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早6点半”杯第三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徐光学作品

锦官城里 芙蓉国中

徐光学(安徽)

我乘火车出西安城向西,于宝鸡折而向南,行驶在宝成铁路上。不多久,火车就驰行在秦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宝成铁路主要沿嘉陵江峡谷铺设,火车奔进嘉陵江大峡谷里时,天色欲暮,晚霞将秦岭的山峰染成绦红色,山谷里有的地方能见到晚霞,有的地方见不到晚霞,火车就在这忽明忽灭的境界里行进着。我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去欣赏暮色中雄伟高大的秦岭丰姿,渐渐地,直到整个嘉陵江峡谷完全浸入黑夜之中。我不知火车什么时候进入成都平原。当天亮之后,火车已经奔驰在广袤无垠的天府之国的大地上。成都是四川省会,简称蓉,别称芙蓉城,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府河与南河贯穿整个市区。我从火车站走出来时已是晌午时分。成都,一个梦幻般的城市,已经实实在在的展现在眼前。来到一个新地方往往心情都比较激动乃人之常情,大家都希望能够立刻出去走走,四处看看。但是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旅途奔波,大家都感到疲劳,天黑后,逛逛成都夜市。成都的夜市生活不如西安那么繁华,省城的繁华与富丽自然是掩不住的。那“老四川火锅”的招牌、那“理发店”的店名、那“辣妹子餐馆”的名称、那商店..都在昏黄的灯光下展示着成都的豪气与客气。我们在成都的大街简单地逛了逛就折回了。

我来到成都也要痛快地玩上一回。成都值得玩的地方多,我确定玩成都的武侯祠、文殊院、大慈寺、杜甫草堂、青羊宫、望江楼等处,这些地方都是成都市的文化代表,看完这些地方就意味着几乎看完了成都。我先去文殊院游玩。文殊院位于成都市西北角的文殊街边,是成都市内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赛。据说清朝时期有人在夜里看见红光从塔风射出,红光中显出菩萨文殊之像,于是改称文殊院。康熙帝还御笔题写“空林”二字,并钦赐文殊院一方“敕赐空林”御印,墨迹至今仍保存在文殊院内。我走在文殊院大街上,远远地便能看见文殊院里的那高高的佛塔,那塔仿佛是从托塔天王李靖手里落下的宝塔,稳稳地矗立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又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唢呐倒扣在大地上。我来到青松环围的文殊院跟前,-种古老而又神圣的感受油然而生,文殊院坐北朝南,里里外外,苍松翠柏高过围墙,绿阴掩映下的庙宇,显得宁静而又安详。从外观上看,我就觉得这佛寺和西安的有明显的不同,但不同在哪,我也说不出来,只是感觉到不同而已。文殊院前有三三两两的人走动着。我走进文殊院,见里面是一个小巧的四合院,然后沿着一条中轴向里走,观看里面的什物。我们从天王殿开始,把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景点一一看过去,感受到这里的庄严肃穆的气氛。钟楼里悬挂着的重达4000公斤的铜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另还有被列为“空林八观之-”的缅甸玉佛一尊也让我玩赏了好一会儿,据说此佛是由性鳞和尚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历尽千辛万苦,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此外,文院内许多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铸,还是木雕、泥塑,文物价值都极高。在文殊院里,就是文殊院里的“舌血经书”,这本“经书”是由院僧先宗等三人每天清晨刺破舌头取其鲜血书写而成的。

