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里的中国,平凡温暖的生活

一座城市里,每天第一个吃早餐的人是谁?

是在每一条马路上收拾前一个夜晚残骸的环卫工人?还是一闪而过,不知道是在配送太晚的夜宵还是太早的早餐的外卖小哥?或是楼下热干面店里的老板夫妇,麦当劳通宵值班的店员?

如果你有幸见过一座城市天明前的风景,也许那个隐秘、忙碌,且温暖的江湖,会如同吃进嘴里的早点一样,给人以足够支撑一整个上午的能量。

在出到第三季的《早餐中国》里,对早餐店的探秘,从河北到甘肃,再到江苏、澳门,每一集只有短短的七分钟,却从细微处展现出不同城市的风貌,看到了无数家庭背后的故事。

而且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精美和端庄,《早餐》中呈现的美食,采用的都是最普通的食材和毫不花俏的烹饪方法。

因为对于忙碌劳累的中国人来说,早餐的作用只是填饱肚子,它廉价、易得,不承担晚餐的社交功用。

那么早餐的制作,也必然会因为市场因素导致成本较低。但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劣质的制作过程。从去菜市场买材料,到是切砍或是和面,还是熬汤、烤制,再到盛进碗里端上桌,一份早餐的诞生被大量特写镜头快速而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它们往往并不精致,粗犷而狂野,只是许多食材切碎混煮成一大锅,或是慢慢地炖一头整猪一头整驴,加以简单的调味,就变成了足够充分支撑几百人一早上劳作的能量。

而在这一碗碗简单却美味的早餐背后,也是一个个辛劳而充满故事的家庭。

像是在河南那一集中,这家卖石子馍夹凉的粉夫妻店2015年才开业,比起其他二三十年的老店显得稚嫩且充满活力。

在后续的采访中才得知,这对夫妻是在江苏的电子厂打工时认识的,结婚后,甚至在女儿出生后也依然双双外出打工,以至于回家时五个月大的女儿根本不愿被母亲抱一抱。

两人谈起这件事,忍不住地抹眼泪。

而后更是谈起,女儿从一年级起就住校,跟父母的沟通交流几乎为零。

直到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这小两口才决心回到老家开一家早餐店,以求能拥有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此时,要是吃上一碗用泡发十二个小时的绿豆磨成汁后,再连续搅拌熬煮两个小时冷却后制成的凉粉,配上用圆润黑石子加热来闷熟的石子馍,听着店主单曲循环的一首《水手》。似乎就在这寥寥数语中,看到了过去数十年间无数国人平凡生活的缩影,这片土地如此迅猛发展背后劳动人民的伟大付出。

而在舟山海鲜面那一集里,也是一家夫妻店,却不像河南这对年轻夫妻一般流露出对子女的愧疚和对家庭重视。

这对老夫老妻,反倒在镜头前不停地吐槽埋怨对方,一个说自己才是老板,老公就是水电工,都听自己的;一个说老婆就知道赚钱,都不会休息不会花钱。两人各自单独面对镜头,言语间其实满是关切和夫妇之间的亲密的默契。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荫城的猪汤摊,澳门的猪扒包店,安阳的大肠店,和哈尔滨的豆腐脑店之中。共同经营了几十年早餐店的老板和老板娘,略微尴尬地说出“我们两个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没有选错人”“情到深处未必成眷属,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样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真情告白时,看着屏幕的我才发现,原来人家不单单是卖早餐,还有满满地狗粮啊。

另一个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的共同之处是,早餐店的老板们大多在凌晨三点就起床了,准备食材,从家里的作坊运输半成品到店里,或是直接在后厨开始干活。要一直忙碌到六七点,等到整个城市苏醒了,才会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让不大的铺面里充满了饮食声、吆喝声,收款到帐的提示音,城市中一天的喧哗与骚动,就从这里开启。

在这一季的《早餐中国》里,还有一个独特的环节,“每个早餐店老板都有一首自己的单曲循环”《情人》《水手》《恋曲1990》,九十年代的余音袅袅,诉说着每个早晨店老板隐藏在言语背后的心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集中都对每天的销售量做了介绍,从刚开店的一天四碗,到今天的一天四百碗、两千根油条……这些数量所阐述的并不是老板一家的收入,而是周边百姓对其餐饮质量的认可,也是创业成功最好的证明。收入增加的同时,也让这一片区域的人们通过这一个普普通通的早餐店产生了链接,在一天的忙碌开始之前亦或是在通宵加班之后,获得了本地特色的安抚与鼓励。

