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
蚯蚓不生活在水里,鱼为什么会喜欢吃蚯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按理来说,蚯蚓一直生活在土壤中,和水里的鱼儿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两者一见面,蚯蚓往往会沦落为鱼类的食物。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蚯蚓在水中会来回扭动,会很快引起鱼类的注意,这样一来,蚯蚓就难免会沦为被鱼类捕食的对象。
2018年夏天,为了研究鱼类对不同饵料的摄食反应,我还曾专门进行过一次小试验。不过,实验的对象并不是蚯蚓,而是摇蚊幼虫。
顾名思义,摇蚊幼虫就是摇蚊产下的卵在水中孵化后形成的幼虫。农村的朋友肯定都有印象,久置的水缸中经常能看到有虫子来回摆动。当周围环境安静的时候,这些虫子会浮在水体表面,但如果等人稍微一靠近,它们就会快速下潜到水体。这些虫子就是摇蚊幼虫,对鳑鲏、鲫鱼、棒花鱼、麦穗鱼来说是非常可口的生物饵料。
▲▲摇蚊幼虫(又叫红虫,一般的渔具商店都有售卖,我们当地的售价是一块钱一小盒)
当时我在自家的水缸里收集了很多摇蚊幼虫,当我把活的摇蚊幼虫放到鱼缸里时,鳑鲏鱼和麦穗鱼的反应瞬间就变得激烈起来,追着摇蚊幼虫抢食吃。但是当光线变暗的时候,有些摇蚊幼虫也会成为“漏网之鱼”,当摇蚊幼虫停止扭动的时候,被鳑鲏、麦穗鱼摄食的几率会明显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活泼的摇蚊幼虫最容易被摄食,基本上会成为“众矢之的”,而那些游动不活泼的摇蚊幼虫不容易被发现。这意味着鳑鲏、麦穗等小杂鱼都是通过视觉进行捕食的,只有在猎物来回游动的时候,鱼群才会表现出激烈的摄食反应。
基于这种现象,我认为鱼类以蚯蚓为食也是同样的道理。蚯蚓来回摆动时对鱼类造成的视觉冲击是很强烈的,再加上蚯蚓本身也有一定的腥味,也难免会受到鱼儿们的“青睐”。
蚯蚓会被列为鱼类的菜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很多鱼类都不“挑食”,而且都是机会主义者。特别是对于杂食性鱼类而言,它们的食谱是相当广泛的,从水生昆虫到鱼卵、蝌蚪、蠕虫、动物的内脏等,几乎所有的“荤食”都在它们的食谱上。
▲▲四大家鱼和鲤鱼的食性各有不同,其中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能够同时摄食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各种水生昆虫。
另外,从外形上看,蚯蚓和蠕虫、红虫比较类似,而蠕虫和红虫正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蚯蚓被鱼类捕食的几率。
对于视觉退化的鱼类来说(比如黄鳝),蚯蚓的气味则是吸引鱼类捕食的主要原因。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在水田经常能够看到黄鳝洞。白天黄鳝躲在洞里休息,到了晚上的时候才出来觅食。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下,黄鳝的视觉已经严重退化,追踪猎物主要靠发达的嗅觉系统。
黄鳝是非常贪食的鱼类,民间有很多抓鳝高手都是用蚯蚓引诱黄鳝出洞。准备好一小段蚯蚓放在黄鳝的洞口,黄鳝马上就能察觉到猎物并探出头来。抓黄鳝讲究一个眼疾手快,手法一定要“稳、狠、准”,否则到手的黄鳝很容易逃脱,“呲溜”一下就钻进洞里了。
综上所述,鱼类喜欢吃蚯蚓的原因主要还是蚯蚓的来回扭动及其本身带有的腥味,这两种因素都能够刺激鱼类产生捕食行为。
现在渔具商店里也有很多仿蚯蚓的假饵料,也能引发很多鱼类的摄食反应,效果也还可以。为了增强垂钓效果,很多假饵也能够通过电动装置来回运动,特别是在海钓金枪鱼、旗鱼时,这样可运动的仿真假饵非常奏效,效果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