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业”的跨界融合,可实现制造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互联网+制造业”的理念是把ICT技术融合到制造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中,实现制造业“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目前,在我国“互联网+制造业”跨界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

(1)生产自动化

将ICT技术融入制造业生产中,如工业控制技术、柔性制造、数字化工艺生产线等。将ICT技术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手工和脑力劳动,以达到最佳生产状态。通过应用整合信息系统、人机界面设备:如PLC、触摸屏、数控机床、机器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条码采集器、传感器、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端口)、DCS、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生产看板等多类软硬件的综合智能化系统,实现布置在生产现场的专用设备对从原材料到成品入库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控制和监控。智能制造系统实时接受来自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即)系统的工单、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制程、供货方、库存、制造指令等信息,把生产方法、人员指令、制造指令等下达给操作人员、设备等控制层,再实时把生产结果、人员工作状态、设备操作状态与结果、库存状况、质量状况等动态地反馈给决策层。

编辑

(2)产品智能化

在制造业产品中采用ICT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如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利用传感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嵌入传统产品中,增强产品的智能性、网络性和沟通性,从而生产出智能化产品。所谓智能性是指产品自己会“思考”,会做出正确判断并执行任务。比如智能冰箱能根据商品的条形码来识别食品,提醒你每天所需饮用的食品,商品是否快过保质期等。所谓网络性是指产品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联系。比如智能电表可以同智能家电形成网络,自动分析各种家电的用电量和用电规律,从而对用电进行智能分配。所谓沟通性是指产品和人的主动交流和互动。比如电子宠物可感知主人的情绪,根据判断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取悦主人。

编辑

(3)管理精细化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采用ICT技术,如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追溯、安全生产的应用。以RFID等ICT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企业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采购、市场开拓、销售和服务支持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水平。将RFID技术应用于每件产品上,即可实现整个生产、销售过程实现可追溯管理。在工厂车间的每一道工序都设有一个RFID读写器,并配备相应的中间件系统接入互联网。这样,在半成品的装配、加工、转运以及成品装配和再加工、转运和包装过程中,当产品流转到某个生产环节的RFID读写器时,RFID读写器在有效的读取范围内就会检测到编码的存在。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将成为产品的唯一标识,以此编码为索引就能实时地在RFID系统网络中查询和更新产品的数据信息。基于这样的平台,生产操作员或公司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对整个生产现场和流通环节进行很好的掌握,实现动态、高效管理。

编辑

(4)产业先进化

制造业产业和ICT技术融合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ICT技术是一种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手段,通过与传统制造业相互融合可以加快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首先,物联网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节能降耗,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其次,推动制造业产业衍生,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后,推进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两化融合,提高智能化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精细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实现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