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里的中国,平凡温暖的生活
一座城市里,每天第一个吃早餐的人是谁?
是在每一条马路上收拾前一个夜晚残骸的环卫工人?还是一闪而过,不知道是在配送太晚的夜宵还是太早的早餐的外卖小哥?或是楼下热干面店里的老板夫妇,麦当劳通宵值班的店员?
如果你有幸见过一座城市天明前的风景,也许那个隐秘、忙碌,且温暖的江湖,会如同吃进嘴里的早点一样,给人以足够支撑一整个上午的能量。
在出到第三季的《早餐中国》里,对早餐店的探秘,从河北到甘肃,再到江苏、澳门,每一集只有短短的七分钟,却从细微处展现出不同城市的风貌,看到了无数家庭背后的故事。
而且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精美和端庄,《早餐》中呈现的美食,采用的都是最普通的食材和毫不花俏的烹饪方法。
因为对于忙碌劳累的中国人来说,早餐的作用只是填饱肚子,它廉价、易得,不承担晚餐的社交功用。
那么早餐的制作,也必然会因为市场因素导致成本较低。但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劣质的制作过程。从去菜市场买材料,到是切砍或是和面,还是熬汤、烤制,再到盛进碗里端上桌,一份早餐的诞生被大量特写镜头快速而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它们往往并不精致,粗犷而狂野,只是许多食材切碎混煮成一大锅,或是慢慢地炖一头整猪一头整驴,加以简单的调味,就变成了足够充分支撑几百人一早上劳作的能量。
而在这一碗碗简单却美味的早餐背后,也是一个个辛劳而充满故事的家庭。
像是在河南那一集中,这家卖石子馍夹凉的粉夫妻店2015年才开业,比起其他二三十年的老店显得稚嫩且充满活力。
在后续的采访中才得知,这对夫妻是在江苏的电子厂打工时认识的,结婚后,甚至在女儿出生后也依然双双外出打工,以至于回家时五个月大的女儿根本不愿被母亲抱一抱。
两人谈起这件事,忍不住地抹眼泪。
而后更是谈起,女儿从一年级起就住校,跟父母的沟通交流几乎为零。
直到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这小两口才决心回到老家开一家早餐店,以求能拥有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此时,要是吃上一碗用泡发十二个小时的绿豆磨成汁后,再连续搅拌熬煮两个小时冷却后制成的凉粉,配上用圆润黑石子加热来闷熟的石子馍,听着店主单曲循环的一首《水手》。似乎就在这寥寥数语中,看到了过去数十年间无数国人平凡生活的缩影,这片土地如此迅猛发展背后劳动人民的伟大付出。
而在舟山海鲜面那一集里,也是一家夫妻店,却不像河南这对年轻夫妻一般流露出对子女的愧疚和对家庭重视。
这对老夫老妻,反倒在镜头前不停地吐槽埋怨对方,一个说自己才是老板,老公就是水电工,都听自己的;一个说老婆就知道赚钱,都不会休息不会花钱。两人各自单独面对镜头,言语间其实满是关切和夫妇之间的亲密的默契。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荫城的猪汤摊,澳门的猪扒包店,安阳的大肠店,和哈尔滨的豆腐脑店之中。共同经营了几十年早餐店的老板和老板娘,略微尴尬地说出“我们两个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没有选错人”“情到深处未必成眷属,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样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真情告白时,看着屏幕的我才发现,原来人家不单单是卖早餐,还有满满地狗粮啊。
另一个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的共同之处是,早餐店的老板们大多在凌晨三点就起床了,准备食材,从家里的作坊运输半成品到店里,或是直接在后厨开始干活。要一直忙碌到六七点,等到整个城市苏醒了,才会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让不大的铺面里充满了饮食声、吆喝声,收款到帐的提示音,城市中一天的喧哗与骚动,就从这里开启。
在这一季的《早餐中国》里,还有一个独特的环节,“每个早餐店老板都有一首自己的单曲循环”《情人》《水手》《恋曲1990》,九十年代的余音袅袅,诉说着每个早晨店老板隐藏在言语背后的心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集中都对每天的销售量做了介绍,从刚开店的一天四碗,到今天的一天四百碗、两千根油条……这些数量所阐述的并不是老板一家的收入,而是周边百姓对其餐饮质量的认可,也是创业成功最好的证明。收入增加的同时,也让这一片区域的人们通过这一个普普通通的早餐店产生了链接,在一天的忙碌开始之前亦或是在通宵加班之后,获得了本地特色的安抚与鼓励。
天南地北的早餐口味各不相同,可是每一家抓住顾客胃袋的早餐店从选材就有了讲究,不同于大餐馆的大量采购,早餐店的食材采购往往是熟人采购,在跟随老板采购的时候发现老板与供应商之间早已互相称兄道弟,与我们在常去的超市买菜一般无二,老板与供应商建立起了这样的关系也从侧面保证了食物出品的质量,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几千年来独具特色的“关系“。
这是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也是城市工作时所缺乏的情感羁绊,它是清晨比谁都早的烟火气,更是最本真纯粹的中国式关系。
早餐是一个小城镇的最具特色的缩影,是生在长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最惦记的东西,更是游子归乡后离乡前必须要吃的东西,就是这一份早餐链接着在外游子的乡情。
一碗面,一块驴肉火烧,一个蛋挞,就像是一座桥梁,链接起的,就是这片土地上最平凡最朴实也最迷人的人间烟火气。
一碗酸汤,一根油条,一份油茶。就像是一根牵着你的线,将你拽向内心深处期待着的熟悉味道,更是“本地人“最深刻的烙印。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