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峣:道教玉法印初探甲编—关于一方明代道教玉法印的诸多问题
道教玉法印初探甲编
——关于一方明代道教玉法印的诸多问题
杨峥峣
我介绍这一方道教玉法印,出现在上海呗美2020年秋拍,目前只看见了一些清晰的图片。此印长9.2cm,阔7.3cm,通高5.2cm,龙钮,印文“佛法僧宝雷霆都司北极驱邪”。通体带沙坑沁,或为早年所出旧物。(图1-1)由于印象里玉质的法印不多,见到此印后,产生一些兴趣,于是对其年代、是否官方制作、用途及发现的意义等方面问题作了一点考证,下面算是考证的摘要(大多文献不引原文,但注明卷数)。
- 年代此印我判断在明成化弘治之间,属于明中期,其依据:
- 无论年代与性质,龙虎山龙钮“阳平治都功”印应作此印最大参考(虽然此印玉料、做工、尺寸皆逊,力度也稍弱,但形制大体相同,作同类观庶几无谬)。按《七修类稿》卷十一、《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二、《留青日札摘抄》卷三皆载弘治赐龙虎山一枚“阳平治都功”玉印事。又按明末张国祥增补《汉天师世家》卷四,记成化间御赐一玉印,不知印文是否“阳平治都功”,且此书记““正一嗣教大真人府”金印为成化间赐,亦与明人笔记不同(然而《明实录》、《明史》、《国榷》皆不载赐印事,实录我查的类纂本,未必全)。龙钮“阳平治都功”印有元押遗风,想必即是弘治(或成化)御赐这枚。(图1-2)
图1-1
图1-2
- 此印与“阳平治都功”印龙钮尾部分叉状态又似西藏青玉“灌顶国师”印的风格。西藏这方印钮对比《三才图会》、明故宫脊兽等,可确认为较少见的海马钮。我以为很可能就是《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一中赐给答力麻巴剌的“玉印海兽钮”。所以,这方西藏印应属洪武年间。我介绍的印和“阳平治都功”印尾部更繁琐,应稍晚于西藏印为是。(图1-3)
图1-3
- 此印与“阳平治都功”印皆有较直的披发,很有特点。应对照目前世上仅存的半方明代谥宝——仁孝皇后谥宝(香港苏富比2004年秋),此印很可能作于洪熙年间。(图1-4)
图1-4
- 此印与“阳平治都功”印都有卷吻。这类卷吻不常见,主要用于明早期建筑螭首(故宫、长陵等可见)。用于玉的,有青玉龙首饰(或用于车,香港苏富比2016年秋)、大英博物馆藏玉舞饰(按《大明会典》附图,用在乐舞道具)等,这些玉年代在明初的几率大。(图1-5)
图1-5
- 此印印文体现了佛道二家神衹的融合,据元刊《新编连相搜神广记》、郋园翻刻明本《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俱参照影本),此风元明间已极盛。但按《明英宗实录》卷四十中载,英宗对此很不满。鉴于此印有官方制作性质,似置于释道风气更盛,僧道制度更混乱的成化及以后更合适。不但释道二家合成印,“雷霆都司”与“北极驱邪”的合成也不早于明中期,王育成对正统《道藏》中法印辑录,还没有出现这类印章。“佛法僧宝”与“雷霆都司北极驱邪”各有带明中期纪年者,见《永昌大元帅金印考》(《四川文物》2018年3期),本文玉印内容是这两方印的合体,即三合一,是继续发展的产物)。
- 此印印文方正,曲叠较少,应是受碾玉工艺所制,未可做断代依据。可参照仁孝皇后谥宝。至于字体构型,由于道教印较特殊,没有找到可参照依据。不同内容的道教印文字构型各有程式,相同内容铜印尚未发现带纪年者。(图1-4)
上列六条证据,足以把这方印定格在明中期了。年代的确定是其他因素讨论的基石。
- 是否官方制作此印虽非官印,又不是封号印,不具备官印性质。但我以为这方印的体量、工艺达到了官方制作的标准,且很可能来自御赐。下列几条依据:
- 从目前的玉器流传看,明代早中期的玉要远少于明晚期。成书于成化间的《大学衍义补》卷九十六中,邱濬甚至感叹“闾里小民”不知道玉是什么东西。既然如此,民间即使有玉,制作也一定达不到标准(拙作《对几方释道玉印年代的判断》中判断龙虎山虎钮“阳平治都功”印不是御赐,可能出于私造,但其水平可以媲美官作,应属极个别现象。且这方印并没有用龙钮)。
