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阎纲散文杂感(插图)连载47:去吴桥看杂技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去吴桥看杂技
文/阎纲
冀中平原秋深了,到吴桥看杂技去。
提起吴桥,大大的有名,河北人常常得意地说:“我们有吴桥!”
吴桥是杂技之乡,“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杂技乡,人人有一手。”
周恩来总理当年出访十六国,所到之处无不有华侨,华侨中无不有吴桥人。总理喜从中来,说:“吴桥不愧为杂技之乡。”“杂技之乡”因而得名。
“杂技之乡”吴桥县,有七个第一:一、全国杂技第一乡,杂技艺人多达1300多人。中国杂技团和天津、沈阳、兰州、广州、武汉等地的大型杂技团里都有吴桥人,“没有吴桥不成班!”吴桥人自古浪迹天涯、四出卖艺,所谓“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留;南京北京都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生活是悲惨的。他们农闲外出,农忙归耕,传播杂技艺术、十样杂耍。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
二、胡耀邦来吴桥,总书记来吴桥,历史头一回。
三、县级成立杂协,全国唯一。
四、成立杂校,全国唯一。
五、编写《杂技志》全国首创。
六、以吴桥命名“世界杂技节”绝无仅有。
七、举行县级“杂技会演”从所未有,别的县没那么多的杂技团啊!
吴桥到了。
到了吴桥,我急于打听去年11月5日胡耀邦到这里视察的情景。县长当时在场,忙说:胡耀邦同志刚一下车就招手大呼:“我是来看你们的!”“来到吴桥说吴桥嘛!”他询问人们的生活情况和收入情况,对“杂技之乡”颇感兴趣,鼓励发展杂技艺术。
总书记的到来对吴桥县的杂技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现在全县共有杂技、魔术、马戏团队33个,演出组百多个,遍及九乡百多村,演员千多人,三岁孩童拿大顶,足见后继有人。全国二十八个省市区都有吴桥人——“没有吴桥不成班嘛!”
“河北省吴桥县第一届杂技会演”10月18日开幕,千人大剧院座无虚席。舞台上几乎全是娃娃,最小的六岁。成人演员只看见两个:一个滑稽男演员,一个蹬技女演员,五十上下,两腿向上猛地一伸,如鲤鱼打挺,矫健美观。旋即,八条大汉将一口大缸吃力地推上前来,又吃力地举了起来。她蹬住了,蹬稳了。缸内再钻进一个演员,又蹬稳了。掌声一片。
蹬缸我见过,但这么重的大水缸,里面还钻进个大活人,生平头一遭。
第二天晚上,又是八条大汉推缸上台,还是那口水缸,约二百多斤,蹬缸的却是个小姑娘,体重不到一百!这回更绝,缸内钻一个,缸上再站一个。缸里的一个,头露在缸外悠然自得,向观众作鬼脸;缸上的一个拿大顶,直挺挺一条垂直线,毫无惧色。重量加起来足有三百多斤,天啦,砸下来不堪设想!更出奇的,是姑娘的一双粉嫩的细腿竟然蹬得三百多斤上下打转!台下惊呼,掌声如狂。
这不仅是技、是艺,而且是力、是胆,是绝技与体育的美妙结合。
姜家大姑娘的蹬技别有一番风味,熟练到了轻巧戏弄的地步。那是一个小坛子,在她的脚尖如同纸球一般。蹬到潇洒处,坛子上下飞转,像电动一般变着各种花样,令人眼花缭乱。玄极了,美极了,却丝毫不担心坛子砸下来。
掌声雷动,叹为观止。
散场后我问她爸,孩子为什么蹬得这么好?他老半天答不上来,结结巴巴只说了句:“有空就蹬,上瘾呗!”
我漫步吴桥街头。青菜很多,价钱便宜。
1985年10月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