不结玉米穗,玉米皮包裹的、或者干脆裸露的柱状物(病瘤),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裹着一层光滑的膜状体,病瘤成熟时外膜破裂,散出黑粉。在我老家昌黎县晒甲坨,人们老家管这叫“任逗”。长了“任逗”的玉米棵更显粗壮,侵吞肥力,侵占空间,尤为影响健康玉米株生长。人们几欲锄之而后快。

不长玉米长什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不结棒子,不孕不育,被“牢根住”的玉米棵中的矮胖子,凝结糖分,生长甜杆。所以要想在玉米地里寻找一等一的甜秆,必须特意找那种不结棒子的玉米棵,这种不具备生育能力的绝户气,采集日精月华和水肥地力,有力气没地方使,养分全憋在秆里,所以日积月累就憋得青葱欲滴,异常甜蜜。

老玉米甜秆,这种相当于祸害庄稼的腐败分子,出现的概率很小,一片玉米地不见得能找出来几根。试想若腐败分子多了,辛苦劳作的农民,对秋天还能有啥指望。要想吃这种甜秆,一般都得借助于家长慧眼识珠,玉米地锄草三遍之后,到吐穗期追肥时,玉米长势初见端倪,此时发现“任逗”玉米棵连根除之,为最佳时机。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根好甜杆,对每一棵令人生疑的玉米杆细细打量,既不能伤及无辜,也不能放任“任逗”杆在玉米地里穷搅和,影响其它茁壮成长的玉米孕穗灌浆。

孩子们举着好甜杆,咔嚓咔嚓就像兔子吃草,一个个秒变为榨汁机,夸张的表情,吮吸汁水的声音,七分享受,三分炫耀。除了甜杆好吃,没长成的任逗也很好吃。像嫩嫩的菌子,嚼在嘴里隐隐地一缕甜味缠绵在唇齿之间,灰色粉末沾染了嘴唇,是否吃了任逗,一看便知。

高粱杆里也有上好的甜杆。被鸟雀啄了穗米的高粱,就像做好了生育准备,却不幸胎死腹中的母亲,甜甜的奶汁只好秸秆倒灌、体内循环,故而有了孩子们心爱的甜杆。高粱甜杆和玉米甜杆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它的细腻。一根甜秆,只要把外边的席篾用牙齿剥去, 剩下一截裹了蜜糖般的条瓤,脆生生嚼在嘴里,没有一点残渣,从头嚼到尾,不糟践一点东西。如果当年有榨汁设备的话,甜杆汁,估计毫不逊色于西瓜汁。

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对于高粱和玉米甜杆,要么望而兴叹,要么闻所未闻。城里小卖部,卖一大根一大根的甘蔗甜杆。甘蔗其实比甜秆甜,但它的明显缺陷在于,咀嚼甘蔗,体会不到丝毫庄稼的清香。还有就是节多,且如骨节般坚硬,一般靠牙齿根本啃不动甘蔗的硬节,只好挥刀剁而弃之。

八十年代实行土地承包到户,有些心眼活泛的农民,尝试着庄稼的花式种植。专门种甜高粱,关注点不在秋后晒多少高粱米,而一门心思专注于培育甜杆。一片青纱帐相当于甘蔗林,掐头去尾割下来,骑着自行车拿到城里去卖,换俩滋润生活的活钱。卖甜秆的农民,专找小孩多的地方,停车驻足,拿着一根甜杆大嚼特嚼,不著一词做了活广告,兼具解渴的功能。孩子们看见农民伯伯吃甜杆,嘴馋得不行,纷纷纠缠着大人当零食来买。一尺来长的甜杆二三分钱一根,比买糖块便宜得多。

甜杆茎秆汁液含量高达50—70%,含糖量可达12—22%,将甜杆茎掰下来嚼一嚼,其茎秆中所含的水分和糖分,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借咀嚼肌的反复收缩和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同时可刺激视床下部及海马体,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学习能力。孩子们吃甜杆,利大于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晨之风乡土散文《带着这身土味儿前行》

    在泥地里长大的我曾不止一次坦言,尽管进了城市,今天的我还是一个农民.我是一株豫东大野里的红高粱,血管里流淌的是黄土地染就的血液,骨子里涌动的始终是激情燃烧的乡土因子.也许就是这种情结促使我在多个场所, ...

