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镇朱河的文化人彭秋生
作者 彭桂生
何谓文化人?就是是指受过一定教育、有知识、有内涵、有修养、有文学品味、拥有良好学识和谈吐的人,在我们面前就有这样一位文化人。走进他的书房,只见地上堆积如山的是报纸,柜里琳琅满目的是书籍,桌上层层叠叠的是文稿,一股股油墨芳香顷刻扑面而来。走近他的身旁,七十有五的古稀之人,仍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虽然苍桑岁月在他额头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白发稀疏的他却思维敏捷,温文尔雅,谈吐自如,一点也不显老态。他就是一位用心、用情、用笔书写和传承本土历史(即:朱商文化、红色文化、纸质文化和彭祖文化)的文化人彭秋生先生。彭先生是一位土生士长的监利朱河人,他对素有“金朱河”、“小汉口” 之称(在清同治年间被称为“商民辐辏,最为殷盛”;商铺林立,买卖兴隆)、尤其是对布满深深车辙、七里欠三分的青石板街的朱河镇怀有割舍不掉的深深情结。是朱家河清澄的河水养育了他,在那里曾留下他少年求学的坚实足迹、寄托梦想和志向的美好回忆、在脑海里刻下了朱河百年沧桑的演变历史。在孩提时,就经常听大人们讲朱河商镇繁华的故事,了解到父辈13岁就随祖父从江西樟树离乡背井、到朱河大药铺帮工谋生兴家的过往,由此萌发了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和家乡、为朱河人编写一本书的心愿。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有利用工作之余和退休前后,开始在漫长文字路上的艰难跋涉和耕耘,慢慢搜集整理原始资料。为了挖掘人文掌故、考证地名、核对百年商铺老店名号,不使漏过一条线索,他历经了千辛万苦,不厌其烦,跑遍了朱河大街小巷、老宅新居,寻师访友、查阅资料。他无数次实地调研,下武汉、上荆州,赴档案馆、进博物馆,进行资料采集,科学分析,合理推断,以利准确记载和把握历史脉络。每日伏案汇编,心无旁骛,夙兴夜寐。足迹千里,查阅百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耗尽了心血,足足花了三年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在2012年12月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编著出版了15万多字的《商镇:朱河史话》一书。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朱河的历史,填补了百年来无一套完整文字资料记录的空白和缺憾,成为古镇居民回味历史、品赏民俗、聆听乡音、传播朱商文化、传承朱商精神的最好教材和文献资料,一时风靡朱河与荆南地区。县政协主席羿卫国和朱河镇委书记唐敦浩均欣然为此书作序,充分肯定了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时年67岁的彭先生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深有感触地说:“朱河商镇,犹如一颗颗拂去了尘埃的珍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在幽谧的街巷中、清澄的河水间,可以欣赏历史的遗迹,探究民俗民情的渊源,觅得一份野趣,使浮躁的心灵复归宁静。”彭先生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旧社会,长在如日东升的红旗下,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深爱家乡的那方热土,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且一心扑在供销事业和用文字记录历史的爱好上。他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外历史名著、志书和红色艺术纪念品,对本土人文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很想用一已之力来助推和发挥名人兴镇的效应。前两年,他看到朱河下街有一块“京贡”横匾,很有研究价值,为了弄清真相,他与吴建国、丁少清三人同赴长沙、衡阳等丁氏祖籍地调查核实,确定为清朝乾隆皇帝所题所赐。又一次,听说三洲石岭村有一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和一座石牌坊,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至今已有300年历史。又特约几位好友前往实地探寻,走访耄耊知情老人,最后弄清来龙去脉。为此他撰写出了《朱河发现清乾隆朝“京贡” 横匾》和《“石碑坊”的前世传奇与遭遇》的文章,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抢救历史遗存建议,两篇文章先后被《武汉晚报》、《荆州晚报》和《监利新闻报》、《腾讯网》、《新浪网》和《新华网湖北频道》等全国九十多家媒体转载和报道。多年来,他还精心撰写了数篇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章,热情讴歌了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如《湘鄂西苏维埃主席崔琪》、《鲜为人知的抗日英烈胡良发》和《开国少将薛少卿》等朱河和监利的名人志士,先后被《今日湖北》、《荆州市政协》、《荆州日报》等媒体刊登。