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书法起笔三剑式,笔锋一展,成功一半
柏拉图曾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鉴赏书法作品,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书法,观其点画构成看的就是细节,细节取胜方能最终全面取胜、成就大家。以厉害剑客来说,从其拔剑在手那刻起,剑已经成为他身体延展的一部分,书法家握笔起笔同样如此,写好头一笔,写好了,起剑式做好,就是整篇作品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入、折入,顺入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字,选择特定起笔方法,可以呈现出圆头、方头、尖头等风格各异的字体书法形式。
一、逆剑式
逆锋起笔,也叫藏锋起笔,是书法常用的技艺,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里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蔡邕《九势》中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逆锋,主要目的就是藏锋,暗含中国人含蓄内敛的特点。落笔时笔锋先逆行,然后再转回行笔。又叫“偏锋”、“侧锋”。如写横画,欲右先左,即下笔时先把笔锋逆推向左,然后再行笔向右。这样就会使得笔画显得非常的方整,便于做到文字的内含筋骨。
为什么要用逆锋起笔呢?
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二,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第二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再如几个竖画并列,写完第一竖,就要把笔从下面提上来,形成“欲下先上”。可见,取逆势存在于笔画之间所形成的笔势往来之中。
其三,用笔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须先将刀或拳快速后缩,然后奋力冲出,逆锋起笔与此理同。唯如此,方可把点画写得遒劲,矫健,气势充足。但必须注意,这种取逆势的方法,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且人笔也是很轻的,须谨防造成粗头、长嘴的病笔。
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人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
逆锋起笔是中国书画用笔基础技法之一,是一种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这样逆锋运笔阻力会增大,笔锋会有聚散的感觉,松紧之间的变化与顺锋起笔有很大的差别。
二、顺锋式
顺锋起笔,就是顺着行笔方向顺锋入笔,笔画利落流畅,起行浑然一体,神态自然成趣。
顺锋起笔,也中国书画用笔基础技法之一。顺锋起笔是直接下笔顺笔画方向行进,没有藏锋动作,这种露锋起笔,使得笔的线条显得犀利,笔画上下分出阴阳向背,所以笔画就像竹叶一样,显得随风飘动似的,颇有潇洒的风韵。
从传统笔法看,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乐于运用逆锋或折锋起笔,这种起笔配合行笔、收笔中的折笔或转笔的运用,可形成两种不同的笔画势态,表现出刚、柔不同的风格特征。而顺锋起笔,在魏晋小楷中、汉简中用得较多,至唐代的中、大楷,偶尔用用,并不构成普遍现象。
三、折锋式
折锋起笔,亦是折入,即起笔与行笔之间毫锋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有一个毫锋转向的环节;写出现棱角,出锋芒的方头笔画,显得精神闪耀,形态毕露。也可称之为“露锋入笔”。
三种起笔式各有特点所长,主要用的逆锋、折锋多点,目前在临《兰亭序》书圣王羲之露锋,折锋用的多,其特点飘若浮云,矫如惊龙,一改魏晋人笔下的古厚之气,挺符合现代人审美,练好起笔,整好架势,来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