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十五):当代诗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涵括在内。这些都是好词汇,笔者相信,国人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有异议。剩下的问题,是对这些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做出准确的界定,国家各级机关、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都真正予以践行。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与宣传。但这主要是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的任务。当代诗词的创作者,绝大多数都是业余作者,他们另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中间,有理论研究能力,有宣传工作能力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告奋勇地参加阐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当然应予鼓励。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代诗词本身并不适合承担直接阐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因为诗词是文学,其特质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有区别。
文学,包括诗词,应该用艺术形象、审美语言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说“爱国”,那些歌颂中华民族对外来侵略者作英勇斗争的诗词不用说了,就是那些模山范水的作品,只要写得精彩,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不也是“爱国”吗?
还有一些讽刺、批评社会现实的作品,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认定它们“不爱国”。要知道,大多数诗人创作这类作品的动机,还是为了中国能够刮骨疗毒,健康发展,不断前进。责之切,正是由于爱之深!中国的诗学传统,向来有“美”,即歌颂、赞美;也有“刺”,即讽刺、鞭挞。只“美”不“刺”,只“刺”不“美”,都有失于偏颇。白居易写的“新乐府”,篇篇是“刺”,但当朝的皇帝也明白他的写作动机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诗),从而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以期达到长治久安,因此并不曾为难他。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宣传部门的领导,思想水平与政治见识总该比封建帝王高明吧?
不过,无论是“美”是“刺”,都还有一个艺术表现技巧如何的问题。我不反对歌颂与赞美,该歌颂的就要歌颂,该赞美的就要赞美。但我不赞成标语口号式的歌颂与赞美,不赞成艺术形象与审美语言双双缺位的歌颂与赞美。我也不反对批评与鞭挞,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鞭挞的就要鞭挞。但我不赞成放炮骂街式的批评与鞭挞,不赞成没有一点艺术水平与技术含量的批评与鞭挞。道理很简单,孔老夫子早就曰过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诗词缺少艺术,就像汽车缺少燃油,开不了几里路,当然到达不了目的地。因此,即便是那些坚持当代诗词应该承担直接阐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的,有志于用诗词来担此重任的人,笔者在敬佩其精神可嘉、勇气可嘉的同时,也想提醒他们一句:给汽车加满油!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艺术形象、审美语言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宣传”?有不少优秀的当代诗词作者,尽管他们既没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自觉,甚至也没有“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意识,但他们用生动的艺术形象、高妙的审美语言,写出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诗词精品,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不胫而走,广泛传播。这难道不是“宣传”吗?“广泛传播”,正是“宣传”的本义!这样的“宣传”,如春夜雨,润物无声;其接受者,如饮醇酒,不觉自醉。潜移默化,移风易俗,这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高明的宣传,最有效的宣传!相比之下,那些抽象的、直白的、概念式的诗词,名曰直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则“宣”而“传”不开去,“传”不下去,何“宣传”之有?
总而言之,笔者以为,坐而论,不如起而行。摆在我们每个当代诗词创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无非以下两项:
其一,努力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做人,做事,亦即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作品,无论写什么,无论怎么写,不假思索,都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其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技巧。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作品,无论写什么,无论怎么写,游刃有馀,都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呈现。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