他帮助支持家乡农民作家梁习平编著《红色记忆》、《红色将帅》、《将帅传奇》、《蓝色记忆》等四部红色教育系列丛书,从策划、编辑、作序到校对、付印等,都事必躬亲,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的文学精品。他获知朱河街上耄耋老人吴家瑞先生酷爱剪纸艺术,创作了在塑料麻将上雕刻毛主席诗词、剪出伟人、名人画像和动植物等众多艺术作品,无不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多次到吴家采访了解,写出了《用艺术点亮生命》的报告文学,分别被《荆州日报》和《监利人》杂志等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他撰写的“绿衣使者的收藏人生” 荣获全国征文报告文学一等奖,而且应邀出席了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杂志社在京召开的“2010中国作家金秋笔会” 颁奖大会。这一切都源于他回报和感恩家乡的一种朴素情感,为宣传和推介本地名人,使这一古老的商镇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殚精竭虑,发挥出最大的热和光。书报刊志是人们研究历史、欣赏文化的佐证,是传播中华传统知识不可缺少的载体。阅读和收藏白纸黑字的墨馨心香时,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与感动。彭先生始终不忘纸质文化的传承,他认为:纸质书的魅力、阅读快感和收藏价值,都无法被电子产品网络媒体所取代,有着2200年历史的精神文化遗产,决不会就此消失。他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集报和写作,并痴心不改,情有独钟。他节衣缩食,通过多渠道收藏各类书籍达6000多册,其中反映监利大事和本土作家著书上千册,集报上万份,建立了家庭《监利著作家书库》、《监利革命历史书库》和《书报斋》,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和正能量。几十年来,他勤笔不辍,情涌笔端,从未间断自已的写作爱好与兴趣,每年都在全国知名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诗联上百篇(首),还屡获征文大奖。思想的提华、知识的储备、资料的积累,使他博学多识,厚积薄发,在2012年又出版了一部自传体文学专集《风雨人生》,洋洋30多万字,汇集了他七十年来的历史变迁、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及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全书共分回眸、报告文学、诗联、论文、新闻、评论、杂文等十大篇目,凝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与智慧。他在书中说道:“终身遗憾的是我没有票子、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留给子女们,只留下这本薄薄的书,这就权当我的遗产吧……”正如县人大副主任、著名本土作家张俊纶先生在序言中所说:“风雨中的彭秋生,却是肩膀挺直,不屈不挠,风摇摇,雨潇潇,他却风雨不惊,努力工作并快乐着”。在原朱河供销社50平方米的宿舍里,其中一间4、5平方米的斗室就是他的卧室兼书房,一张木床、一盏电灯、一支钢笔,成了他的忠实伙伴。夏夜,空气沉闷,蚊虫虰咬;冬天,冰封雪飘,寒气逼人,他潜心攻读,伏案疾书,有时鸡叫三更,东方破晓,他还浑然不觉。晚年后,他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健盘上那敲击的声音,声声悦耳;那跳跃的文字,字字赏心。现身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地草根文学作家协会特约作家的彭先生,退休后似乎比过去更忙碌、更充实了,更加文思潮涌,佳作不断,陆续撰写出调研文章、报告文学、杂记和新闻400多篇,诗词楹联近千首(副),累计写出上百万字作品,在报刊杂志上经常发表新作。彭始祖篯公年高八百岁,因性情善良,养生行善,内外兼修,而延年益寿。身为诸候,学问渊博,人格高尚,为世人所钦仰,后人称商贤臣,与商初贤士仲傀并列。彭氏宗族承先启后,人才辈出。彭秋生先生时常以此激励自己,立志传承彭祖文化,弘扬书香家风,在吾辈手里发扬光大。彭先生的父辈虽然家贫读书不多,但全凭刻苦勤勉,自学成才,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在中药行还是一把好手,曾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30年老药工” 荣誉称号。由于一生忠厚老实,乐善好施,而深得单位和乡邻好评。彭秋生先生也秉承家风家训,从参加工作直到退休,都一直从事供销工作,从当学徒、当营业员、当会计、当组长,继而当基层供销社主任,一刻都不敢懈怠,创造出了无数个第一,如第一个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座谈会的全省供销社代表;第一个两次荣获全国供销系统学术论文奖全省供销社代表;第一个在全县率先开展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并受到县长批示的基层供销社;第一个两次荣获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奖的全县非教育人士等荣耀。在创建棋盘供销社朱河碧湖商场时,缺乏资金,他四处求援,除号召职工集资外,还带头将为儿子办婚事的5000元拿出来,缓解了燃眉之急,使其及时竣工开业并跨入先进企业行列,被人们誉为“出水芙蓉”。 