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处,让灵魂不再游离
图片发自简书App01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人越成长,越喜欢独处。以前喜欢三五好友、成群结伴、呼朋唤友,现在却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看电影。哪怕一个人发呆,也是难得的惬意和自在。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我们活得没有朝气、没有活力了,而是我们渐渐学会了与自己独处。前段时间,同学张把我拉进了初中同学群,群里的人都很热情,都在介绍自己的情况,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大家说了半天,好多事情都记忆模糊,我也就想起几个人来,但他还是觉得挺激动。初中的同学能聚到一起,实在是太难得了,如果不是现代联络方式发达,就算在一个城市都很难再重逢。不过,在那个同学群待了几天,除了刚进去时大家活跃了一会儿之外,每天都静悄悄的。我还想着如果有机会组织大家聚聚,相互之间就有的聊了。没过多久,有位同学的女儿结婚,在群里发了请柬,邀请同学们参加。大家都很兴奋,我也是一样,专门请假赶赴老家吃酒席,其实也想和久别的老同学见一面。结果到了酒店,我自报家门,那个出嫁姑娘老同学一脸迷茫,但马上和他拥抱握手,请我进去入座。但看那表情,根本没有想起我是谁。吃饭的时候,老两口一桌一桌敬酒,敬到我这桌时还是没叫出我名字,嘻嘻哈哈也就过去了。人这一辈子,孤独是逃不开的。与其勉强自己去合南辕北辙的群,去说言不由衷的话,还不如真真实实地去面对自己。图片发自简书App02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有些男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上发一会儿呆?有个高赞的回答说: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我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我自己。在车上,一个人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就属于自己。而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个话题,说为什么许多女性当妈妈后会喜欢待在厕所里?在我看来,可能只有在狭小的空间和片刻的闲暇中,她们可以不当超人,可以不用面对家庭生活的鸡零狗碎,可以允许自己有那么一点私人的空间和余地。越是到了一定年纪你越知道,独处,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它意味着,你不用二十四小时待命,不用随时为了工作上的事操心,不用时刻做好备战状态以面对生活可能给你的暴击和伤害,更不用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喘息的力气和可能。其实独处,并不是一种逃避,它恰恰起到了一个过渡和调节的作用。因为人绷得太紧,就容易情绪失控。而独处时,就可以在完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学会缓一口气,释放一下压力。图片发自简书App03人们习惯了与别人共处时才有说不完的话题,而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无话可说。这样,一旦独处,就会魂飞魄散,失去精神支柱,彻底暴露心态的浮躁。一位日本的老汉,一个人在一座荒岛生活,过着自己的逍遥日子。看似过得很潇洒,但后来的报道中提到,这位老者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自给自足,还是靠着姐姐的接济,一个月之中还是需要去附近的居民居住地购买一些生活用品。这种独处,仅仅指的是身体上的孤寂,真正的独处,是灵魂上的一种安静。你不是非要找到一块人烟罕至的地方过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同样能够找到自己的那一片安静。独处意味着,你收起了工作场上的假笑,收起了自己虚假的喜欢,收起了那颗狂躁的心。有些人生的美好,真的只有一个人才能够享受到。你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哪怕还是在玩手机,你都能乐呵一天。我们不说那种弹琴喝茶看书之类的高雅做法,只要是你觉得舒服的环境,就是放松自己,就是让自己变回原本的样子,本来就已经很累了,故作高雅的独处也是很累的。独处,很多情况下真的是源自自身的惰性,不愿意混迹于交际圈,或许是因为囊中羞涩,也可能是因为知己不多,这种无可奈何的独处,其实也无妨,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灵魂需要沉淀,需要静养,需要呵护。独处,正是对灵魂的修复和滋润。不敢独处、不能独处的人,终究是肤浅的。一个内心坦荡无私,心灵平和宁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最有生活能力的人,最容易得到幸福的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