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17 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记者 徐丽 通讯员 汪筱联
秋风起,秋意凉。每年10月8日或9日,当太阳黄经到达195度,是为寒露节气。《孝经纬》上记载:“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寒露节气前后,周遭一派秋景,蝉噤荷残,天气转凉,连一向暖煦的夕阳也被松荫染上了寒意,仿佛所有的时光都平铺了露水,大地上的一切讯息,都齐齐地指向了深秋。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这是在说,时至寒露,鸿雁南迁。有种说法是宾同“滨”,是水边的意思,鸿雁都飞往江南水滨;随着深秋的到来,雀鸟都不见了,人们在海边看到了很多蛤蜊,由于其壳上的条纹与雀鸟相似,便被认为是由雀鸟变成的。“雀化为蛤”虽然只是古人的一种诗意想象,然而这一想象,却像是对“归去来兮”的一种隐喻与向往。至此,满地秋菊初绽,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将凝为霜降。
古人爱用露水来形容秋色的深浅。刚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名为“白露”,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随着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节气,露水触手冰凉,则是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转折的象征。谚语有云:“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同时,寒露也是一个准备秋收的忙碌季节——在衢州,还有这样一条事关寒露的农谚:“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种好萝卜和白菜,秸杆还田秋施肥。”
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沉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因此古人又将寒露节气称为“辞青”,树叶由绿转黄、由黄变红,正是登高赏秋的最佳时节。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晨坐斋中偶而成咏》中写道,“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寒露时节,秋高气爽,远山可瞩,正是登山赏景的佳期。衢州清代解元郑永禧也有关于寒露前后重阳登高的诗句:“龟山一径踏如梯,望眼连天草色萋。只是秋云易翻覆,登高还怕下来低。”诗中提到的“龟山”既是今日的府山。 在衢州,一直延续至今的寒露食俗就是早餐吃醅糕和芝麻糕,不仅可以驱走秋天的燥气,也有着“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