  • 【中州作家】乐悠悠:秋收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50]   秋   收   河南南阳      乐悠悠 秋收与收秋,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把田间成熟的秋作物收回来.有的带秆收回,暂时跺在场里,或堆放在场附近,等到种完 ...

  • 舌尖上的徽州(57)小时候当甘蔗吃的芦穄

    舌尖上的徽州(57)小时候当甘蔗吃的芦穄 司马狂/文 由于我自身牙龈的问题,所以对甘蔗一物,毫无兴趣,甚至看见别人吃甘蔗,都觉得牙疼.但在我们徽州,此时节,有一样名叫芦穄的作物,正悄然成熟.依稀记得, ...

  • 甘蔗甜,甜甘蔗

    --近几年兴起的铡甘蔗卖甘蔗的器具,文娥老师描写得相当传神,也钩起了她关于甘蔗与生活甜蜜的叙事. 一 友从云贵高原归来,知她生日临近,我决定晚上去探望她. 友附近的楼下便有一两家小小的水果店,琳琅满目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咂甜秫秸

     童年记忆--咂甜秫秸 文/胡桃夹子 童年的回忆是甜蜜的.因为童年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今天的孩子们有花样繁多的玩具,有穿不完的新衣裳, 更是 有吃不完的零食.尽管我们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们少缺了物质 ...

  • 当年的甜杆

    文:杨晓光 如今的爷爷奶奶辈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都是小朋友,那时孩子们没啥好吃烩儿,纷纷跑进生产队的玉米地里,趁人不注意,抽冷子撅甜杆.哪种甜杆好吃,哪种水啦吧唧的,小朋友们门清.这种公然祸害庄稼 ...

  • 乡情散文:当年的暖水瓶

    乡情散文:当年的暖水瓶 文:杨晓光 暖水瓶,在我的老家叫暖壶.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老家农村有暖壶的人家屈指可数.生活条件所限,人们没能力养成喝热水的习惯,从水缸里舀一瓢生水,咕咕咚咚喝下去,一抹嘴,该 ...

  • 乡情散文:回忆小时候拉风锨

    文:张宗龙 我们老家把"风箱"叫风锨,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吹风工具.风锨,我小的时候村里家家离不了.户户都要用.人人会使唤.那一拉一推发出的"呱嗒呱嗒"的响声, ...

  • 姜浩的乡情散文:我们的童年在春天

    原标题:又是一年野菜香 村北后山,阳坡,半山腰是粉色和纯白的杏花.山脚下的农田里,一簇簇捂梨蒿,绿油油的.路边,紫色地丁不知道啥时候开的花,草叶还打着卷儿,苦麻碟却在石墙缝里探出头来,空气里弥漫着花草 ...

  • 乡情散文:记忆中的故乡

    文:下雪 遥远如梦的故乡啊.故乡--寺沟村,很平静地呆在一方,却让人眷念不舍-- 这里的住户全姓"毕",都始于周时毕高公那个遥远的祖先:这里有过祠堂,有过许多庙宇,也有过私塾,还有 ...

  • 【工作动态】 ‖ 首届“天津散文杯”全国乡情散文大赛及评委会组成人员简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本刊讯)经天津散文研究会研究协商,确定首届"天津散文杯"全国乡情散文大赛评委会的组成人员 ...

  • 乡情散文:儿时割麦的日子

    文:张宗龙 "过了九九再九九,麦子上了口". "蛤蟆叫呱呱,一个半月吃疙瘩" "过了端午吃新麦". "咣咣哆雀.咣咣哆雀--布谷鸟 ...

  • 乡情散文:回家过年

    腊月29,我和老婆还有儿子,一家三口,回家过年.给父母带回一箱啤酒,两个猪蹄,二斤排骨. 先回村里,到大娘家看看大娘.这是大伯去世的第一个年,一定要看看大娘. 妹夫小亮在院子里安灯笼,4盏大红灯笼,挂 ...

  • 乡情散文:老屋,心灵的归宿

    乡情散文:老屋,心灵的归宿 文:清源 前几年,在与老房子相隔不远的地方建了三层的小楼房,于是全家便欢欢喜喜地迁入新房子,再加上这些年随着我们兄弟姐妹们异地上学或工作,原先的老屋也就慢慢的冷清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