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张何丹迁县治更县名造兹新邑(外一组:史海钓沉)

人文历史
  张何丹迁县治更县名造兹新邑(外一组:史海钓沉)
  吴汉亮
  
  张何丹被贬松兹县。公元前封建王朝对地方就有分封诸侯和王,封地为国的政制。在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四月,夷侯徐厉以旧勋(侯)的爵位,封为松兹侯后,始制松兹侯国於仙田铺,开启了宿松古代地方政制建置之始。后戴侯刘霸也曾受封於此。直到公元五年王莽篡位专政后,废“松兹侯国”并将松兹侯国降格为松兹县。时中散大夫(付宰相级)张何丹因上疏劾莽,被贬为松兹县首任县令。
  侯是封建王朝策封的爵位,封地称侯国,层面和档次比县高,且封地可延袭。因张何丹没有受封为侯,故不能承袭侯国的地位和特权。在体制上因侯国高於县,故侯国也不能与县并行。因此王莽只有在先降格松兹侯国为松兹县后,才能将张何丹贬为松兹县的首任县令。
  因松兹侯国及松兹县治地曾设在今凉亭河的仙田铺,在严?山蔍。故严?山便是松兹侯国和松兹县的基脉风水山,也称祖山。严?山的来脉又源於北浴的三面尖(宿松第二高峰),故三面尖又为松兹县县脉的脉源地。凉亭河也便被称作县大河。
  张何丹屈任松兹县令后,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励志图治。武定国,文安邦,官以民为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於是一为消除旧松兹侯封地建制的影响,二为稳住西北地区的安定,以安定保民生。于是毅然决定迁县治址并更县名。
  秦汉时,十分讲究地理风水,而张何丹本人就是一个高明的风水师。天园地方,九州分域,各有分星,仰占俯视,以佐时政。张何丹为迁县治址,史载:“曾不藐兹百里,而深仁厚泽,浃洽民心。更为之相阴阳,观流泉,造兹新邑,与民更始,则俎豆明禋,固宜与斯邑同不朽”。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考察,新的县治基址定在“洽西万山崒嵂、城邑分楚、山川入吴、有淮服屏蔽、江介要冲”的青岗冲山(在横山西端近油榨岭处。)山之东南向,分脉伸延,南曰龙山,东曰潛佳山。两山在今山水公园对峙如门,故曰:龙门。龙门下即为县城基址。依风水东边的潛佳山、将军山(昔属潛佳山)、鲤鱼山为宿松的文脉山。
  县基址西边上河口的翠眉山(也称上水口山)为护城的风水气象灵山。史传一日令(张何丹)诏河西山、翠眉山山神土地至,问曰:“此地吉祥否?”神曰:“此虽灵山仙境,地处分星要冲,龙虎相斗,又累聚三界间各方神灵於一山,成分复杂,可谓多事之地,驾驱不好,恐好事多磨”。令再问:“如何处置?请公明示。”神曰:“水口山乃佑城之风水气象灵山,其旁有卓笔峰,乃郭璞著《山海经》遗却之蒙括笔,已受天神点化成仙,玉皇大帝降旨,诏令笔仙协镇此方山河。”令谢之而去。
  相传卓笔峰能扬善除恶,断阴断阳。又相传地方官如风清政勤,峰尖就笔直明朗,如风不清政不勤,则峰尖就歪?而隐於雾障之中。种种传说都代表着百姓对勤政清廉好官的企盼。
  
