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喝酒时吟出这首诗,白居易吓得都不敢相比

都说文人相轻,其实趣味相投之的文化人,都喜欢聚集在一起品茶论道,谈天说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根本不会有那么龌龊。现在的人称之为沙龙,古代也有类似的聚会。尤其是在文化鼎盛的唐朝,诗人们的聚会,往往会竞相献艺,佳作频出。然而,在有一次聚会中,刘禹锡刚刚吟诵完一首诗,就遭遇了冷场。

其实在场的除了他以外,另外只有三个人,但都是名家。一位是推动新乐府运动、倡导“元和体”的元稹,后来一度官至宰相。一位叫做韦楚客,虽然名气不大,那是因为他只有28岁就去世了,在当时也是风头正劲的新锐诗人。

当然最大牌的还是东道主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他宴请了三位嘉宾。在席间,四人纵谈国事,感叹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动荡局面,虽然中央朝廷打过几次漂亮的平乱战争,但总的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这些有见地的文人忧心忡忡。

这些文人们一杯又一杯的酒喝下去,可又不能总是借酒消愁,他们一时技痒,就打算开始斗诗。论名气地位,白居易是第一位的,他自然不能首先出手,他们都盯着从来大胆敢言,从不客气的刘禹锡。

刘禹锡也明白这几位诗友的用心,他斟满一杯酒,细细品味其中滋味。诗人的灵感如同电光火石一般,他从自己路过湖北黄石西塞山的感受说起,马上流畅地吟诵了一首《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在场的另外三人一听,全部都傻眼了。这首诗前四句是写的三国末年,西晋灭吴的故事。后四句则是写的西塞山的实景,它以前是军事重镇,而现在却物是人非。这首诗立意高远,以古今兴废着眼,又将实情实景抒发了出来,流露出一种沧桑之美,又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回味。

更绝妙的是,它借西晋灭吴,最终统一天下来说明,暂时的藩镇割据总会过去,国家终究会归于一统,这不是和当天的话题极为契合吗?

这首诗即兴所作,写得太好了,让另外三人都面面相觑,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这首诗在前,谁人还敢当即下笔?元稹和韦楚客都为难地看着白居易,希望他也能灵光一现,不让刘禹锡专美。

然而,即使是才华出众的白居易,显然在当天也没法和刘禹锡媲美。他反复吟诵刘禹锡的诗,摇了摇头:我们四人一同去寻找骊龙,结果你一下子就找到了龙珠,我们找一些龙鳞、龙爪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喝酒,喝酒,不醉不归!

这首诗被白居易称之为“龙珠”,可见地位有多么高。后来清朝文人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评价这次聚会和这首诗时,是这么说的:

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

当然,有人说这是刘禹锡在去和州刺史的途中,路过西塞山时所作。甚至还有人说,刘禹锡是在此前已经写好了,在宴会的时候当场拿出来,这才技惊四座。其实,过程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有这篇传世佳作流传,已经是诗坛幸事了。

参考资料:《一瓢诗话》、《唐诗纪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