- 翻阅《明史》、《大明会典》、《大学衍义补》等书舆服部分,皇帝以下不得用玉,更不得用龙钮。有人或许以为,这只针对于官印。但是,乾隆皇帝在《清高宗御制文三集》卷八辨一方嘉靖年间道家用玉押时说:“此印即刻以玉,而其纽复用蹲龙,非道家方士所敢用者。”这是以皇帝内行的视角观察前朝印制。于是我翻阅《明实录》、《明史》、《国榷》、《罪惟录》等史书,想看看有没有其他赏赐玉印的例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是赐金印、银印,玉印几乎没有。(太祖时赐番僧玉印,前文已述)这方面资料较详赡的,首推《弇山堂别集》卷十一“赐印记”,不但记得全,且连材质都一一注明(这些材料也多散见于明人笔记,但往往失载材质。其实御赐印章的材质关乎礼制,可见王世贞独到处)。成化间最得宠的李孜省,只获赐银印,晚到嘉靖时邵元节、陶仲文才获得玉印。不过,如果注意到西藏现存的一批玉印,可以发现,有不少明早期(洪武为多,或因礼制尚未完备)玉印没有著录到正史。这些印玉质未必精,雕工未必细,但体量都很大,与龙虎山龙钮印相仿(10公分以上见方),且以封号印居多,也偶有龙钮者。西藏可谓元明玉印最大的宝库。按《国榷》卷三十五写成化四年番僧“仪卫过于王侯,服玩拟于供御”,成化时对释道二家封赏又远过于明初,超出礼制不少,明中期大量用玉印封赏是有可能的。只是这方面实物资料流传很少,文献记载更少,甚至连龙虎山张天师的印都没记在正史,是不是由于正史书写的曲笔,把诸多破坏礼制的内容删除了?皇帝赏赐算破格,但如果私人琢刻,就成僭越了。《明英宗实录》卷十一载一条宣德十年妖僧被诛事,妖僧自己伪造了玉印、刀剑。只是不知此玉印是不是真玉,待考。
- 再论此印最大参考龙虎山虎钮“阳平治都功”的地位。阳平治居道教二十四治之首,执道教之牛耳。龙虎山张家与阙里孔家地位并架,甚至《菽园杂记》卷八载成化中张真人待遇高于衍圣公,此事引起不少士子不满。明代道教人数虽少,地位却不低于佛教。说龙虎山印是终明之世三教最高级别的一方印都不为过。虽然“阳平治都功”这种标明道统的法印与一般内容法印有区别,但单就形制相似度来看,本文介绍这方印的级别也不会低。
- 用途由于道教印钤盖频率太繁,即使以玉之硬亦能受损。如耀州药王山“敕封妙应真人之印”(或以为宋,或以为清,我断为嘉靖间)即印面损坏,以铜修补。所以道教玉印(尤其体型厚重,移动不便者,明嘉靖及以前反玉质印皆如此,详见拙作《对几方释道玉印年代的判断》)未必实际用于钤盖,而是作为象征地位用。绝非时常转移的游方妖僧妖道所有。下面举例三条:
- 1. 西藏博物馆除官方赐予的玉印、铜印外,还出现了大量“复制官印”。李帅先生《论西藏地方的明代复制官印》一文采辑弥富,且对原印进行比对。“复制官印”有以玉、木、象牙、铁或组合材料制作的,其尺寸往往缩小,钮制也变成西藏地方样式,但印文还有较好一致性,他们依然具有法律效力(杂钞李文)。李文分析,这主要为了便于携带和保护原印,实际上,内陆也有此习俗。
- 2 检索故宫藏明清玺印,可以发现很多制作粗糙,或木或石的印章。我初疑是作为印样,但有些石印雕有不同于玉印模式的印钮,且有的道教木印(清代“道经师宝”)上带有墨书“上”字。可见这些印章是实用的,但不知道有没有原型,是否也出于复制。(图1-6)
图1-6
- 3. 据上述引述四种明人笔记,弘治间赐龙钮印就为了怕祖传“阳平治都功”印随身有失。郎瑛见过真人府知印,可以置信。用工料这么好的玉印作代替品,可谓豪举!他又记,真人府本有一方“正一玄坛传箓之印”,二品银印;后来因为不好用在符箓上,又讨了一方“正一玄坛之印”,制如六品。两方印内容实不是关键,《大明会典》卷七十九载张真人理应二品银印,他何以自降身份?还是为着六品印比二品印长宽皆小了一寸,又是铜制,用起来简便罢了。又据清光绪《重修留侯天师世家张氏宗谱》“法印”条,祖印、龙钮印等最尊贵的在天师出远门时都要随身携带,又有几方“印文同制”者留在山中,用来“镇山”(此“镇山”非谓其珍重,而是留在山中作“驱治符章法事”之用)。看来只要按原印印文复制,新印也有了法力。
可见这类大印都是样子货,用来镇山和标识身份的,表示道观或道士地位(看明晚期道教玉法印衰落的规律,亦可以发现此点,见拙作《对几方释道玉印年代的判断》)。道观、道士受道录司节制,假使没有朝廷赐予,谁敢自己做一个夸示四方呢?