  改旧名为新名,宿与松组合成宿松为新邑之县名,是张何丹的杰作。按中国语言文字对“宿”的词义解释主要有二:①星宿,古代天文学把天上星宿的集合体叫宿,天上共分二十四宿,即二十四宿星。根据各自区域的地理位置,“九州分域,各有分星。”指的也就是星宿。天园地方,天有分星,地有分域,天印地合,才显国泰民安。②宿有过夜、住宿、留宿、宿愿,宿将等方面的意思。而松指的应是松兹县和之前的松兹侯国。城迁新址,县用新名,松连宿有承前启后之意,体现了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人文内函,也有留住之意,更是宿愿。旧址迁新址,旧名更新名,开启了宿松县之始,固宜与斯邑同不朽也。
  县治迁至今址后,龙山便是县基的风水龙脉山,即祖山。县龙来脉也随之改三面尖(县第二高峰)为罗汉尖(县第一高峰)了。城郊钩饵河就易名叫县大河了。县大河的主流源自今北浴乡的小隘岭(也称隘口)之下的三溪河。北浴河、廖河、朱湾河谓之三溪河。三溪河在钓鱼台汇集合一,因名三合口,又名三河口。县大河有西源河、长溪河、铜铃河三大支流。县大河在翠眉山(又名水口山)上旁河口(古称上河口)有一个落差,落差冲击形成一个深潭,昔曰:“桃花潭”。县大河的下河口在河西山前的水口山,县大河与白杨河在此相汇,因山体受阻,迴障河口,史称下河口。下河口之水西折入龙湖。
  依天象和地理观之,下河口、水口山和上河口、翠眉山一样,同为护佑宿松县治的风水仙境灵山。自张何丹新邑迁今址始,历朝都永禁在下河口的水口山和上河口的翠眉山及青岗冲山等风水龙脉山毁林炸石。
  张何丹将松兹县改宿松县迁新址后,坐落於仙田铺的原松兹县治,也就被称为旧县或故县了,凉亭河被称为旧县河或故县河了。
  三
  县脉罗汉尖来龙,脉源落点和县大河水脉的落点均在河西山前的水口山和下河口。史载县治迁至新址后,连年境内旱涝无常。是岁境内久旱无雨,张何丹於六月六日顶烈日,冒酷暑设雩坛於水口山上,为民虔诚祈雨,卒于坛。百姓哀之,在社坛旁立碑墓葬。并在墓前建神庙,始曰张公墓,张公庙。朝野追思敬仰。到唐朝时,唐朝皇帝追封张何丹为侯,墓随之曰:张侯墓,庙随之曰:张侯庙。再到北宋时,北宋皇帝又升格朝封张何丹为王,自此张侯墓又易名叫大王墓,庙易名叫大王庙。
  考《明誌》:“张公庙在墓前,今曰大王庙,以前代曾封王也。弘治乙酉,丞张君尊德修之。越壬戎,令施君傅修之,庙貌之严久矣……”。大王庙自建始,已成官庙,官民同祭之,追思并仰之。
  大王墓(庙)除每年六月六日举行例行的官祭成定制外,更有众多的官吏和文人雅士前往拜祭,延至清朝,代不断续。这在宿松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前往凭吊和拜祭的,其中有元末淮西宣慰付使余阙,明崇祯丁丑年安庆巡抚、监军史可法并携安庆巡按郑昆山、守佐王孙昌及邑丞相侯宪国等。清邑令胡永昌(关东人)在《重建公侯庙碑记》中写道:“汉张何丹以中散大夫抗疏劾莽,滴令松。多惠政,有嘉禾连颖之瑞,至今仙田旧治,瑞谷丛生。……忆公当年,堕显秩,屈为县令。曾不藐兹百里,而深仁厚泽,浃治民心,更为之向阴阳,观流泉,造兹新邑,与民更始,则俎豆明堙,故宜与斯邑同不朽也……”。全面评价了张何丹的人品、德行和功迹。
  揭开历史的尘封,张何丹是自在汉时,在沿袭松兹侯国的基础上设松兹建制县(后改名宿松县)以来的首任县令。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的张何丹,唐朝的闾邱,明朝的施傅,清朝的王民皋被誉为宿松的四大名县令。张何丹名列首榜,民望最高,形象最佳,为宿松之根,县之魂。
  还有邑人文士万邦定在《大王庙拜墓》一诗中有“循使功名金粟身……青史淋漓说汉臣;陈忱《谒张公墓》:“还滴孤臣死不移,一堆黄土草离离,山头六月清尘雨,净洒人间社散时”;石颂功《酻汉令张公墓》:“泣别甘泉作远臣,汉宫无复有丝纶。空衔竹牒生前疏(指公以劾莽滴令松),独结桐乡死后邻。白日岂堪埋谏草,青山不改荐香苹。花开旧县嘉禾在,犹记河西曝雨身”。
