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桂枝甘草龙牡汤,茯苓四逆汤

太阳百零五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火劫发汗,是为火逆,火逆之证,下之亡其里阳,又复烧针发汗,亡其表阳,神气离根,因而烦躁不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疏乙木而培中土,龙骨牡蛎,敛神气而除烦燥。

1 神浮离根,烦燥不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为主方。加生姜白芍,即治虚劳。

2 师解伤寒,皆从中气入手,外感与内伤,俱可见中气之虚实。外感内伤,表里一气,见表则知里。因土生万物,土枢四象,土为中气,土为阴阳之关,表里内外之交。故黄师之解,最得仲景精髓。其余百家,无论风寒外感,还是内伤杂病,治辩法理,难成体系。中医理论,皆以黄师之论为准。理论不对,谈何中医传承,教育与发展。不学黄师,不学仲景,则中医不兴。学完《伤寒金匮》,则明白中医的治辩理论体系。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则后学者,有路可循,有门可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正确的理论指导临床与传承,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才能真正的会治病能治病,才能真正的发展中医。

论;虚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能治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证,此就是神气虚。另外焦虑证,惊恐证,还有个别的头目眩晕,虚烦不得眠等证,也是神气离根之象。

附一;胡希恕医案,惊吓

刘某,男,30岁,偶遇一条疯狗,虽未被咬伤,但被惊吓而致病,自感心慌,惊悸,恐惧等症。用中西药治疗不效而来京求治。诊其脉弦数,舌苔白腻。

恶风,汗出,太阳中风证。心慌,惊悸,恐惧,汗多亡阳,心神失敛,龙骨牡蛎证。苔苔白腻,水饮内停。脉弦数,太阳中风表不解,外邪内饮。综合分析;知为外邪内饮,水气上犯,为桂枝龙骨牡蛎汤加茯苓证。

桂枝12克,炙草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

上药6剂,诸症已,高兴回原籍,并来信告之1年多未复发。

论;本条病因惊吓,则发惊恐,惊则胆木失根,恐则肝肾沉陷,恶风,表虚自汗者,表阳离根,外浮失敛而外泄也,肺气不降,故苔白腻,少阳失根,则脉弦数,桂枝甘草,建中疏木,以升达肝肾,龙骨牡蛎,收敛神魂而止惊也。茯苓泻湿。

  本条可以加的白芍,生姜,大枣,组成建中方剂。营血之虚,故神魂不足,一受惊吓,木克其土,则精神离根,阳浮外泄则自汗出,阴沉木陷则发冲悸。

附二,胡希恕医案,惊吓

王某,女,26岁,因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有时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烦躁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

脉寸浮,头痛,表阳证,脉弦滑,苔白腻,喉中痰鸣,里有痰饮。惊悸,心慌,烦躁,失眠,纳差,恶心,痰饮里停上犯。综合分析;此外邪里饮,郁久上犯,为救逆汤加半夏茯苓证。处方;

桂枝,生姜各10克,炙草6克,大枣4枚,半夏,茯苓各12克,生龙牡各15克。

论;本条因惊吓致病,不是外感致病。所以此恶心脉弦者,为少阳经气不降,故见惊慌,头痛者,也非表证,此为太阳不降,经气上壅之证,舌苔白腻者,肺气不降,津液凝瘀也。痰饮郁格,故见寸滑,喉中痰鸣。此不为外感,也就一受惊吓,则肝胆二气,横逆贼土,则见上下之证。本方生姜,半夏,茯苓是泻痰饮。此当加白芍,疏甲乙二木。

太阳百零六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汗下亡阳,土败水侮,阳气拔根,神魂离根,扰乱无归,故生烦燥。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甘草,泻水而补土,干姜、附子,温脾而暖肾也。

1 中气交济,脾升胃降,水火互根,则烦燥止。本条少阴脏寒,阳气拔根,火飞之烦燥,与上条烦燥不安相同,救逆之方却不同。

2 上条言亡阳,未用四逆,疏木建中,敛神除烦即可;本条脏寒亡阳,用人参四逆,回阳建中,是真亡阳。

太阳百零七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汗下亡阳,土败水侮,微阳拔根,不得下秘,故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阳气归根,是以安静。温气脱泻,乙木郁陷,故脉象微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温下,以复肝肾之阳也。

1 下亡里阳,汗亡表阳,一逆再逆,阳泄故脉微,脏寒则脉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温脏腑之寒。本方就两味药,连炙甘草都没用,回阳救逆,真是精简到极致,越是至简,越是大道。少阴篇,猪苓汤证,阳泄则废眠卧。

太阳一百零八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

  平素汗家,液亡神虚,重发其汗,阳亡神败,必恍惚心乱。湿动木郁,小便后阴痛。以木郁于水,疏泄不畅,便后滞气凝涩,故尿孔作痛。禹余粮敛阳神于阴精,蛰君火而达风木也。

太阳坏病入厥阴去路

  厥阴以风木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木郁将发。一有汗、下、温针之逆,阳败水寒,乙木失温,生气不遂,厥阴之病,相继作矣。

太阳 百零九,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脏腑素有积寒,复发汗以亡胃阳,胃冷不能安蛔,必吐蛔虫。

虫因木化,厥阴木郁,则生蛔虫。《素问》:厥阴者,阴之绝阳。厥阴以至阴之脏,寒极吐蛔,则水腾而火不能复,中伏死机,是以内外感伤诸病,一见吐蛔,便属阴证。阳绝则死,阳复则生,惟温病吐蛔,是热非寒,与余证不同也。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