他先后当选过县人大代表,多次被授予县劳动模范、乡镇特等劳模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0年的《农民之友报》和《荆州日报》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为了追溯彭氏历史渊源、展示彭氏成功人物、弘扬彭氏灿烂文化、构建彭氏精神家园,他积极参加有关公益活动,捐款赠物,尤其是新冠大疫当前,他先后创作诗联30多首(副),捐款上千,以表爱心。他现为世彭总会会员、还兼任荆楚彭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经常在世彭总会会刊上发表文章。2014年创办了一份《荆楚彭氏文化报》创刊号,在第十一届世彭海南大会上,报纸很快被一抢而空,受到彭氏宗亲的一致好评。他为传承彭祖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薪火相传,而竭尽全力,奔走呼号,他是彭家六姊妹中的老大,又是四个子女的父亲,现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安享膝下之欢。他时刻警醒自已,尊老爱幼,谦虚谨慎,虚怀大度,以身示范。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始终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忠实为党工作,诚恳为民办事,不忘初心,保持了晚节。对事业、对家人、对妻子、对友朋用情至专,忠贞不二。虽然超七奔八,仍精力充沛,热心快肠,不遗余力为他人奔前忙后,排忧解难,从不计较个人得食,被人们称之为快乐的老大哥。不受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懂爱惜情之人,在用心书写家乡历史的同时也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他说过:“尘世间经历了多少沧桑,人生的路我用心去闯,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希望,付出的一切终会得到报偿。”经历苦难而不屈服于苦难,勤于思考而锲而不舍,平凡之人也有不平凡的人生,这就是彭秋生先生的真实写照。
彭桂生:系湖北省监利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湖北省作协、省报告文学学会、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县作协、县离湖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县集报协会会员;已出版个人文学专集《兰桂生香》一书。“文学百苑·改稿荐稿”群启事
具体细节电话或微信沟通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微信:shuai_pengju
重要通知
即日起,平台开始发放稿费,具体措施:点击量以七日计,500点为基准,发放10元稿费;1000点30元,1500点40元,2000点60元(作假者剔除),中间点数不计,参赛作品除外。特别优秀作品直接选入《文学百花苑》杂志,免费赠送样刊。此为试行草案,在新规定未出台之前按此标准执行。
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4月1日开赛 今日开始接收参赛稿件
为活跃文坛气氛,发掘文坛新秀,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文学百花苑》杂志社决定举行第五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4月1日起正式启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最终评奖办法:综合点击量占百分之九十,评委占百分之十。90+10=最终点数),原始综合点数在500点以下者,不纳入最终评奖范围。
6、本次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三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六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五十名,每人奖金50元。
7、本次大赛杜绝恶意刷帖,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发帖公布其不当行为。
8、收稿时间:即日起(4月1日开赛)到2021年2月28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9、获奖者颁发证书,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专栏,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10、2021年4月上旬在河南郑州市举行颁奖典礼(暂定),每位与会者在河南科技报选登一篇文学作品。届时将邀请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与会者表演自制节目及互动。邀请河南电视台制作新闻和专题报道,穿插部分获奖者发言。
主办:文学百花苑
联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后期事务:文学百花苑全国征文大奖赛组委会
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