  在大王庙、大王墓下边邻近水口山不远处,有因汉宿松县令张何丹而名的清官潭。清邑人黄视梧《清官潭记》曰:“城南三里,有潭曰清官,水自西来,折而南注,有山挡其涯,波湍与之摩荡……余尝即事揣之,官之贪廉,乃足清浊斯潭耶。……为之祝曰,官以民为本,潭以官为心,将于民鉴,无如潭征。潭兮潭兮长此清,我民之福,永享太平。”这些都体现了百姓对清官的敬仰,对贪官、庸官的藐视;也是百姓对风清政勤的企盼,更是廉政文化的体现。是处为宿松历史文化的著名景点。清官潭和大王庙堪称宿松廉政文化的策源地。笔者以作大王庙联(2)奠之、仰之。
  (一)
  土谷护松兹  同沾雨露欣盛世
  人文开吴地  永沫朝辉兆昇平
  (二)
  纲常完大节  勤政惠民  积德行善  意境从心喜地灵
  忠义式儒林  护法降魔  做事正规  问心无愧行蕃昌
  (本文初稿於1992年7月,定稿於2017年6月)。
  史海钩沉  宿松史料拾遗
  一、宿松最早的邮政
  宿松最早的邮政始于清光绪十年左右,时名称曰:邮局二郎代办所。由清光绪年间二郎河上街头人吴裴章经办代理,机构就在其家,属官方委托民间家庭营运的性质,为驿传驿递的组成部分。
  邮局二郎代办所下设城关(县城)代办点,时由城关人张(名不祥)经办,负责收递县以下地区的业务,受吴裴章领导。张风雨无阻,每天将收集的邮件,从城里肩挑至二郎河,交吴裴章按邮递程序分发。张姓又从二郎河运回发往县城以下各地的邮件到城里,待分发到县城以下各邮户家中。其业务延至其孙吴熖庭,到1953年由国家接收。
  (注:此资料根据吴裴章之曾孙、吴熖庭之子,县实验中学特级教师吴麟祥回忆整理)
  二、民国十五年省考县长、区长宿松录取知多少
  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任安徽最高行政长官叫马令甲,马系军阀头目,性格傲慢,办事专制独行,时而对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指令都阳奉阴违,对此蒋介石很不放心。便采取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即委派中央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到安徽进行县长、区长的考试,实行文官执政,通过此招,以达到驾空马令甲军政府的目的。
  时安徽省会在安庆,全省各地考生都到安庆会考。宿松有二十余人参考,结果录取了六名,为全省之最。时宿松只设有东乡、南乡、北乡、西北乡四个行政乡。在录取的六名县长中,其中东乡的乔木录取了一位余(名不祥)姓县长,其余五位皆在西北乡,他们分别是二郎的陈再禄,廖河的廖修疑(字修立)曾在太平、蒙城、宿松任县长,柳坪封古屋吴西根、吴耀南、吴国祯叔侄三人全被录取(分别在歙县、青阳、霍邱),被传为佳话。后吴耀南因在北京大学法学系读书未毕业,没有安排赴石台县就任。
  同年时隔两个多月,又组织考生到安庆省考区长,宿松有近十人参考,结果录取两名,分别是东乡乔木的一位余姓(名不祥),西北乡柳坪王屋的王会文,被委任到繁昌狄港区任区长,在繁昌娶妻生子,长子名叫王繁生,现居繁昌,次子王中柯,系宿松水利局退休职工。
  (注:资料来源,由廖修疑女婿县交通局退休老干部吴建仓和县水利局退休职工王中柯提供整理)。
  三、宿松环卫之始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国家倡导爱国卫生运动,时县政府即指令负责环卫工作的领导,在县城内聘请一名固定的环卫工,负责清扫老城内东西南北门及小东门和小西门的环境卫生。此工人名叫尹长生,家住老厅前管驿巷。除雨天外,每天上班,时每月发固定工资人民币15.00元。
  由于条件差,环卫工具仅一辆带敞蓬的小板车,一把大竹枝扫帚和一把小芦花扫帚及一个带木柄的铜铃。每天拉着小板车,摇着小铜铃吆喊着,串街走巷收垃圾。当居民听到收垃圾的铃声时,便出来向板车箱内倒垃圾。每天只收一次,所收的垃圾量仅两板车左右,收集的垃圾大多倾到到大河里,任水冲走。
