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早读 效果大不同
同样是早读,效果大不同
——在巡查早读课中发现的些许问题的粗浅想法
每天早上都要进行早读课巡查,巡查下来都有一番感触:从班级早读氛围看,为什么有的班级死气沉沉,有的班级生机勃勃,有的班级书声琅琅,而有的班级却是鸦雀无声;从责任教师来看,有的教师在讲课,有的教师在巡视,有的教师在辅导,还有的教师在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在玩手机;从早读内容来看,有的班级黑板上有明确要求,有的班级黑板上什么也没有,有的班级有要求但很笼统,仅有读书第几页到第几页,而有的班级则明确提出本节早读课哪些内容必须背诵下来等等。
这让我想起高一年级几次考试成绩分析会上高一12班几次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除语数外外,其它几乎所有学科平均成绩都位居年级前列。记得第一次开会时我就提出这个疑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这个班级出现这样结果的秘密究竟在哪里?都是一个教师教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样的差距?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这里可能原因很多,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参悟透的,但我们只要梳理一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的,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就是这个“早读课”所造成的。我的理由如下:
一、学生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够多。早读课时间为早上5:40-6:30和7:00-7:50,长达100分钟。其它时间均为正式课,每节课均为45分钟。每一位教师都想在自己的正式课中发挥好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彼此之间学习效率悬殊也是不大的。而早读课就不同了,不仅大多数教师不到位,即使到位的也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很少干涉,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自主空间。在这段比较长的自主学习时间里,能够做到组织有效、自觉学习的班级和学生,他们的学习效率必将大大提高。这样,一个月下来或者一个学期下来就导致出现了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之间较大的差别。
二、学生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每位教师在正式上课时都会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来落实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正式课上学习的内容达成度是不会有多大差别的。但100分钟的早读课就不同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模糊,有的教师则要求笼统,还有的教师干脆就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完全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目标,试问这样长时间下去,这些天生就有些缺乏自觉性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怎能不有所下降?!如果一个班级也是这样,长时间没有任何奋斗目标,这个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不差才怪!
三、学生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所有有这么大的悬殊,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上。在正式课上由于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而且还受到每节课45分钟的限制,即使有优秀的学习方法还很难在一节课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在早读课上就不同了,当我们的学习目标一旦确定,在几乎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那真是“谁的斧子快谁砍”,从而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有的是大声朗读,有的是静静默读,有的是你提我答,有的是书本默写,有的是教师导读,有的是边写边读,还有的跑到教室外诵读等等。正是由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使得整个早读课读书效率大大提升。
四、学生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效果是否检测。曾有一段时间风靡这样一种说法:小猪不喂天天称。说的是我们一些学校几乎天天检测、考试等不正常现象,这是有道理的。但问题都要两面看,“不喂”再“天天称”肯定不对,但如果天天只喂而不称,或者喂得不饱、不好或者过饱、营养过剩,我们是否也不需要经常去称称?因此,给小猪喂什么,喂多少,什么时候称,怎么称,这里的学问就大了。同样,对于我们的的学生也是一样。如果只知道一天到晚向他们灌输知识,而不让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消化,再不在适当时机进行“体检”,出问题那就是早晚的事情了。因此,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对早读课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测评,即每次拿出5-10分钟对早读的重点内容进行现场检测,不仅能够调动同学们早读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早读效果,坚持下去,学习效果必定会突飞猛进。
同样是早读,效果大不同,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