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注释

(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

《临江仙》。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文章来源:http://xue.paralworld.com/ci/58602.html

(0)

相关推荐

  • 最高水准的四首《临江仙》,经典中的经典,哪一首最能打动你

    我们非常喜欢的宋词,是开始于唐朝的,经过五代,到了宋朝才发展起来,并达到盛极,宋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宋代最引以为傲的文学成就. 宋朝涌现了大量杰出的词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什么意思?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中的末句.当时苏轼在杭州为官,友人钱穆父北行途经杭州,苏轼前来相送时写的.全诗没有离别愁绪,用一种旷达洒脱的语气谈 ...

  • 苏轼词《临江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第二次被贬杭州时,恰逢他的朋友钱穆父路过杭州,两人得以重逢,此时距离他们上次见面已经过了三年了.两人经过短暂的重逢后再次离别,苏轼为钱穆父践行时,写了一首<临江仙>送给他.一别都门三改 ...

  • 千古奇文: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临江仙·送 ...

  •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 ...

  • 苏轼《花影》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花影>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 一作:又教)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

  • 苏轼《题西林壁》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 ...

  • 苏轼《江神子·江景》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 ...

  • 苏轼《赠刘景文》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 ...

  •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 ...

  • 苏轼《南乡子·集句》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 ...

  • 苏轼《浣溪沙·咏橘》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译文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原来 ...

  • 苏轼《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译文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 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 为何见她早 ...

  •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