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腾讯,AI撞衫

所有人都在思考未来,尤其是对现在很焦虑的情况下。

马化腾、李彦宏莫不如是。

前者掌舵的腾讯,刚刚完成了公司历史上第三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把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作为新一轮发展方向,正式To B。

至于为什么调整,原因很简单,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发展来看,腾讯的现在天花板瓶颈已经很明显,再不变革,很可能就错失了未来。

马化腾看得比较清晰。10月31日为配合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马化腾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称,腾讯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马化腾比较爱用上下半场的概念,形容移动互联网进入到哪一阶段。不过对于李彦宏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早早地就结束了,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观点差异,与公司所处立场有关。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微信这样最大的船票,也有手游这种利润丰厚的产品,可谓是如鱼得水。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则遇挫颇多,没能做成一个超级APP出来,以至于李彦宏从2016年开始,就讲起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故事。

不管是腾讯提出的产业互联网,还是百度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争夺的都不是C端,而是B端。如何实现,骨子里也都是AI、大数据等技术,对接产业,对接城市。

马化腾说,腾讯要做“工具箱”,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同时做好“生态共建者”,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激发每个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这是腾讯的连接一切。

李彦宏也把百度的简单可依赖,拓展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从连接信息到唤醒万物,用AI来推动各个业务的发展。

今天举行的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与2018百度世界大会上,双方不仅撞题,也撞日,都公布了未来方向。有意思的是,相比较去年举办彼此大会的时间,腾讯与百度都提前了。

或与顶层设计上释放的积极信号有关。

就在日前,政策层面表态,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信号已经很明确,AI春风已经吹起,就看谁能把握住机会了。

先来看腾讯。

腾讯去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提出的还是AI战略,彼时的主题为“开放、创想”,偏重于AI生态如何改变目前的产业现状、影响生活方式等。更像是对AI生态未来的一种探讨。

到了今年腾讯升级为产业互联网,并要开始上手去做,由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来讲述腾讯如何做。

比如围绕智慧出行,腾讯方面称将以腾讯车联、腾讯自动驾驶、腾讯位置服务构成基础平台,以海量内容平台和安全保障系统作为能力支撑贯穿始终,以腾讯云和腾讯AI作为业务体系的底层保障,从而帮助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车联网云平台和超级大脑,提供全场景出行服务。

而对于有先发优势的百度来说,则拿出了更多的落地项目。

还是李彦宏出来站台。毕竟百度自开始拿AI讲故事以来,李彦宏一直冲在第一线,摇旗呐喊。

去年7月百度的AI开发者大会上,他本人亲自坐在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中上了北京五环,结果还被交警部门给查了。这一小插曲,他后来还特别在该年11月份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讲了讲,并放出了“无人驾驶罚单已经来了,量产还会远吗”的豪言。

在今天的会上,李彦宏发布了百度和一汽红旗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款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据了解会在2020年年底大批量量产。

也正因为该产品,不少网友认为李彦宏没吹牛,无人驾驶的时代或许已经离我们很近。

对比一下,腾讯跟百度还是有差异的。

腾讯是要做助手,而百度则想着用人工智能打造汽车出行的新生态。早在一个多月前的2018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马化腾、李彦宏已经分别点明这一点。对了当时阿里的王坚也去了,后者的侧重在于城市大脑、车路协同。

今天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亦有类似表述:光有智能的车是不够的,还要有智能的路。

显然人工智能进入生活,更关键的是To B。

百度在会上放出了ACE计划,宣布将以北京和上海为模板,打造人工智能城市,让市民在生活之中处处感受到AI的便利,让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变得更加高效。

且AI海淀公园正式开园。据了解,在海淀公园,百度AI部署了无人驾驶小巴车,智能跑道,还是小度智能亭,AR太极等等。

这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呢。

你对着海淀公园里的智能亭喊话唤醒,问问今天的天气或者播放歌曲,亭子就能自动语音回复;不想走路想坐车,那就坐上无人驾驶小巴;进入智能跑道,就能自动计算步数等等。

AI正在改变世界,这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的下一波机遇。只是不知具体到AI深入人们社会,影响生活方式,还有多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