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仓库发现10多块陶片,经过漫长修复,还原后的文物轰动世界

许多文物被发现,都是由于某种机缘巧合,比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便是如此。那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正在修建仓库。正当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发现工地下面出现了一些陶片。

一开始,工人们也没有当回事,可是随着陶片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明显与现代的工艺品不一样,这才紧张起来。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文物部门迅速赶往现场,这才爆出了当年最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原来这里是新石器时期的一片墓葬,涵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甚至,在当地还清理出了魏晋时期的墓葬,对于研究当地文化历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发现的文物虽多,最重要的还是那一堆陶片。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陶片都具有那么重大的意义,只有10来块陶片,是最为特别的。因为当时有专家就发现,这10多块陶片是有图案的。图案的种类,意味着判断新石器时代该地到底属于那种衍伸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10来块陶片还原之后,竟然是一个具有特殊图案的陶盆。

新石器时代虽然久远,生产力水平并不高,但陶制品数量并不少。而且,在当时,先民们已经普遍学会使用各种天然的矿物来绘制图案,并且烧制出来,也不新鲜。不过图案的不同,却往往代表了当地文化背景,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对于研究文化遗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件陶盆上的图案,却是见多识广的专家们第一次看到。

陶盆的高度为14厘米,外部口径为28厘米,底部直径为10厘米,外观上看是橙红色,这是因为矿物质的金属成分的影响,并不足为奇。陶盆的样子很普通,和我们现在还使用的盆子没有多大区别,与同时期的文物区别也不大。但是,陶盆上的图案却极为特殊,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在陶盆的内壁上,分为三组图案,而且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五个人在舞蹈的场景。她们手牵着手,翩翩起舞。之所以用“她们”,是因为图案上人物的头部都有辫子,似乎是代表女性。但是她们的斜下方也有斜向飘动的物品,就让人猜不透是什么。

这五个人,体态轻盈,动作一致,仿佛在向同一个方向张望,又向是给观众致敬。人物的造型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在最外侧的两个人的手臂部分,却是用两根线条来表示,这与其它的手臂完全不同。三组图案之间,是采用了平行竖线和树叶纹相隔。

这件文物的发现,引起了专家的极大兴趣。因为图案简单明快,却十分传神,又有点类似于后来的皮影戏。据说这件陶盆装上水之后,人物图案随着水波的荡漾,更具有灵动之美,仿佛活灵活现地在舞蹈。完全可以让人置身于几千年前,那个充满着淳朴风味的原始社会中。

另外,这件陶盆也破解了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汉族人会读书,却不善于舞蹈。这件被命名为舞蹈纹彩陶盆的文物,有力地进行了回击。各民族对于舞蹈的热爱,应该都是相差无几的。我们的先民,同样能歌善舞,并把它融合在生活中。

可是,陶盆上图案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却一直还存在着争议。有人说,这是在庆祝丰收的场景,三组图案中间的条纹,实际上代表的就是农作物。也有人说,这是在进行祭祀活动,她们身上的装饰物,正是祭祀的组成部分。还有人说,这是在向上天求子,祈望部落人丁兴旺。

不管是什么,其实都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但不管是什么,它都代表着我国古代先民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先进的制造水平。后来,在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还出现过类似的舞蹈纹,不过都没有它优美动人,而它也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出境)展览的文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