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让你认命,自己得认清现状。
最近看朋友圈的一篇文章,清华教授刘瑜说,自己的孩子正在不可避免的成为普通人!
刘瑜,清华大学教授,她的老公周濂,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这样两位高知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了就算再没出息,像高晓松那样去阿里大文娱做个总裁,也绰绰有余吧!
这些权贵精英们传达给你的思想,其实是一种凡尔赛体。
凡尔赛达人撒贝宁说:我随随便便考了个北大。马云站在他面前说:我不在乎钱!
你可千万别当真,他们熬的这碗鸡汤是叫你任命。我不在乎孩子成不成才,孩子却自己成才了,你家孩子拼了命的努力,有什么用,不还是追不上我们。
高晓松的外公,是海南大学深圳大学创始人,家里都是跟金岳霖先生来往的,这小孩子能差得了哪去呢?他的见识、阅历、人脉都不一般,他跟张朝阳是发小,平民百姓怎么能跟他比?现阶段的普通教育,还是在培养白领阶层的教育,让这些人,变成社会的螺丝钉,只能在螺丝钉上转。郭德纲的相声这个行业是培养手艺人,这手艺得从小培养,通了、达了、透了,最起码得十年,如果23岁进来,33岁才能成才。
就像生孩子,孩子生早了,还没明白过来,孩子就懂事了,这会儿,父母也刚刚才懂事。两代人一起懂事,挺好的,莫名奇妙的就成为了懂事的父母。像我们30多岁才生的孩子很宝贝,照书养,焦虑的不行。当你莫名其妙的进入一个行当,莫名奇妙的成功之后,会反思自己,莫名其妙也是一种服气。可是当你二十七八岁了,有意识的想要成功,这时候已经离初衷很远了,本来在这个行业浸淫个五六年、七八年,应该能成功的,可是由于别人进来的比你早,就在你前面成功了。
年龄小有懵懵懂懂的不在乎的感觉,工作起来更加的心无旁骛、没有负担,领导特别愿意用这种人,干部年轻化也是一种优势。中间层的人,会耍心眼,反倒是年纪轻的、嫩的、踏踏实实干活的挺好的。
这就是教孩子的逻辑,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迟早要就业,家里正好有业,就早点把孩子塞到自己家的业里最好。如果自己家没业,父亲不能给他一个平台,那最好的办法还是把他放到教育系统当中,让他在教育系统当中成才,该读书读书,该成才成才,985、211大学都可以,最好是清华、北大。这一路的读书当中,打怪升级,按照传统的路数,成为一名知识分子或社会精英。前段时间在少林寺出家的漫画家蔡志忠,他说他们家人都普遍早熟,4岁就知道自己要干嘛了。他自己4岁就知道自己要画一辈子漫画了。
他两个孙女,一个4岁说要当滑冰冠军,现在已经拿了19枚奖牌了,另外一个说今年开始做You Tube视频,目标是挣一百万美金。这种顶级人物家庭里的孩子,志向肯定远,而且他想实现愿望,分分钟能够给他提供平台,能够提供很多像金钱、时间这样的有利条件。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回家得做家务、叠被子、收拾衣服,哪有那么多时间好高骛远、向远方看?
名人大家族的孩子,他们的子女站在父母的起点上,不需要考虑乱七八糟的事情,就算大学辍学了,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有很好的的归属。毕加索3岁就画画了,谁信啊?我们普通人家不信的,我们肯定觉得这是东宫娘娘烙大饼,皇帝三把金锄头,其实人家真有这个能耐,就像蔡志忠这种,普通人和他们不是一个人种。
普通人只有靠后天的努力,人家是拼天赋,家族也供养的起他的天赋。普通人家只能靠世代躬耕读书,三代养得起一个读书人,这个读书人可能让家族往上升一升,这升一下,可能也就是进城当个程序员,咬牙切齿的买了房子留在一线大城市。二代成为一线大城市的土著,再往纽约、东京去打一打,到三代,成为留洋回来的留洋派,子孙里才有可能出现高晓松这样的。子女踩在父母的肩膀上,顺着一代一代向上的阶梯,家族才能往上走,家族的兴盛,一般都要通过3代之力,不过这一代可以往上拱一拱。
我们也不要听学霸的认命论,我以前高考的时候看报纸上的学霸经常说,我就早上起来背一会儿单词,接下来就是玩,多休息,高考前不要看书。这些人都是半人半鬼,劝别人不看书,他自己半夜打手电筒,都是在迷惑对手。马云说,我对钱不在乎,那你卖股票干嘛?所以,别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干什么。有本事别把孩子送北大附中,别读学区房的名校啊,让他自己辍学,这我就信了。
郭德纲真的让自己孩子辍学了,所以他说的话我信。刘瑜说自己孩子加速成为普通人,那你为什么把她放在一个不普通的学校里。所以中产阶级不要听富人的凡尔赛,自己心里有个数,还是要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在不影响自己生活条件的情况下买学区房,尽量让孩子受好的教育。
真的能把孩子培养到什么程度?家长还得多加把劲,像现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体育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心里也清楚,这就是校外的比拼了。我一直有个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就是劳动成本低,劳动成本低导致我们现在加油拼命干,要996,甚至007。
趁这个红利期,把市场垄断掉,或者说把本钱攒足,攒到能够像发达国家一样给劳动人民更高时薪的薪水。像美国一样整体都富起来的时候,美国从海外掠夺来的资产,他会给身边的人多点小费,那他身边的劳动阶级,收入肯定是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阶级收入是低的,我们要利用好这段红利期,把这段时间成本积累足了,才能集中能量办大事。
创业刚开始会飘,买点奢侈品、买个车什么的,后来想想,这钱得攒起来,因为你看到了更大的天空、更大的老板,就下决心今年攒条流水线,明年再攒条流水线,要做更大的老板。人得往上看,虽然往上看很累,但只有这样,这样才能让你的孙子说,要不是当年我爷爷星冈公,我曾国藩不会到今时今日的地步。
我们上半集就聊到这里,下半集聊聊:我们穷人就必须绝望吗?我们在一线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我们就干不过那些读学军的、黄冈的、西城的、海淀的这些名校的学生吗?我们教出来的子女就注定没他们优秀吗?未必,我见过有些家庭,对子女严格的要求,虎妈猫爸也成就了子女变学霸的传奇,这很正常。对孩子严格要求,合理期待,采用严格严厉的办法,是能达到目的的。如果说孩子的智商、天赋是他的上限的话,其实很多人都没够到上限就已经考到名校了,比如你博叔!
孩子是不是会输在起跑线上,取决于家长搭建的平台有多优秀;慎重做好人生规划,为子孙后代搭建优质基础,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族负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收获也许是在三代后的改变。
------编辑: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