  (此资料根据尹长生的同母异父之妹,县人民医院退休护士刘碧兰提供整理)。
  四、侵华日军佛子岭及狮子山战斗始末
  1938年7月下旬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全部及第二和第三师团的部分人马由汘山、太湖向宿松挺进,打算沿经过宿松的古驿道从珠宝寨傍的宿黄界岭入黄梅,再从黄梅县西进武汉,以闪电式的速度讯速占领这座具有国家战略中心要枢的城市,扼控东西南北,妄称快速打败并战领整个中国。
  1938年7月25日,日军攻克汘山,7月26日再陷太湖县城,7月27日侵入宿松,在凉亭河的烽火山遭到国民政府军的英勇和顽强的抵抗后,方突出重围。之前时宿松县国民政府和湖北省黄梅县国民政府,都得到了准确的情报称,日军要沿宿松和黄梅段古驿道,从黄梅县城西进占领武汉,宿松和黄梅两县事先就分别作了阻击日军西进的周密部署。根据部署,宿松方面从二郎河的墨烟铺起,在通往黄梅县停前驿靠珠宝寨宿黄界岭的驿道线上,每隔两到三百米的距离就挖一道沟堑,以阻止日军骑兵和装甲兵战车的行进。而黄梅方面,则把黄梅县国民政府的主要机关和地方部队的 主力,临时迁设在靠近宿黄界岭的黄梅停前驿,并在界岭黄梅县一侧的驿道两边山头上分建两座碉堡。
  日军经反侦察,迅速改变了路线,决定弃二郎河沿古驿出珠宝寨宿黄界岭入黄梅的原定路线。改经宿松县城从河西山和洞山(狮子山)分两路人马同时入黄梅。8月2日,日军攻宿松,宿松县城失守。国民政府军在河西山和洞山都有设防,8月3日,日军用80%的兵力经河西山入黄梅,用20%的兵力从洞山入黄梅冯茂山(即五祖山)下的驿道,欲与从河西山入境黄梅县城的日军会集。
  8月3日,洞山一战,结果只打了近二十分钟,日军就顺利过洞山,进入古驿道的黄梅段。经河西山入黄梅的日军在佛座岭遭遇到宿松县国民政府军的伏击,打死了许多的日军,并浮获了日军30多人,和营妓1人。经过两个多钟头的激烈战斗,双方都伤亡惨重,最终日军以武士道的精神,又抢回了被国民政府军浮获的30多名日军和1名营妓,快速突出了防线,进入了黄梅县境。如今随着105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经河西山佛坐岭而过的修建开通,昔日的佛坐岭抗日战争遗址已荡然无存。
  (注:此资料1984年由县交通局总工程师吴建仓、县政协秘书吴云飞、县计委主任董本华三人合议提供整理。)
  五、河西山佛坐岭美空军少校墓的由来
  在宿松河西山佛坐岭五祖殿遗址旁,于1944年6月(阴历5月)间埋葬了一位美国空军少校驾驶员。青石墓碑上刻有清末民初宿松程营人,知名塾师、文士魏希征的墓碑联。联曰:
  将军从何处飞来  痛羽铩惊风  碧血千秋埋佛土
  壮士一去不复返  听曲传玉笛  黄梅五月吊忠魂
  1944年中美抗日已结同盟,时日伪在华中的湖北省等地的势力较华东地区的安徽省等地方要强。日伪对占领区采取了高压的殖民统治,奴役中国人,自中美结成抗日同盟后,1944年6月间,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会同美国防部派美空军少校飞行员驾机来华,再度幹旋中美联合抗日,拟派飞虎队来华协同作战,共同打击日军之事宜。不料飞机飞至宿黄边境的黄梅县一侧时,意外在黄梅县日占区失事殒命。尸被宿松县国民政府军从黄梅县日占区夺回,即埋在河西山佛坐岭五祖殿遗址旁。墓中遗骸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明之际迁回美国。
  (资料来源:1992年由原县交通局总工程师吴建仓,县政协秘书吴云飞,县计委主任董本华三位老人口述提供整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雷有德||陶渊明隐居黄梅