- 意义
- 市面上有不少印文内容相同,字体构型相近的铜印(如《羌族“巫师”宗教法印》《四川文物》1988年4期),此玉印可为其断代提供标尺。(至少可证明铜印有早倒明中期者,道教法印制作跨度很大,直到民国亦有同文法印制作,铜印印钮简单,较玉印更难断代)(图1-7)
图1-7
- 明早期以玉押代替签押的风气还在,至于明中期渐绝(宫廷还有,如上述嘉靖押、现存故宫崇祯押等,但臣民无论玉或铜都少多了)。元押中刀工较弱的或属明初物。明晚期商品经济渐渐发达,市民用玉增多,玉印数量水涨船高。明代只有中期玉印资料少,此印可做补充。(近几日又发现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藏有一枚“貘纽印”,我请教了何少峰先生,他表示馆方通过研究,认为此印应是元代押印,钮形是异兽。但我通过图片还是以为此钮是上吻加长的龙,在瓷器纹样中常见,出现于宣德,盛行于成化。如此,这方印章应该是少见的明代中期印章。由于没有见过实物,尚不敢决断。我把馆方订阅号里的资料截图,供大家参考)(图1-8)
图1-8
- 王育成在《中国古代道教法印研究》、《道教法印令牌探奥》中,都极力辩郧县出“都天大法主宝”印绝非御赐,他以为朝廷赐法印不合乎礼制(其实《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第一章第二节就引用了一条宝贵的《徐仙真录》卷三英宗赐银、铜法印的材料),如此,《七修类稿》中记载张真人索六品印作法印一事如何解释?他用了不少篇幅说明洪武朝对道教态度的冷淡,此公既不相信王正华在《明代“都天大法主宝”玉印》文中对这方玉印御赐来源的推断,又何以轻信对洪武这一断代的判断?其实,王正华先生没有拿出充分证据说明此印是洪武年间的,我判断此印实际是正德、嘉靖年间制作,所以对洪武态度的分析实属白用功。我以为论此郧县印,出于朝廷赐予的概率极大。因为这方印和遂宁广德寺两方“敕赐”印、黄梅五祖寺“敕建”印、武当山“都天大法主”几印关系密切,年代、性质相当,拙作《对几方释道玉印年代的判断》一文有所辨析。我介绍这方“佛法僧宝雷霆都司北极驱邪”龙钮印恰恰也是一方法印,寺观玉质印章存世稀少,出名的大寺庙、道观也往往只有一两方,龙虎山现存六方玉法印,已成巨数。它对研究朝廷赐予法印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材料。
- 疑惑
我最大疑惑在其形状为何是长方形。看内陆与西藏玉印,即使六字印也要设计成正方(武当山“都天大法主宝”印长宽略不同,但年代较晚,此时做印不如明早中期严谨,不足为据)。我初疑为模仿“不入流”的铜条记,然而长宽比差距又太大。对此问题殊为不解。或许因为法印不必严格按官印制作,为保证单字的正方形而破坏了整印的形状吧!
2020年11月18日
都门阳阿山房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