天南地北的早餐口味各不相同,可是每一家抓住顾客胃袋的早餐店从选材就有了讲究,不同于大餐馆的大量采购,早餐店的食材采购往往是熟人采购,在跟随老板采购的时候发现老板与供应商之间早已互相称兄道弟,与我们在常去的超市买菜一般无二,老板与供应商建立起了这样的关系也从侧面保证了食物出品的质量,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几千年来独具特色的“关系“。

这是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也是城市工作时所缺乏的情感羁绊,它是清晨比谁都早的烟火气,更是最本真纯粹的中国式关系。

早餐是一个小城镇的最具特色的缩影,是生在长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最惦记的东西,更是游子归乡后离乡前必须要吃的东西,就是这一份早餐链接着在外游子的乡情。

一碗面,一块驴肉火烧,一个蛋挞,就像是一座桥梁,链接起的,就是这片土地上最平凡最朴实也最迷人的人间烟火气。

一碗酸汤,一根油条,一份油茶。就像是一根牵着你的线,将你拽向内心深处期待着的熟悉味道,更是“本地人“最深刻的烙印。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0)

相关推荐

  • 「九点听歌」王辰 | 来,我们一起躲起来

    我工作的地方就在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站在大厦10楼,看窗外钢筋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我常常感叹:哇,这地方真大! 但是,我还是常常觉得无处藏身.呵,其实我也不是真的要躲避什么啦,就是偶尔想跳出眼前的圈圈, ...

  • 丁楚怡:早饭飘香,奋斗不止

    清晨金黄色的阳光刚刚撒满大地,街角拐弯处已经飘出了阵阵香气,直勾得人快步走去填饱空了一夜的肚子. 那是一家早餐店,红色的招牌上只简单地写着包子.豆浆等,店里一对夫妇正在忙碌,节假日还能看到他们的小女儿 ...

  • 狭小一店

    (一) 一个人的思绪 轻点了一些菜,开火沸腾. 抽出一支细细长长的香烟, 一种很女士的烟. 香烟的烟和火锅的沸腾的烟一起飘往上空, 烟的红光和辣锅的红油一齐消逝. 黯黯的神情微微的动作, 木然恍世. ...

  • 将平凡琐碎的生活,过得温暖而丰盈

    いつも何度でも 宗次郎 - Prime Selection 人这一生, 波波折折,顺逆不平, 有晴空万里,有缠绵阴雨. 情这一生, 聚聚散散,分合不定, 有甜蜜时分,有惆怅时刻. 工作心思细腻,那叫负 ...

  • 【油画历史】16世纪的画中那吃饱喝足平凡而温暖的生活

    油画历史]16世纪的画中那吃饱喝足平凡而温暖的生活 繁华的城市.高耸的建筑.忙碌的工作.匆忙的生活,似乎成为现代快节奏都市生活的标签,钢筋水泥似乎遗忘了"温度",凝固为千篇一律的冰 ...

  • 老照片:50年代的新中国,平凡朴实的生活影像

    学骑自行车的姑娘 田头的一位赤脚医生正在给受伤的妇女治疗 探望邻居家的新生儿 女青年在工作之余称量体重 做针线活的妇女 在自家的庭院里清洁羊毛毡的妇女 邻里间串门聊家常 小人书摊和看书的儿童 学校门口 ...

  • 勒荣多吉荣获中国广电CBN风尚生活频道十佳音乐人奖

    2021年5月3日,中国流行童声年会.2020华语童声金曲榜颁奖盛典暨中国广电CBN风尚生活频道颁奖仪式在广东东莞市三正半山温泉酒店国际宴会厅隆重举行. 会上,儿音会会长,华语童声金曲榜总监,中国流行 ...

  • 吃不够的中国早餐,地道中国味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一餐,在一天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营养价值必须高.而中国的早餐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吃法.中华食文化博大精深.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广西人的 ...

  • 中国油画:在生活中捕捉美感

    李鸣鸣油画作品欣赏 李鸣鸣1957年生干北京.少年时期进入北京市少年宫美术组学习,同时拜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韦其美先生.七九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在艺术师承上得益干高泉,崔开玺.刘大为等名 ...

  • 从《史记》中的小人物感受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时间:2013-04-02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司马迁的<史记>虽然以每一个朝代王侯将相的活动为主线记史,但也记有许多十分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是每一个朝代的基本群众,细读他们 ...

  • 真实记录退休中国老人的海外生活。寂寞或享受,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真实记录退休中国老人的海外生活。寂寞或享受,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 愿此生,过平和而温暖的生活

    过这样一种生活: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 如果做一粒尘埃,就用飞舞诠释生命的内涵:如果是一滴雨,就倾尽温柔滋润大地. 人生多磨难,要为自己鼓掌,别让犹豫阻滞了脚步,别让忧伤 ...