    长江之北,太白湖中,有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岛.古代岛上隔水难攻,<黄梅县志>载:"明邑人黄景恒.胡君孚.吴之栋等避兵其上."他们聚众安营筑寨,兵农兼行,舒坦自守,遂名舒城寨 ...

  • 浣斋主人:黄梅县境内的州郡县治城池变迁初探

    投稿邮箱297235310@qq.com 秦设郡县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以来,在黄梅县境内设置及侨置州县分别有:寻阳县.南新蔡郡.苞信县.新蔡县.永兴县.南晋州.义丰县.长吉县.塘阳县. ...

  • 夏日新:黄梅古县治考

    投稿邮箱 摘要:黄梅是鄂东千年古县,长期南北分县而治,至隋始县域南北合为一县.旧多谓古县治在县西白花畈,至元代迁移至现址.但据新发现的大量史料看,至迟从唐代起,黄梅县治就在现址,并沿袭至今. 关键词: ...

  • 李山语||独山泛舟

    李山语||独山泛舟 上月,我的学生章华邀我去逛一下,写点东西,我欣然应允,本月第一个星期天付诸了实施,目的地是独山. 独山镇地处黄梅县东南角,与安徽省宿松县毗连属丘陵地区,鸟瞰全镇,小山包新罗棋布地撒 ...

  • 陈章华:一树不说梅花心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倘若真要追根溯源,那片叫黄梅山的山.那条叫黄梅水的河.那座叫黄梅寺的庙.那个叫黄梅村的庄子都归于我的老家大河镇.翻遍黄梅志书和相关野料,能找到对黄梅县 ...

  • 商宏志:馥郁黄梅香千年

    黄梅时节黄梅雨,黄梅风过黄梅肥.梅雨梅风晴一喜,郎自晒书侬晒衣. --清·梅雨田<黄梅竹枝词> "称蔡以产,称梅以材."黄梅自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由新蔡县改称现名 ...

  • 黄梅县城变迁两千年

    寻访黄梅县城址之二千年 曹锦军围炉 吴头楚尾的湖北黄梅历史悠久,早在1-4万年前,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栖息.在这历史的长河里, 我们生活的黄梅县城是不是一直都在如今的黄梅镇?还是经过了数千年的若干 ...

  • 《黄梅年鉴》: 黄梅县雷焱山应急医院抗疫纪实

    ▲李正阳题 <黄梅年鉴>专记 黄梅县雷焱山应急医院抗疫纪实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很快蔓延至黄梅.2020 年 1 月 24 日(腊 月三十),黄梅县实行抗击新冠肺炎疫 ...

  • 何国彩 | ​我爱家乡黄梅

    ▲李正阳题 黄梅县先后曾用名寻阳县.蕲阳县.永兴县,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由新蔡县改名为黄梅县,延用至今.黄梅县名有整整一千四百二十余年历史. 据丙子 ...

  •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二季:第二十站,湖北鄂州。

    告别多年好友,离开安庆,继续我的"自驾房车,环游中国

  • 黄梅||半湖春秋蜒螺地

    黄梅||半湖春秋蜒螺地 蜒螺地,因状如蜒螺而得名,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不信,你看: 一船渔歌白鹭飞,半湖春秋蜒螺地. --题记 从黄梅县下新镇政府出发,开车沿着新修的幸福景观大道一路前行,不到2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