看罢文殊院,我又去观看武侯祠。《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何等人物,将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都用在国家的事业上,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追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建祠纪念。武侯祠位于南门武侯祠大街,始建于西晋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我在课外读过杜甫写的著名的诗歌《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于是,我去参观杜甫曾经瞻仰过的武侯祠。当年在锦官城外的武候祠如今已在成都市内。那种柏森森的景象已经没有杜甫当年所见的那么壮观了。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雄伟壮丽。走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几通石碑,最大的是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此碑后人被称为“三绝碑”。那是因为上面是唐朝名相裴度的文章,书法家柳公绰的字体,名匠鲁建的雕刻。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来激励执政者。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徘徊在武侯祠中,我心情难以平静,回想古人的丰功伟业,不禁精神倍增,那《草庐对》中精辟的分析,那《出师表》里竭忠的言语,无不使我心潮澎湃;那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让我无比敬仰...成都重点文化景观之一就是杜甫草堂。对大诗人杜甫(712- 770)的崇拜,使我无论如何都要去观看一下杜甫草堂。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为“诗圣”。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是杜甫流落成都时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安史之乱中(759)从甘肃颠沛流离到成都,靠友人帮助在锦官城西浣花溪畔营建草堂,并在这里居住了四年。这四年当中,他用自己的不朽之笔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的诗篇就是在这里写出来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后人就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当年的杜甫草堂是一间十分寒酸的茅草棚子,而现在的杜甫草堂已经不再是茅草棚子了,而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园林建筑。次日,我直奔杜甫草堂。杜甫草堂远在西郊,须乘公共汽车前去。我登上汽车,当汽车驶出成都时,便看见路边碧绿的田畴,看见远处的山矗立在5月的天空下。5月的四川盆地难得有这么一个好天气。驾驶员是个很漂亮的女同志,听我的口音是外地人,便主动同我们搭腔。她的嗓音很好听,只是吐字却是富有浓郁的四川味,她的温文尔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到了杜甫草堂前。我们下了汽车,走到杜甫草堂的正门前,发现草堂不是草建的,而是一排青砖碧瓦的古朴建筑。我很难将眼前的建筑与中学课本上那个经风一吹就“茅飞渡江洒江郊”、“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草屋联系在一起。走进去只见廊、榭、轩、亭,有序排列,中有流水环绕,小桥勾连,花经萦回,绿树掩映,无不显得庄重、古朴、典雅,给人清丽的感觉。置身其中,既让人产生怀古幽思,又让人享自然浪漫。于诗史堂,我瞻仰了恢宏古朴又栩栩如生的铜色杜甫像,瞻罢,顿生敬慕之情。接着,我对草堂的景点逐个进行参观,读着杜甫的诗文和历代文人的对联和碑刻,真切地感受到杜甫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影响,因而对杜甫及其诗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透过史诗堂的一扇窗户,我向西眺望,确实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只是他的草堂门前没有东吴来的万里船,翠柳上大约还有黄鹂,只是没有鸣叫。

徜徉于杜甫草堂,面对溪流环绕,看竹木葱茏,赏台阁错落,留连于掩映花丛的园林,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成都文化里不仅有大诗人杜甫的草堂,还有- -位给成都的文化增添了许多韵味的绝色佳人,她就是薛涛(? -834)。位于成都九眼桥锦江岸边的望江楼就是为纪念她而建的。薛涛聪颖好学,才智出众,能诗善文,又熟知音律。因家贫十五岁被编入乐籍。薛涛曾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世称“薛涛笺”,颇受时人推崇。我对女诗人薛涛知之甚少。既然知之甚少,那就应该进一步进行了解,好在离望江楼不远,逛逛。走进望江楼公园,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竹子多而且奇。薛涛一生爱竹,后人便在园中遍植佳竹,其中有不少是名品。竹姿万千,各有妙趣:通身粉白的粉笔竹如冰肌玉骨的婷婷少女,根部竿上重重叠叠地布满奇节的人面竹仿佛人的脸,光滑突出的佛肚竹犹如罗汉大腹便便;还有质地坚韧的方竹,躯干高大的鸡爪竹,飘逸潇洒的凤尾竹,文雅娟秀的观音竹....各呈风姿,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或夹成浓荫幽...我徘徊竹林,寻古访幽,流连凭吊,情趣无穷,忘却红尘,俗念顿消。

扶疏的竹林中有枕江而立的崇丽阁和濯锦楼。此二楼为望江楼公园内的主要建筑。崇丽阁为木质结构,因其矗立在锦江岸边,人们便称之“望江楼”,阁顶为鎏金宝顶,丽日之下,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整个楼设计巧妙,飞檐翘角, 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面对这样的美景,我等人满心欢喜,乘兴登楼,极目远眺,但见成都高楼鳞次栉比,悠悠锦江春色无边,万千气象尽收眼底。这不正符合杜甫的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意境吗?登罢望江楼,我们又参观了濯锦楼。濯锦楼四面有门窗,四围遍植花木,倩影扶疏,典雅清丽,美丽至极。另外,还有掩映在江边柳荫竹影之中的吟诗楼,此楼是依据薛涛生前的吟诗楼修建的,此楼在波光云影衬托下显得格外秀美,极具画意诗情。成都的山水文化、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作者简介】徐光学,笔名徐峰,诗人、作家。1949 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安徽省高级审计师评委会会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会员。先后在《诗歌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故事、诗歌、散文、论文有1500多篇(首),110多万字。合作出版大型摄影画册《中国三峡》,著有诗集《月影花情》;散文集《心语足音》、《爱与人生》;长篇人物传记《奔驰人生》(上、下)。其个人传略载《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六部辞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