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何时闭嘴
你会把手机开静音吗?
我试过,感觉很爽。
响个不停的提示音没了,
整个世界都清静不少。
手机静音,得片刻安静,
若不想总被外界嘈杂的声音支配,
还得学会把生活调成“静音”模式。
这是个信息社会,
各种资讯常把人轰炸得头晕脑胀,
想起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的一句话: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
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话说的太对了,
回头看看身边厉害的人,
他们早已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
并深谙“静”字的真谛。
选择性听,适时闭嘴,
自始至终,都按着自己的步伐走,
只过那1%的生活。
01
静听:内心笃定,不理杂音
杨绛先生说: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
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想明白了这点,烦恼少了一大半。
以前,渴望得到认可,
可无论怎么做,
总有人不喜欢,不满意。
有了点小成就,被质疑嫉妒,
落魄时,被嘲讽看低。
多少次,因为这些话语难过无措,
甚至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
很久之后,才明白,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人性复杂,
没有谁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与其在意他人言论,不如勇敢做自己。
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智商只有75,沉默寡言,
但他从未把外界的嘲笑当一回事,
一直跟着心里的声音跑,
就这么一路跑成了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
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
有人说,阿甘只是运气太好,
其实不然,运气只是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他永远只专注自我,
那些建议,嘲笑,早已被他关闭。
如果觉得太累,不如按下静音键,
把指手画脚的喧扰和好心的建议,统统隔绝,
在静音的世界里,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
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恰如史铁生在《病隙碎笔》所说: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
而在向内的建立。”
02
闭嘴:沉默是金,多做少说
闻一多先生说: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一日,孔子与几个弟子闲谈,
让大家说说各自的志向,
话音刚落,子路脱口而出,
洋洋洒洒讲了许多治国之道,
孔子听后微微一笑,未发一言,
事后,方说道: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讲的好,只是沉不住气,不像样。
孔子在为人处事上,
一直强调“敏于行而慎于言”,
慎言,意在三思而后言。
贾平凹曾在一篇文章写道: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
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何谓守口如瓶?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
人云亦云,不如不言;
言而不当,不如不言;
旧事重提,不如不言;
知而不行,不如不言。
路遥也说过: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
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有智慧的人在独处时管好自己的心,
在人多时管好自己的口,
真正厉害的人,早就学会适时闭嘴。
03
控情:平衡情绪,不言悲喜
为生活摸爬滚打,受尽委屈,
也曾想找人倾诉,寻求安慰,
时间久了,终明白:
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想起《祝福》里的祥林嫂,
一生悲苦至极,
生命唯一的亮光贺老六和儿子相继离世后,
她痛不欲生,一遍遍诉说自己的不幸,
初时人们还带着同情安慰,时间一长,
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
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
鲁迅对此,还有过更深刻的文字: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
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能与人言者无二三。
各人有各人的苦衷,
很多忧愁别人帮不到你分毫,
唯有自我疗愈。
马丁曾在节目里说:
每一个强大的人,
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
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
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掌控得了情绪,是聪慧,
沉得住气,是本事,
能藏事,是格局。
厉害的人,只做不晒。
04
真正厉害的人
早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
梁实秋说:
真正的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
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厉害的人,早已不向外求,
他们向内深耕自己。
作家苏童的作品被拍成电影后,
名声大振,来访者络绎不绝,
但他很冷静,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
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
厉害的人,专注力更强,
很少因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小溪潺潺,海纳百川却无言。
真正厉害的人,很少喧哗,
他们早已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
不听嘈杂的闲言,不说无益的废话,
推掉无用的社交,远离虚假的朋友,
修一身静气,过简单的日子。
余生,给生活开启静音模式,
静听,闭嘴,控情,
不理繁杂,专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