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燥湿利湿渗湿
首先要厘清这利湿,化湿,渗湿,燥湿 这四个词都是中药里面的专用术语,用在别的地方可能意思差不多。但是我们用在中医的功效表达上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矩的。
下面一段是,给大家补的基础知识。如果不看估计是搞不懂以后我再说什么的。
先给大家讲讲中医里面的湿都指哪些东西。这个一定要搞明白,要不头大了别怪我。中医的湿有这么几种吧。
先来一种,主要是以吃饭不香,吃了饭觉的肚子里面胀,不舒服。口会干,但是又不想喝水,或者喝很多水还是不能解渴,就像喝了白喝一样。甚至有些吃了饭会有往上反的情况,喝了水就像水停在那里还晃荡晃荡响这种现象。大便一般是软的,稀溏的。
再来一种,大家都知道,夏天出电扇吹空调吹厉害了。或者是吃了宵夜喝了啤酒,之后就开始肚子造反,拉个不停。拉出来的都是一些粘液状的胨子一样的东西,甚至还有血。肛门坠的厉害,隔几分钟就像去拉一泡,去了发现才是万般辛苦皆是空呀,尼玛呀,根本拉不出来有木有?
又来一种,白带太多,粘的,腥的,内裤直接放哪里都可以站起来的那种,外阴瘙痒,简直坐立不安,真是见了桌角都万分亲切的妹子们,其实人家一直想说,这跟饥渴没有关系,这是病得治呀!
还来一种,水肿,身上肌肤,一按一个坑,不起的这种人,小便又少,肚子变大,里面像有水一样,恶心呕吐,吃不进饭。
这些人,你碰见过几个?
碰到第一种,叫湿阻中焦,这是湿在脾胃。湿在脾胃里,就导致你脾胃的运化功能守到影响,吃饭吃不进,吃进去也不太消化。喝进去的水也不能吸收。这是脾胃的湿。
碰到第二中,这叫大肠的湿,湿浊影响大肠之后会导致大肠穿化糟粕的能力不足,导致拉肚子。湿还会影响气的运行,气滞就会导致肛门坠。这叫里急后重。
碰到第三种,叫湿浊下注,体内的水湿不能得到运化之后就会乱跑。跑到下面去,就会楚翔白带过多。外阴瘙痒这种问题。
碰到第四种,叫水湿停聚,直接就没用的水乱跑。跑到全身各处,跑到哪里哪里肿,水都到身上去了,小便自然就没了。
以上就是个大家普及一下中医里的湿到底都有哪些东西。什么叫做中医的湿?一个湿字里面有这么多的 东西,大家糊涂了没有?如果我在后面括弧里写一句,其实以上就是为了大家没学过中医的人快速理解而连比划,带挂啦的一个粗犷分类,大家还敢乱学中医么?(确实是,这个不是给专业中医看的,发现问题理解我一下。要纠结精确,真是没办法讲清楚了。)
好了,正餐来了。湿有这么多种,治起来肯定不是一个办法,所以产生了,化湿,燥湿,利湿,渗湿,这么多种术语,也可以叫办法吧。
要治第一种湿,我们要化湿,怎么用呢?我们用藿香,芳香化湿,用 白豆蔻,芳香化湿,用厚朴,用白术。这么多的东西其实就是为了治这一种东西的。湿在中间,我们就化掉他。
要治第二种湿,我们要燥湿,怎么用呢?用黄芩,用黄连,这些药都是苦燥的药物,用燥湿止痢。
要治第三种湿,我们要还是要燥湿,但是这次用的就是上面俩了,这次要用燥湿止带药,用黄柏,用龙胆,用秦皮。
要治第四中。我们就要渗湿,利湿一起上了。要把在身体各处的湿让他渗到膀胱里去,在把膀胱里的水通利下去,用什么呢?猪苓,泽泻,车前子,这些东西就可以上了。这样就可以水肿得消,小便得通了。
明白这四个术语是怎么个区别了吧?这四个是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的不同治疗办法。
化湿一般用来针对中间的湿,脾胃的湿。用化湿药。
燥湿一般用来针对湿和热一起来的时候,肠道的湿,外表的湿,带下的湿。用清热燥湿药。
利湿一般用来治有小便少的湿证,渗湿一般用来治有水肿得湿。这两个分不太开,经常一起上。用利水渗湿药。燥湿:用苦味药祛除湿邪,适于湿邪上泛,因苦味主降。
化湿:用芳香类药物祛除湿邪,适于上焦及脾胃湿邪,芳香入脾。
渗湿:用味淡的药物利湿的方法。
利湿:用利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有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暑利湿、清热利湿、温肾利水等法,适于中下焦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